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初月的結果 展開
- 詞語釋義
- 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五言律詩
- 初月
- 唐代李白創作的五言律詩
- 唐代李群玉詩作
初月
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五言律詩
《初月》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詩。此詩大約作於唐開元三年(715),當為李白存世詩歌中寫得最早的一首詩。全詩通過對“山上月”和“水上月”的描寫,形象地表現了月光的位置和環境,營造出一種明媚舒暢、迷離幽靜的境界,並從音樂聲聯想到邊塞征戰士卒對家鄉的思念。此詩語言清新,意境清幽。
整賞析
詩“玉蟾離,露濕”句描繪初倩影,朵,夜籠罩彼輝映,戀般喃細語,營造迷離幽靜境。“雲畔爪,沙浸眉”句景描極精彩,微吹雲,雲爪牙;沙流漫岸草坪,似靜態靈潑。“哉弦管客,愁殺征”句,句環境描,客船管弦清越,歡語,幫夜飲;句戍守、征沙兵,躁。“絕園賞,臨詠詩”詩拒絕游賞園,獨江,,迎溫柔晚吟詩。
首詩非嚴五言律詩,但已經非常講究對仗和修辭。中間兩聯“雲畔風生爪,沙頭水浸眉”和“樂哉弦管客,愁殺戰征兒”對仗相當工整。此詩意境清幽,由月亮引出鄉愁,是自古以來眾多文人騷客所追捧的創作思路。因此,在中國,月亮早就和家鄉綁在了一起,有月亮的地方,就會有思家的人。李白的詩,月亮有月亮的皎潔美,山水自然有山水的清新美。
名家點評
四川財經學院原漢語教研室主任、教授劉開揚:詩寫月,卻進一步抒懷說:“樂哉弦管客,愁殺征戰兒,因絕西園賞,臨風一詠詩。”表現詩人青年時就關心邊塞出征戰士。(《李白在蜀中的生活和詩歌創作》)
此詩大約作於唐玄宗開元三年(715年),當為李白存世詩歌中寫得最早的一首詩。寫這首詩的時候,李白正居住在四川故鄉。安旗《李白全集編年註釋》記載:“此詩及以下四首,約作於本年(指開元三年)前後。李白時居故里清廉鄉(一作青蓮鄉),其地唐時屬劍南道綿州昌明縣,五代以後改為彰明縣,今屬四川江油縣。”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獨具個性特色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少年即顯露才華,博學廣覽。青年離川,長期在各地漫遊。天寶初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安史之亂爆發后,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卒於當塗(今屬安徽)。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李白曾經在天寶元年(742年)供奉翰林,后因得罪高力士而離開宮中。天寶十一年(752年),李白北上途中游廣平郡邯鄲、臨洺、清漳等地。十月,抵幽州。初有立功邊疆思想,在邊地習騎射。后發現安祿山野心,登黃金台痛哭。不久即離幽州南下。安史之亂爆發時,李白游華山,南下回宣城,後上廬山。至德元年(756年),李白被三次邀請,下山赴尋陽入永王李璘幕僚。永王觸怒唐肅宗被殺后,李白也獲罪入獄。幸得郭子儀力保,方得免死,改為流徙夜郎(今貴州關嶺縣一帶),在途經巫山時遇赦。李白遇赦后在江南一帶漂泊,於寶應元年(762年)病逝於寓所,終年61歲,葬當塗龍山。元和十二年(817年),宣歙觀察使范傳正根據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遺願,將其墓遷至當塗青山。
李白的作品想象豐富,浪漫奔放,意境獨特,才華洋溢,在詩歌的藝術成就被認為是中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巔峰。其詩作在全唐詩收錄於卷161至卷185,有《李太白集》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