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測
初測
初測(preliminary survey)是公路勘測設計中初步設計階段的基礎和依據。它指的是根據任務書確定的修建原則和路線基本走向方案,通過對各比較線方案的勘測、調查工作,以確定採用的路線;並為編製初步設計文件提供所需的資料。初測質量控制要點主要包括:平面控制測量、高程式控制制測量和地形圖測繪。
公路勘測設計常採用兩階段設計,分別為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首先,根據經過批准的設計任務書(或測設合同),經過初步測量,編製初步設計文件和概算文件,然後根據批准的初步設計,進行定線測量,編製施工圖設計和施工圖預算,作為施工的依據。現將公路項目通常採用的兩階段設計中初測所涉及的測繪工作質量控制進行探討。
一般來說,進行勘測的目的就是要按照設計任務的要求,進行外業勘測與調查工作,以便能夠為編製初步設計提供資料。具體來說,初測的任務就是對路線方案研究階段所提出的各個具有比較價值的方案,同時根據工程的需要,實地選定線路位置,並對各比較線進行同樣詳細程度的帶狀地形測量、工程地質勘測和水文勘測。最後在合理的運用紙上定線的方法初步設計線路的平面位置和立面位置,最終能夠按照設計結果,有效的計算出土石方數量、工程數量,編製工程程費用概算和初測報告,經上級批准後作為定測的依據。
初測工作是公路初步設計階段的基礎和依據。對踏勘過程中認為最有價值的路線比較方案,進行較為詳細的測量,測出各種方案沿線比例尺為1:2000或1:5000帶狀地形圖,並進行全面詳細地收集可用資料,供初步設計使用。
初測工作包括沿路線進行平面控制測量(GPS測量和導線測量)、高程式控制制測量(水準測量和三角高程測量)和測繪沿線帶狀地形圖及橋樑、隧道和根據工程設計需要的工點地形圖等三個方面的測繪工作。
(1)初測前應認真研究工可報告及有關的文件和會議紀要,熟悉路線和有關工程情況。在測設階段中應全面分析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正確理解和認識項目的作用、功能與地位,確定合理的技術標準,充分考慮與沿線路網的聯結。
(2)初測應合理掌握各項技術標準,妥善處理政治與經濟、整體與局部,遠期與近期、公路建設與工業、農田水利建設、旅遊事業的關係,注意與鐵路、管道運輸、電力電訊的配合,並結合地形,地物、地質、水文、建築材料等自然條件,通過全面調查綜合研究分析,認真進行方案優化,在條件許可、經濟合理的情況下,應盡量採用較好的技術指標,以提高公路的服務水平和使用質量。
(3)測設中應做到“資料多收集、方案多比選、設計多優化、決策多諮詢”。對路線方案、構造物方案、路線交叉方案、特殊路基處理方案、路面結構方案等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比較,選擇最佳方案。
(4)路線測設應注意主體線形,結合大中型構造物的設置,做好平、縱、橫綜合設計,使之相互配合協調,對路線平、縱組合設計受限制的路段,應繪製透視圖進行檢驗。
(5)路線測設必須符合國家有關土地管理、文物保護、軍事設施、水法、鐵路法等法規和公路管理條例的要求,測設中應盡量少佔良田,少拆遷建築物和其他管線,妥善處理新建道路與原有道路的關係,重視高填路堤、深挖路塹及廢方的處理。盡量減少對原有自然景觀的破壞,注意環境保護,減少雜訊和廢氣的污染,儘可能使本項目融入沿線自然環境之中。
(2)各級公路、橋樑和隧道平面控制網的等級應滿足規範要求。
(3)在選擇公路平面控制網測量坐標系時,應保證測區內邊長投影長度變形值小於等於2.5厘米/公里;選擇特殊的大型構造物平面控制測量坐標系時,應使其投影長度變形值小於等於1厘米/公里。另外,投影分帶位置在選擇時要求避開大型構造物。
(4)採用GPS測量方法時,選定控制點的位置不僅要滿足GPS網布控的要求,還應該考慮有利於後續加密導線或公路施工階段放樣的需要。GPS控制點通常情況下選在離路線中線50米至300m米之間,地基穩固可靠且盡量避開在施工時容易遭到破壞的範圍,通常在每隔5公里左右布設一對相互通視、平面距離在500米至1000m的GPS控制點以利於下級網的加密。
