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發性瘢痕疙瘩
自發性瘢痕疙瘩
所謂自發性瘢痕疙瘩,它比較典型癥狀是隆起表面呈瘤狀增生,看起來表面比較光滑,堅韌而有彈性,紅潤發亮的皮色,毛細血管微微擴張,皮損自邊緣向外伸出,形狀有點像蟹足,程度大小不等,外形各不相同。
無明顯的誘因,在正常皮膚上發生或未察覺輕微擦傷引起,使皮膚出現硬結逐漸長大,邊緣不規則,向外周擴展,形成蟹足狀或蜈蚣狀、蝴蝶狀、圓狀,質硬,色淡紅或暗紅,自覺發癢,有時伴有陣發性的劇痛或刺痛。
A) 局部皮下注射:針對蟹足腫及肥厚性疤痕,直接把藥物針劑注射入痘疤的皮下進行治療,而這種藥物的成分以類固醇為主,能抗發炎,並溶解掉發炎組織,這是目前對於增生性凸疤最簡單也是效果最顯著的治療方式。經過數次的注射治療后雖可使痘疤漸漸軟化並由凸變平,但對於疤痕組織的色素沉著仍無法淡化,所以治癒后仍將存有一定痕迹,無法完全恢復正常皮膚的外觀。
B) 鐳射等光照療法如染料雷射等:對於增生性的疤痕有撫平作用。
C)抗腫瘤藥物。
5-氟尿嘧啶(5-FU)和塞替哌,均是抗腫瘤類藥物,它們能抑制細胞分裂,阻止細胞生長,抑制膠原前體的分泌和膠原的交聯,而被不少學者用於瘢痕疙瘩的治療。臨床上多是採用小劑量的這些藥物和其它藥物(多是激素類藥物)聯合,瘢痕內局部注射。
D)放射療法
淺層X射線和β射線均可使成纖維細胞數量大幅度地減少,功能受到損害,膠原纖維和基質的合成減少,膠原纖維的分解增多,使瘢痕得以變平、變軟。β射線有90Sr、32P等同位素敷貼和電子線照射等方法,其中以電子線照射劑量穩定、可控、安全為最好。
F)中藥治療,
中醫藥對瘢痕治療研究歷史悠久,並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方法。目前中醫認為,瘢痕多因先天因素或金刀所傷,水火燙傷,餘毒未凈,受外邪侵入肌膚引起,在治療上應重視局部與整體密切聯繫的整體觀點。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研究表明,中藥對瘢痕成纖維細胞、膠原代謝、促進肉芽組織上皮化、瘢痕組織內血液和營養供應等方面均有影響,對瘢痕治癒具有一定的作用。
現將其幾種常用的治療方法介紹如下,供你選擇:
(1)手術切除:是最經典的治療方法之一,但單純手術切除複發率高,故通常採用外科手術與其它治療方法聯合應用,而不是單純手術切除。
(2)放射療法:既可以作為首選的治療方法,也可以作為外科手術后的輔助治療方法,治療簡單,效果肯定。
(4)加壓療法:歷史長久,有一定效果,需強調的是加壓壓力至少應是24~30mmHg,須長期每天持續穿戴壓力服或彈力套。
(5)硅凝膠膜外用:作為非侵入性治療方式,有一定效果,需強調必須每天貼敷24h,且最好和彈力帶或壓力服聯合使用。
(6)藥物外用:使用 裕"林"堂"瘢"痕"靈 等外用,對解除不適,抑制瘢痕生長效果較好。
疤痕疙瘩實質上是皮膚上的一種結締組織瘤,是以具有持續性強大增生力為特點的瘢痕,常表現為向四周健全皮膚呈蟹足樣浸潤的形象,病變隆出皮面,高低不平,形狀不規則,質硬韌,多感奇癢難忍。
瘢痕疙瘩的特點:
1.全身因素可能起主要作用,尤其是特異性身體素質因素,這種因素有時還表現出遺傳的特點。這些患者的瘢痕疙瘩常與皮膚損傷的輕重程度無明顯關係,甚至輕微外傷,如蚊蟲叮咬,預防接種等針刺傷都可形成瘢痕疙瘩。
2.種族差異:據統計分析,深膚色較淺膚色人種的瘢痕疙瘩發生率高6~9倍。可能與促黑素細胞激素的異常代謝有關。
3.顯著的好發部位:常見於胸骨炳、肩三角肌部、耳廓、下頜、上背部。
4.病變漫長,長勢多年不衰,隨病變進展,瘢痕超出原有基底逐漸向四周正常皮膚浸潤擴大。
5.單純施行手術切除縫合治療后,極易複發,且增生力愈強,較原有瘢痕面積更為增大,增長速率也愈快。故不能隨意手術切除。
疤痕疙瘩好發於上頸部、耳朵、胸部、肩部及上臂部等。婦女胸骨部是其好發部位,這與兩乳房重量牽拉及呼吸運動有關。
目前疤痕疙瘩的發病原因不明,可能與個別人體內存在著特異素質有關,即所謂的疤痕體質者。另外慢性感染及化學物質刺激也是一種致痛因素。此外也與家族遺傳有關。
大多瘢痕疙瘩不影響功能,患者應調整心情,把自己當成正常人,正常生活即可。多食高蛋白、高維生素和高纖維素樣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不用煙酒,但其他過多限制只能增加心理負擔,沒有必要,實際上也難以做到。因為瘢痕疙瘩不是短時間控制飲食就能夠好轉的,所有食物均需經過機體消化后才能成為機體需要的營養成分。建議患者注意體驗,如果進食某種食物后癥狀加重或瘢痕疙瘩生長加快,應儘可能避免繼續食用。
手術后應加強營養,選擇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飲食,如雞蛋、瘦肉、牛奶、蔬菜和水果等,以增加抵抗力,促進傷口癒合。不食辛辣和易過敏食物,如辣椒、海鮮。不能吸煙和飲酒,以免影響刀口癒合。一般不需要服用高級保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