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早衰
棉花早衰
近年來,棉花早衰發生較為普遍且發生愈發提早、危害愈發加重,對棉花的高產高效負面影響極大。
由於導致棉花早衰的因素很多,且潛在的因素較多,所以,防止早衰不能等到早衰發生了再“亡羊補牢”,而應做到防患於未然、提前預防。
按棉花的衰枯表現劃分,表現類型可分為枯葉型、枯死型、鈴衰型3種;按早衰棉株長相劃分,表現類型可分為早發早衰型、弱株早衰型、大棵早衰型、病變早衰型、猝死早衰型5種。其主要的表現是:棉株過早地出現生長發育不良,甚至停止生育活動,上部果枝不能伸展,蕾小、花弱、鈴小,蕾鈴脫落增多。棉株上部可出現“頂心發硬”、“紅莖到頂”。棉葉變薄而發黃或發紅,甚至乾枯脫落,棉株過早死亡,造成鈴重減輕、衣分降低。
棉花早衰
1、品種因素
主要包括5個方面:①品種本身對枯、黃萎病的抗性較差,因棉株維管束阻礙養分水分供應,導致早衰嚴重發生。②選擇了早熟品種又過早播種容易早衰。③結鈴性強的品種結鈴早且集中,由於生理負荷過重而出現早衰。④一些品種具有茸毛較多的特性,因受盲蝽象為害較重,破葉較多、葉片光合效能差而早衰(據《中國棉花抗蟲育種》)。⑤棉花品種之間抗早衰能力強與弱,與各品種在生長後期葉片中含“活性氧自由基清除酶”高低有關。
2、病害因素
主要包括3個方面:①多年重茬連作導致土壤中枯、黃萎病大量積累,如果又種植了抗病性偏差的品種,早衰往往發生較早且較重。特別是遇降雨多、雨量大的情況下,由於病害的突發蔓延,直接導致突然暴發性早衰。據初步調查,因枯萎病、黃萎病導致的病變性早衰所佔比例達1/3以上。②由於棉農不重視鉀肥的使用、土壤中缺鉀較嚴重,容易發生紅葉莖枯病致衰(註:該病是由於缺鉀引起的一種生理性病害,其典型特徵是葉子突然變紅、但葉脈仍保持綠色,嚴重的葉柄變軟)。③棉花生長中後期遇連續陰雨天氣,往往會突發角斑病、黑斑病、褐斑病、疫病等病害侵染葉片,因葉功能受損、影響光合作用引發早衰。
3、施肥因素
這方面包括5個問題:①施肥不合理,養分不均衡。一部分棉農“圖省事、貪便宜”的心理作祟,施用了一些低含量的複合(混)肥,結果是這些肥料由於有效養分含量偏低,且養分配比也不符合棉花高產的需肥特點,致使棉花因“營養不良”而早衰(註:特別是在2008年的磷肥、鉀肥價格猛漲的情況下,許多復混肥廠家採取了“高氮、少磷、少鉀”的配比來獲取利潤,施用這樣的肥料難免不讓人憂心忡忡)。②不重視鉀肥的使用。抗蟲棉對鉀肥十分敏感,特別是驟降暴雨後,缺鉀棉田往往大面積突發早衰。③使用氮肥過量。據《中國棉花》報道,過量使用氮肥不僅可造成棉花徒長而形成“大棵性早衰”,同時也會影響棉株對鉀素的吸收,誘發棉花生理性缺鉀引起早衰。④花鈴期缺肥。在開花期至吐絮期是棉花需肥高峰期,若此期土壤肥力不足,極易造成棉株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失調,從而導致早衰。⑤使用有機肥偏少。當前,老棉區的棉田長期連作且忽視使用有機肥,從而導致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差、後勁不足,植株生長不良,多發生“早發性早衰”。
4、水分因素
主要包括3個方面:①苗期土壤濕度過大。苗期是棉花根系生長的主要時期,如降雨過多、土壤濕度大、地溫低,會造成根系發育慢、根層淺,如在生長中後期遇不良環境條件,極易發生早衰(註:今年的棉花播期和苗期就連遇三場較大範圍降雨,請廣大棉農朋友一定要注意有針對性的預防)。②盛蕾期乾旱。棉花現蕾后,如遇高溫乾旱,可使棉花發育進程加快,生長中心過早的由營養生長轉向了生殖生長,造成營養器官發育不良、棉株弱小。特別是在後期水分供應不足,更容易發生“早發性早衰”(註:土壤瘠薄、養分不足的棉田尤為嚴重)。③花鈴期乾旱。花鈴期是棉花一生的需水高峰期(佔總需水量的45%~65%),對水分特別敏感。此期氣候乾旱少雨會引起棉株代謝紊亂、根系吸收能力減弱、葉片功能減弱,且因乾旱也會導致鉀素的供應不足,棉株抗逆性減弱。如果棉株前期長勢好,會引起“大棵性早衰”;如果幹旱后連降大雨,則易形成“猝死性早衰”。
5、揭膜因素
現在棉花種植中廣泛採取地膜覆蓋種植,好處自不用說,但其也使棉花出現了根系下扎較淺、前期養分消耗偏多、過早發育等不利的一面,尤其不及時揭膜、中耕以及肥料供應不足,往往會造成嚴重早衰。
6、蟲害因素
1、選擇一個真正好的品種
八、九月份是棉花早衰的多發期,也是咱們廣大棉農朋友實地考證一個品種好與壞的關鍵時期。