(1)高程式控制制測量一般情況下採用水準測量,特殊困難地段也可採用三角高程測量。
(4)各個等級公路和構造物的高程式控制制測量等級不得低於規範的要求。
(5)基平測量水準點間距在平原、微丘地區一般為1公里至2公里;山嶺重丘區為500米至至1000m;在道路隧道進出口、大橋兩岸、山嶺埡口及其它大型人工構造物附近位置應增設水準點,水準點的位置應結合定測及施工時引測方便綜合考慮。
(6)中平測量採用水準測量或三角高程測量方法進行。
(2)地形圖中圖上地物點的點位中誤差和等高線插值的高程中誤差應滿足規範要求。
(3)公路地形圖的註記符號一般以路線前進方向的左側正方向為上。
(4)公路地形圖分幅,一般採用正方形或矩形分幅,圖幅按順序編號。
(5)地形圖中地物、地貌要素的表示方法和綜合取捨應按國家測繪局制定的現行圖式的規定執行,還應充分考慮公路工程專業的特點,滿足設計和施工對於地形圖的要求。
(6)沿線帶狀地形圖比例尺一般為1:2000,平坦且地形簡單的地區可採用1:5000,困難地區採用1:1000。測圖的寬度應能滿足紙上定線的需要,對於1:2000的圖,測圖的寬度在平坦地區為400米至600米,丘陵地區為300米至400米。
為保證測繪成果的質量滿足合同、技術設計書及相關規範要求,在開展測繪的工作中,應做到:
(1)制定本單位質量管理體系,充分發揮單位各級人員在質量管理體系中的作用。
最高管理者(法定代表人)確定本單位的質量方針和目標,簽發質量手冊,建立本單位的質量體系並保證其有效運行,對本單位提供的測繪產品承擔產品質量責任;質量主管負責人(總工)負責本單位質量方針、質量目標的貫徹實施,簽發相關的質量文件及作業指導書,組織編寫技術設計書,並對設計質量負責,處理生產中的重大技術問題和質量爭議,審核技術總結,審定產品的交付驗收;生產崗位人員應嚴格執行操作規程,按技術設計書作業,並對作業成果質量負責。
(2)熟悉標準和規範,結合項目實際編製技術設計書。
收集與項目有關的圖紙與資料,堅持先設計後生產,杜絕邊設計邊生產,禁止沒有設計進行生產。查閱與項目相關的標準、規範和資料,根據合同要求編製技術設計書,在實測過程中做到有據可依。
(3)認真做好儀器設備檢查校正
在測繪作業實施前,應對需使用的儀器、設備、工具進行全面的檢校;在生產中使用的計算機輔助軟體和物資,應保證能滿足產品質量的要求,檢查調試合格後方能投入使用。
(4)加強工序流程管理
作業單位應制定與實際工作相符且可行的工序流程圖,加強工序間各項基礎工作的管理,有效控制各種因素對產品質量的影響。
(5)加強工序間銜接的管理
生產過程中的工序產品必須達到規定的質量要求,經過生產人員自查、互檢,如實填寫質量記錄卡,達到規定的合格標準,方可轉入下一道工序。下個工序作業人員對不符合質量要求的上工序產品有權退回,上個工序作業人員應及時進行修正、處理。產品在退回及修正的過程,作業人員都必須如實填寫質量記錄卡。由於質量問題造成下道工序的損失,或因錯誤判斷造成上工序損失的,都應承擔相應的經濟責任。
初測的首要工作是根據線路方案研究階段在已有地形圖上規劃的線路位置,結合實際情況,選擇線路轉折點的位置,並打樁插旗,標定點位。擔任這項工作的小組通稱為大旗組。選點插旗是初測工作的關鍵,能否選出優良的線路位置,將直接影響道路工程的質量。
插旗時一般應在道路紙上定線的平面圖上標出大旗點的位置和標高,並記錄線路沿線的特徵。大旗插完以後需要繪製線路的平、縱斷面圖,以研究確定地形圖測繪的範圍。當發現個別大旗位置不當或某段線路還可改善時,應及時改插或補插。大旗間的距離以能表示線路走向及清晰地觀察目標為原則。
初測導線的選點工作是在插大旗的基礎上進行的。導線點的位置應滿足以下幾項要求:
(1)盡量接近線路通過的位置。大橋及複雜中橋和隧道口附近、嚴重地質不良地段以及越嶺埡口地點,均應設點。
(2)地層穩固,便於保存。
(3)視野開闊,測繪方便。
(4)點間的距離以不短於50 m不大於400 m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