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散后,一鉤新月天如水》是豐子愷所作的漫畫。這幅如宋元小令般意境悠遠的水墨漫畫,最初的原畫是20紀20年代豐子愷第一幅公開發表的作品。
《人散后,一鉤新月天如水》疏朗簡潔之極的筆觸勾勒出房舍廊前的景緻,廊上是卷上的
竹簾,廊下有木桌茶具,畫面大片留白,一彎淺淺的
月芽高掛,題款是:“人散后,一鉤新月天如水。”
《人散后,一鉤新月天如水》表達了小楊柳屋友人相聚后的心境。
新月升空,友人盡散,清幽的夜色,清雅的房舍,清靜的心境如泠泠的
古琴聲在畫幅間流淌。
朱自清極為欣賞這幅作品,將其收錄進自己主編的《我們的七月》中。
鄭振鐸見到了,輾轉找到了豐子愷,從此,“TK”(子愷)的畫便經常發表在他主編的《
文學周報》上。鄭振鐸把這些畫作冠之以“漫畫”,從此,中國才有了“漫畫”的名稱。後來,鄭振鐸想給豐子愷出一本畫集,便和
葉聖陶、
胡愈之一起去選畫,結果,他們帶走了豐子愷所有的畫作。鄭振鐸說:“……當我坐火車回家時,手裡夾著一大捆子愷的漫畫,心裡感到一種新鮮的、如同佔領了一塊新高地般的愉悅。”就這樣,豐子愷的第一本漫畫集《子愷漫畫》出版了,漫畫這一畫種在中國的畫壇立住了腳。
人散后,一鉤新月天如水
豐子愷(1898-1975),浙江桐鄉人。原名潤,又名仁、號子覬,后改為子愷。中國現代著名畫家、文學家、美術和音樂教育家。1914年入
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師從
李叔同學習繪畫、音樂,受李叔同
佛學思想影響。1921年東渡日本考察,學習繪畫、音樂和外語,深受啟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
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上海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等。豐子愷的早期漫畫作品多取自現實題材,帶有“溫情的諷刺”。後期常作古詩新畫,特別喜愛兒童題材,幽默風趣,生活氣息濃郁。豐子愷的漫畫風格簡易樸實,意境雋永含蓄,深受大眾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