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麻陽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貴州麻陽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貴州麻陽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黔東北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及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接壤處,地理坐標為:北緯28°37′30″—28°54′20″,東經108°3′53″—108°19′45″,總面積31113公頃。

貴州麻陽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始建於1987年,2003年經國務院批准晉陞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葉猴及其棲息地,屬野生動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

歷史沿革


貴州麻陽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貴州麻陽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始建於1987年,隸屬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林業局管理。
1994年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晉陞為省級自然保護區,隸屬省林業廳管理,管理機構定編25人。
2002年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遵義市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鋸齒山黑葉猴自然保護區歸併麻陽河省級自然保護區,並於2003年經國務院批准晉陞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04年加入中國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路。

地理環境


位置

貴州麻陽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黔東北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及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接壤處,地理位置為北緯28°37′30″—28°54′20″,東經108°3′53″—108°19′45″。

地貌

麻陽河、洪渡河地區的大地構造位置屬揚子地塊邊緣,出露地層為寒武紀和奧陶紀。區內海拔800—1000米以上地段地勢開闊,800米以下則多為峽谷,向下侵蝕作用強列。在標高1000米,800米及500—600米處,尚有帶狀分佈的山峰或侵蝕台階,溶蝕盆地,塵窪地及平底溪谷等常出現在上述不同的分層高度,構成了頗具特色的層狀山嶽地貌景觀。

氣候

貴州麻陽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中亞熱帶溫暖濕潤季風氣候類型。熱量豐富,雨量充沛,濕度適中,冬涼,夏熱,四季分明,有霜期短,生長季節長。保護區年均降水量1158.7毫米,年均經流量428.2毫米,年均蒸發量735.6毫米,與年均降水量基本保持平衡。一年中降水量的變化兩峰兩谷型,最高峰出現在5—6月,次高峰在9月,最低谷出現在1月,次低谷在8月。年均氣溫16.7℃,最熱7月均溫27.2℃,極端最好高溫度41℃,最好冷1月均溫5.6℃,極端最低溫﹣6℃,年均大於10℃以下積溫,海拔高低不同,幅度在3500—5500℃之間。保護區的峽谷地帶,由於箱狀峽谷深切,谷底至由嶺海拔相差大,在夏季,山嶺烈日高照,氣溫達40℃左右,十分炎熱。谷底由於陽光無法照射或很少照射,其氣溫隨著海拔下降而降,平均每下降100米,溫度下降2—3℃,使谷底的溫度在25℃左右,十分涼爽宜人,這是保護區峽谷獨特的逆溫氣候特徵。

土壤

貴州麻陽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成土母岩主要為白雲岩,其次為石灰岩,另有少量砂頁岩分佈。保護區海拔在300—1400米之間,由於森林土壤的形成受母岩、海拔,氣候等諸因素的影響,因此,除黃土到新景,月亮壩至中壩1000米以上古老夷平面有部分黃壤分佈外,保護區內大部份土壤為石灰土。石灰土又分為黃色石灰土及淋溶性黃色石灰土兩個亞類。黃色石灰土主要分佈於較高的山峰坡面,侵蝕台階,溶蝕盆地,窪地,土壤呈中性至微酸性。淋溶性黃色石灰土則主要分佈在峽谷兩岸峭壁,陡峻的山峰中下部,以及石灰岩形成的峰叢等地段,由於淋溶性強,因而土壤呈微酸性。

區域範圍


2013年,貴州麻陽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31113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10543公頃,緩衝區面積10522公頃,實驗區面積5548公頃。

保護目標


保護對象

黑葉猴
黑葉猴
貴州麻陽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葉猴及其棲息地,屬野生動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

植物

2013年,貴州麻陽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分佈保護區有維管束植物154科417屬1165種,蕨類42科89屬217種。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紅豆杉、南方紅豆杉銀杏硬葉兜蘭、麻栗坡兜蘭5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香果樹蘇鐵蕨黃杉穗花杉、香樟、傘花木、櫸木、潤楠、黃花白芨、蝦脊蘭石斛天麻、獨蒜蘭等共60餘種。

