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才來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國家創新基地研究員
吳才來,男,1960年生,漢族,安徽樅陽縣人。博士,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共黨員,九三學社社員。
吳才來
1978~1982年:在長春地質學院(現在的吉林大學地學院)學習,大學本科畢業,獲學士學位。
1982~1988年:在安徽省地礦局321地質隊從事礦產普查及填圖、銅礦勘探、礦產資源總量預測、非金屬礦產
博士學位。
用動力學。
1996年-現在:博士后出站后,到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工作。這些年來,一直在青藏高原及其北緣的昆崙山、阿爾金山、祁連山地區和中央造山帶秦嶺地區以及中國東部長江中下游地區工作,先後參加973項目、國家重大基金項目等10餘項,主持負責了國家專家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土資源部科技司項目、中國地質調查局項目等10餘項。
1、從2000年起,每年一次到美國斯坦福大學離子探針實驗室從事岩石學及其鋯石SHRIMP定年工作。
2、應台灣成功大學楊宏儀教授的邀請,為該校的研究生講授高等岩石學課程。
3、2002年,赴法國蒙貝利爾大學作學術訪問。
4、2008年,赴美國懷俄明大學作訪問學者,與B.Ronald Frost教授合作,研究造山帶花崗岩成因。
5、多次接待美國、法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專家來華考察、訪問。
2. 國家305項目:阿爾金斷裂構造及其與青藏高原隆升關係研究,1996~1999年。
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祁連造山帶物質組成及造山過程(49732070),1998~2001年。
4. 地調項目:祁連山~阿爾金山地區的基本構造格架及成礦背景調查與研究(DKD2001003),2000~2002年。
5. 973課題:新生代碰撞變形與過程課題(G1988040805),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及其環境、資源效應項目,
2001~2003年。
6. 國土資源部項目:中國巨型超高壓變質帶及南北板塊匯聚(20010101),2001~2003年。
7. 國土資源部項目:地體邊界及岩石圈斷裂對青藏高原形成的貢獻(2001010101), 2001~2004年。
8. 國家自然科學重點項目(續49732070項目):祁連加里東造山帶的深部物質組成及動力學研究,
2002~2004年。
9. 地調項目:祁連~阿爾金造山帶古生代俯衝碰撞雜岩帶的組成、動力學及成礦效應(200313000058),
2003~2005年。
10. 973專項項目:大陸板塊會聚邊界的地幔動力學與現代地殼作用(2003CB716500),2003~2008年。
),1998~2000年。
2、地礦部項目:中國東部新生代火山作用及其環境關係的研究,1998~2000年。
3、國土資源部項目:特殊礦物材料吸附性能測定標準研究—新一代環保型礦物乾燥劑研製與開發(992014
),2000~2002年。
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柴北緣古生代超高壓帶上花崗岩成因及大陸動力學意義(40472034),
2005~2007年。
5. 地調專題項目:中國西部祁連山—阿爾金造山帶古生代花崗岩成因研究(1212010611803-03),
2006~2010年。
6. 財政部科學專項:銅陵地區岩漿作用的深部過程研究專題,廬樅盆地深部勘查技術集成與綜合研究課題
,礦產資源深部探測實驗專項(140102),2007年1月~2007年12月。
7. 地調專題項目:祁連山地區金礦成礦與花崗岩類的成因關係研究(1212010818090-03)專題,2008~2010
年。
8. 地調專題項目:中央造山帶早古生代以來多期深成岩漿活動與造山熱演化(1212010711816-03),
2007~2010年。
9.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北祁連造山帶早古生代花崗岩成因及其構造演化響應(40672049),2007~2009
年。
10. 地調工作項目:青藏高原北緣花崗質岩漿作用及成礦作用(1212010918007),2009~2010年。
11.地調工作項目:中央造山帶古生代-中生代花崗質岩漿作用及其成礦作用,2011-1013年。
12. 國家專項中的課題:東部礦集區科學鑽探選址預研究,2008-2014年。
1、花崗質岩漿作用與大陸岩石圈構造演化研究
2、現代火山地質學研究
3、鐵、銅、金、鉛、鋅等多金屬礦床研究
4、非金屬礦產資源開發研究
5、農業地質學研究
,地質出版社,2007年.
3、李兆鼐、毋瑞身、林寶欽、張招崇、吳才來、李漢聲,中國火山岩地區金礦床,地質出版社,2004年.
代岩漿作用及深部過程,地質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