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川縣誌
中國城市出版社圖書
該書反映了漢川縣近百年來,特別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和民情風俗諸方面的歷史和現狀。
另外有清同治12年(即西元1873年)由德廉、袁鳴珂合編的《漢川縣誌》,記述了古代漢川概況。
目錄
漢川位於湖北省中部、江漢平原腹地,緊鄰“九省通衢”的特大中心城市武漢,因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江橫貫境域而得名,素有“魚米之鄉”、“江漢明珠”的美譽。現轄26個鄉鎮場辦事處、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國土面積1663平方公里,總人口113萬人,是一座快速崛起的中國內陸新興城市。先後被評為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市)、中國產業百強縣(市)、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先進縣(市)、全國楹聯文化城市、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是全省縣域經濟先進縣(市)、全省平安縣(市)、全省“雙擁”模範城、全省最佳金融信用縣(市)。
漢川市位於漢江下游,江漢平原腹地。地跨東經113°22′~113°57′,北緯30°22′~30°51′之間。東與武漢市東西湖區和漢陽毗鄰,西連天門,南鄰仙桃,北與應城、雲夢、孝南接壤。全市東西長55.6㎞,南北寬53.03㎞。漢川市地處江漢平原,地勢平坦且較低洼,由西北向東南平緩傾斜,屬平原湖區。由於漢江橫貫全境,歷經洪水漫流沖刷,形成漢江沿岸略高,中部低平,東南部有起伏的山丘,西北部邊緣(漢北河以北)有湖濱隆起的崗地。海拔一般在25米左右,約為1600km2,占土地總面積96.4%(含湖泊、水系),東南部海拔稍高的低山丘陵面積約60km2,占土地總面積3.6%。我市地貌大體可劃分為平原、低丘兩種類型,其中以平原為主,它決定我市種植業在農業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漢川市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1℃,平均日照為1938.5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198㎜,無霜期230天。
周代市域屬鄖國南境。春秋戰國時,楚滅鄖后遂為楚地。秦屬南郡。漢代至晉代,均為江夏郡安陸縣地。南北朝時期,宋為安陸郡地。梁至西魏間,梁安、魏安、汊川等郡先後在甑山設治,縣境為其轄地。
清同治版《漢川縣誌序》
中國共產黨政權在漢川建立后,漢川幾度出現國民黨和共產黨兩種政權並存的局面。1949年5月漢川全境解放,國民黨漢川縣政府滅亡。同年7月,天漢、川漢兩縣愛國民主政府撤銷,漢川縣人民政府建立,屬鄂中專區。同年8月,改屬沔陽專區。1951年7月,沔陽專區撤銷,隸屬孝感專區。1959年11月,孝感專區撤銷,劃歸武漢市。1961年5月,還屬孝感專區。1970年專區改名地區后,漢川一直隸屬孝感地區。1997年3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漢川縣,設立漢川市,以原漢川縣行政區域為漢川市行政區域,由孝感市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