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旋桿菌病症

幽門螺旋桿菌病症

幽門螺旋桿菌經口到達胃粘膜后定居感染,經數周或數月引發慢性、淺表性胃炎,數年或數十年後發展成為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慢性萎縮性胃炎等,而後者是導致胃癌最危險的因素。

危害


專家們認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使患胃癌的危險增加了2.7-12倍,如果沒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至少有35%-89%的胃癌不會發生。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把幽門螺旋桿菌定為I類致癌原!

癥狀


口苦、口乾、口臭;
②胃脹、打嗝反酸
③消化不良;
④潰瘍;
⑥胃粘膜相關性淋巴樣組織樣(MALT)惡性淋巴瘤。

傳染原因


幽門螺旋桿菌具有較強傳染性,可通過食物和飲用水進入人體內,進入胃后,藉助菌體一側的鞭毛提供動力穿過黏液層,在胃黏膜上落戶、定居、繁殖,形成若干細菌群落,然後開始腐蝕胃黏膜,形成炎症病灶,最終發展成胃潰瘍。幽門螺旋桿菌在人群中傳染率可高達40%以上。口口途徑的傳播,是幽門螺旋桿菌的重要傳染途徑。
美國醫學研究最新發現,亞洲人共用飯碗、筷子和菜盤的習慣,使得幽門螺旋桿菌在家庭成員中極易交叉感染,其發病率要遠高於分餐制的歐美國家。據檢測,人們常用的每個飯碗和每雙筷子上感染的細菌可達1600-3100多個。當人們共用碗筷進餐時,唾液里的幽門螺旋桿菌可通過飯碗、筷子等餐具互相交叉感染、傳播。

傳染途徑


幽門螺旋桿菌是後天傳染的,這一點已是各國學者的共識。最常見的傳染途徑是口口、糞口傳播

傳播途徑一

口口傳播:中國保守的餵養方式,家長將食物嚼碎之後再餵給孩子,如果家長患有慢性胃炎,就會將病菌通過口口餵養的方式污染給孩子。

傳播途徑二

戀人之間的親吻:幽門螺旋桿菌廣泛存在於感染者的唾液、牙菌斑中。接觸感染者的唾液、食用受幽門螺旋桿菌污染的食物均可造成傳染。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我國感染率最高的一種慢性疾病,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它啟動了一系列致病事件,導致萎縮性胃炎化生、異型增生和最終胃癌的發生。清除幽門螺旋桿菌可預防胃粘膜癌前變化(萎縮性胃炎、腸化生)的發生和發展。清除胃內幽門螺旋桿菌,可使胃癌前病變及胃癌的風險大大降低。
幽門螺旋桿菌非常頑固,一旦感染,除非正確清幽,否則自愈率接近於零,所以說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是不會自愈的!但是幽門螺旋桿菌是可以清除的!

傳染檢查


細菌培養法

取胃黏膜活組織作HP培養,該法準確可靠,但培養費時。

活組織檢查

利用各種方法採取小部分病變組織作病理細胞形態學的檢查,是確定某些病變或可疑病變的重要診斷方法,從身體上有病變的可疑部位上切下一部分病變組織進行病理切片檢查,以明確診斷。

快速尿素酶法

原理是Hp具有豐富的尿素酶,分解尿素產生氨,使反應變成鹼性,由PH指示劑顯色,該法簡便,快速,靈敏,但有些細菌亦會有尿素酶,因此有假陽性可能。

呼氣檢測

新一代(C14)呼氣檢測儀已被公認為目前檢測幽門螺桿菌的有效方法,全程診斷過程約25分鐘。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幽門螺桿菌檢查“金標準”。被稱為“胃病檢驗史上的里程碑”。具呼氣檢測有確診率高、無創無痛、安全便捷、適應範圍、無交叉感染、環保無污染等特點。

胃鏡檢查

胃鏡檢查不僅可對胃和十二指腸的粘膜直接觀察、攝影,還可以在直視下活檢作病理檢查和Hp感染的檢測。這對區別良、惡性潰瘍具有重要價值,也是發現早期胃癌的重要手段。

幽門螺旋桿菌檢測

定性檢測有胃鏡檢測、唾液試紙檢測、血液檢測;定量檢測有C13、C14檢測。定性檢測只能確定是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定量檢測不僅可以確定是否感染還可以悉知感染的程度,根據感染的輕重方便醫生給出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比爾夫清幽專家推薦C13、C14檢測。

傳染對策


同其它消化道傳染病一樣,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預防的關鍵是把好“病從口入”這一關。如要做到飯前便后洗手,飲食尤其是進食生冷食品要講究衛生,集體用餐時採取分餐制是明智的選擇,家裡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時應該暫時採取分餐,直至完全清除。

胃病傳染概念


20世紀80年代以前,如果有人說胃病會傳染,那麼必定會受到人們的嘲笑。隨著科學的發展與進步,醫學界的一些專家們逐漸有了共識:某些胃病確實會傳染。幽門螺桿菌(HP),是引發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等疾病的罪魁禍首。幽門螺桿菌對胃的長期侵襲,還有可能導致胃癌的發生。這種細菌是胃病傳染的根源,而傳染的主要途徑是糞-口或者口-口的傳播。如飲用受污染的水,患有幽門螺桿菌的人與家人的密切接觸,幼兒園兒童之間的接觸及吃路邊攤位的不潔食品等,均可引起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從而導致胃病的發生。研究發現,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非常高,大約40%的人都攜帶有幽門螺桿菌,而幽門螺桿菌在人體的胃部定植可能會引起一些疾病,所以胃病的發生率也就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