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行別人

北行別人

這首詩和文天祥的《正氣歌》一樣,表現出作者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捨生取義的崇高信念。其主要特色有三:

一是用典。這首詩用了伯夷等三個典故,不但非常恰切地表現出詩人的凜然正氣,而且詩人也是“言必信,行必果”,在被迫北行至元都燕京后,絕食而卒。二是善於運用虛詞。如以“愈”寫松喻己,表現出傲岸不屈的民族氣節;以“豈無”、“不獨”突出自己追慕古代聖賢,決不卑躬屈膝,不惜以身殉國。這些虛詞使詩人自己和古代聖賢融為一體,讓讀者很肯定地認識到詩人就是當今的龔勝,當今的伯夷。三是以“興”法起結。開頭興中兼比,結尾興兼用典,這樣把興法和其它手法結合起來,使作品富有多種韻味。

作品原文


北行別人
雪中松柏愈青青,扶植綱常在此行。
天下豈無龔勝潔,人間不獨伯夷清。
義高便覺生堪舍,禮重方知死甚輕。
南八男兒終不屈,皇天上帝眼分明。

作品註釋


①龔勝:王莽篡漢,龔勝不授官,絕食十四日而卒。
②伯夷:商亡,伯夷不食周粟,餓死於首陽山
③南八:南霽雲,安史叛軍破城被俘,不降而被殺。

作者簡介


(1226—1289)宋末詩人。字君直,號疊山弋陽(今屬江西)人。公元1256年(理宗寶祐四年)進士及第,對策極攻宰相董槐與宦官董宋臣,抑為二甲,即棄去。次年試教官,除教授建寧府,未上,江東西宣撫司吳潛闢為幹辦。公元1264年(景定五年)為江東漕試試官,發策十問擿賈似道誤國,謫興國軍安置,貶所知州、知縣皆及門執弟子禮。三年後放歸。公元1275年(恭宗德祐元年)以江東提刑、江西招諭使知信州。次年,信州陷,遂變姓名入閩,隱於卜。宋亡,參政魏天佑強之而北,至燕不食死。門人誄之為文節先生。有《疊山集》,其中詩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