衡水市棉農參觀棉花考種田
棉花早衰
另外,在種植上,對生育期長、結鈴稍晚的品種可適當早播,生育期短、結性多且結鈴集中的要適當晚播。
需要提醒大家一句:“品種不是萬能的”,選擇了一個好的品種並不是種上就“萬事大吉”,如果沒有良法配套的科學管理,再好的品種也會發生早衰(當然受損程度會相對較輕一些),同時也不利於高產。
2、科學施肥
過去非抗蟲棉對氮、磷、鉀的需求比例約為3:1:3, 現在幾乎全部都種轉基因抗蟲棉,由於抗蟲棉根系吸鉀能力顯著降低,對鉀素的需求比非抗蟲棉要高50%以上,因此,使用氮、磷、鉀的需求比例調整為3:1:4.5最佳。換句通俗的話講,要想棉花不早衰、拿高產,使用尿素和鉀肥的比例應以1:1.5最好(至少不要低於1:1)。
在施肥上,筆者的建議是:
①磷肥、鉀肥一次性足量底施,注意補施微肥,有條件的盡量多用有機肥。一般高產棉田,以每畝使用純磷(P)、純鉀(K)各10公斤以上為好。如果底施肥料的有效養分偏少,應及時補充追施。
②氮肥最好分期追施,掌握“穩施蕾肥,重施花鈴肥,補施蓋頂肥”的原則為最佳,可按“二、六、二”的比例分別追施,也可在蕾期、花鈴盛期按“三、七開”進行追施(註:同等的施肥量,分期施肥比一次性施肥可增產10%以上)。
③棉花生長後期,根系對養分的吸收功能明顯下降,可選用高質量的精品二氫鉀(注意鑒別市場上用硫酸鎂冒充的)、磷酸二銨水溶液、六高牌抗病高產素、藍色晶典六合一增產素、壯漢液肥、農喜十樂素、芸薹素內酯等營養調節劑交替噴施,可以起到預防早衰、防治病害、減少脫落、促進大桃的作用,具有顯著的增產增收的效果(註:據吳橋縣楊志河、清河陳寶軍等一些高科技素質的棉農的實際應用,在棉花生育期內“從頭到尾”的每次治蟲或防病噴葯時,都加入不同類型的營養調節劑,雖然多花了一部分錢,但人家的棉花什麼早衰什麼病害基本沒有,桃子又多又大,誰見了誰都說一個“好”。其實,這就像往銀行存款一樣,一次又一次地存進了錢,結果當然是“越多越好”!)。試驗證明,對於有早衰隱患或早衰跡象的棉田,結合防治病蟲而噴施營養調節劑3~5次,對於避免或減輕早衰的效果顯著。
特別提醒:追肥在棉花的大行中間追施即可(註:棉花的主根下扎深度可達1~3米,上部側根橫向擴展可達0.6~1米,即使1.2米的大行距在棉行中間追肥也可足供棉花吸收利用),千萬不要太靠近棉花根部,以免傷根燒根而誘發早衰(註:如果追肥太靠近根部,遇暴雨驟晴往往會出現“棉株突然打蔫”現象)。
3、及時揭膜
根系衰弱是造成棉株地上部早衰的直接原因,因此,在6月下旬至7月初注意及時揭膜,結合中耕、澆水、追肥、培土“一氣呵成”,以促進根系深扎而發達,使棉株生長茁壯。
4、合理澆水
“麥收前後澆棉花,十年九不差”,一般應注意在麥收后澆一次關鍵水。②花鈴期是需水的高峰期,雖然進入雨季,但如果遇旱,棉株在中午有稍微打蔫跡象時,就應該及時澆水(註:就是下了雨,地不透也要澆),以水調肥、護根保葉。③在吐絮開始后,“秋旱”往往發生,如果土壤乾旱也應該澆一次小水,以提高根系活力。
5、及時治蟲
防治棉盲蝽,可閱本刊《棉盲蝽:為啥難治 怎樣治好》一文;防治甜菜夜蛾,可用“邯科140”每桶水15毫升“單打一”等特效農藥,且可一噴多治。對於刺吸為害葉片的蚜蟲、葉蟎、煙粉虱等害蟲,由於蟲口密度大、繁殖係數高,防治一定要掌握“早防治、細噴葯”。伏蚜的抗藥性較強,防治可用樂斯本+丁硫威混用,或用高效復配藥“紅與蘭”每桶10毫升“單打一”;防治葉蟎用“農喜2號”或阿維菌素+噠蟎酮混用的效果最佳;防治煙粉虱用吡蟲啉或啶蟲脒即可,但關鍵要治早、治細。
6、早防病害
前面提到,可以通過實地考察篩選一個表現較好的品種,但“品種不是萬能的”,必要的預防病害仍必不可少。在枯、黃萎病防治上,歸根結底一句話――“三治不如一防”!具體的防治對策可查閱本刊《剖析棉花“雙萎病”》一文,在此不再贅言。在棉花中後期,陰雨天氣較多,如突發角斑病、黑斑病、褐斑病、疫病等病害,可根據發生情況,有針對性地分別選用農用鏈黴素、億為克、安貝科(一支靈、、乙蒜素、普力克等殺菌劑及時噴霧控制。
除了上述之外,有條件的應進行合理倒茬輪作,最好間隔2~3年對棉田深耕一次;根據地力、雨量、棉株長勢等因素而“少量多次”化控,適時進行打頂,及時摘除無效花蕾等措施,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早衰和促進增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