動物

2013年,貴州麻陽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分佈各類珍貴野生動物300餘種,其中獸類37種,鳥類149種,兩棲爬行類32種,魚類48種。列為國家保護動物有31種,其中一級保護動物3種,二級保護動物28種。在獸類中有14種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一級保護動物黑葉猴、豹、林麝3種;二級保護動物黑熊、毛冠廘、大靈貓、豺、斑羚蘇門羚小靈貓獼猴、林麝、穿山甲、水獺等。鳥類中有15種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鳶、雀鷹松雀鷹普通鵟禿鷲白尾鷂鵲鷂紅腳隼紅隼白冠長尾雉紅腹錦雞、草鴞、鴛鴦、黃腿魚鴞、領鵂鶹等。魚類中胭脂魚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兩棲爬行類中大鯢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開發利用


旅遊信息

景區風光
景區風光
貴州麻陽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距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縣城僅24公里,可乘車前往,亦可乘船經烏江到思渠或洪渡起岸,沿途除烏江百里畫廓風光饒有奇趣外,進入保護區后綺麗的風光更使人耳目一新。區內高大雄偉的石灰岩斷層,切割幽深的河谷,清冽平緩的流水,河道中矮小的斷層形成的落差景觀,特別是老鷹岩景點,清澈見底的麻陽河水沿著彎彎曲曲的河床靜靜地流過峽谷。河岸兩旁溶洞比比皆是,有的溶洞大小相串,洞中石鍾,石筍千姿百態。

科研開發

麻陽河保護區從1987年建立至1991年完成了本底資源調查,1994年正式出版了《麻陽河自然保護區科學考察集》,1996年至1997年協同貴州省林業廳保護處完成黑葉猴生態習性監測研究,黑葉猴資源現狀調查,黑葉猴食物林的規劃設計和實施等研究課題。1997年始,保護區管理局在省林業廳的指導下,開展了黑葉猴野外人工投食馴化工作已取得了成效,已經完成了黑葉猴的隱蔽投食——人猴相見投食——信號投食過程,黑葉猴從懼怕撿食到主動撿食的逐步適應過程,黑葉猴與人的親和程度大大加深,開創了黑葉猴野外人工投食馴化的先例。2003年保護區管理局在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所的資助下完成了黑葉猴種群數量調查,2004年在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保護協會FFI項目的資助下,國內外專家及貴州省內保護區科研人員參加完成了黑葉猴保護現狀調查項目。
美國、英國、瑞士等國的靈長類專家及中國科學院,中國林科院西南林學院、西南農業大學、廣西師範大學貴州大學、貴州省林校、貴州省林科院、貴州科學院等單位的專家學者100多人先後到麻陽河保護區進行黑葉猴生態、食性,野外投食馴化等方面的科學考察與研究。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保護協會(FFI)已將麻陽河保護區作中國黑葉猴優先保護和研究的實驗基地,國際靈長類專家、FFI中國項目官員BeeL博士兩次到麻陽河保護區考察,並在麻陽河保護區成功舉辦了貴州黑葉猴保護現狀調查培訓班。

保護措施


貴州麻陽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由1997年貴州省計委批准,進行了一期工程基礎設施建設,共投資558萬元,其中貴州省計委非經營性資金300萬元,地方配套258萬元,購置了森林巡護用車及工作用車和部分通迅辦公設備,為保護區的管理,保護,科研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初始條件。
2005年《國家林業局關於貴州麻陽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複》批准新建動物救護用房300平方米,動物籠舍500平方米,新建防火瞭望台5座,科研宣教用房600平方米,氣象觀測站、水文監測站,黑葉猴監測點等,總投資776萬元,其中,中央預算內專項投資安排621萬元,地方配套解決155萬元。

地位價值


貴州麻陽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黑葉猴屬世界瀕危物種,主要分佈於越南和中國的貴州、廣西、重慶等地,據統計,全球野生黑葉猴總數約2000隻,貴州省約有1200隻,根據2004年,國內外專家對麻陽河保護區內的黑葉猴種群量調查結果顯示,麻陽河保護區分佈有黑葉猴76群730隻左右,是全球最大的黑葉猴種群分佈地。麻陽河保護區是一座重要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基因庫,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