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業漢

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委員

汪業漢,男,1940年2月出生,1962年9月畢業於安徽醫學院,本科學歷,學士學位,碩士生導師神經外科主任醫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

人物經歷


1957年,在蕪湖四中(現安徽師範大學附屬翠文中學)畢業后,帶著對人生的選擇和對醫學的嚮往,汪業漢順利考入了安徽醫科大學學習臨床醫學
1961年9月,汪業漢與同年級的54名同學一起來到安徽省立醫院實習。在此實習期間,他寧可不吃飯也要把事情做完的勁頭和勤奮努力、踏實肯乾的精神,得到了科室同事和領導們的認可。臨近實習結束,他被推薦留在省立醫院
1962年,剛剛大學畢業的汪業漢被分配到了安徽省立醫院大外科工作。恰逢當時的大外科副主任徐榮楠教授從北京宣武醫院神經外科進修回來,著手籌建安徽省立醫院腦外科(神經外科),並於當年9月1日在大外科內首先成立神經外科治療組,設立床位12張。於是,剛到大外科工作的汪業漢就被安排到神經外科治療組,負責病房的日常治療和管理工作,當時的他年僅22歲。
1963年9月,他開始擔任神經外科治療組組長,獨立承擔病區的各項治療與管理工作,壓力陡然增加,經常長時間日夜不離病房。
1974年,汪業漢主動要求前往宣武醫院進修一年,一方面是考慮到科室人手增多,他可以騰出身來潛心學習;另一方面,他覺得需要了解掌握最新的專業理念與技術,以促進治療組的進一步發展。
1969年,安徽省立醫院成立神經外科,1983年安徽省腦立體定向神經外科研究所成立。汪業漢於1984年開始擔任神經外科科主任,並於1993年開始擔任研究所所長,2004年被清華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清華大學玉泉醫院)聘請為榮譽教授。

主要成就


專業特長

特長:腦腫瘤,癲癇,帕金森病運動障礙疾病立體定向手術治療。
專業:精神外科三叉神經痛、帕金森、癲癇等功能性神經外科

學術成就

汪業漢教授從事神經外科臨床工作50餘年,在工作之餘,汪業漢教授筆耕不輟,著作等身。他是最早將國外立體定向技術引進國內的專家之一。
其臨床成果《鎖孔理念腦膜瘤切除術》、《松果體區腫瘤外科手術治療》得到業界高度評價。主編及參編《立體定向神經外科手術學》、《王忠誠神經外科學》、《現代功能神經外科學》等醫學著作14部。作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腦科專家,汪業漢教授數十年的學術、科研和臨床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其主持的科研課題《臨床腦立體定向技術綜合研究》(國家科委,1985)、《帕金森氏綜合症立體定向綜合研究》(安徽省科委,1993)、《腦立體定向技術推廣應用》(安徽省科委,1996)等獲得國家、衛生部及安徽省科技進步獎多項。兼任《立體定向和功能性神經外科雜誌》主編,《中華神經外科》、《中華神經外科》、《中國臨床神經外科》等10餘家雜誌編委。發表論文60餘篇。2000年獲“全國百名優秀醫生”稱號。

泰斗級專家

據悉,汪業漢教授是中國最早進行立體定向技術和功能神經外科研究與臨床診治的專家之一,早在上世紀80初,汪業漢教授就與留學蘇聯莫斯科神經外科研究所學習歸來的許建平教授一起,在合肥組建了國內第一個立體定向神經外科研究所;1986年參與創辦《立體定向和功能性神經外科雜誌》
1987年6月國內首屆立體定向和功能性神經外科學術會議在合肥召開。汪業漢教授與徐建平教授一道開展了2000餘例錐體外系疾病的立體定向手術、立體定向顱內血腫排空、顱內異物摘除和腦腫瘤等體積切除術;此外還進行精神外科、三叉神經痛、帕金森、癲癇等功能性神經外科的立體定向手術治療。

獲得榮譽


1983年獲衛生部授予的全國衛生先進工作者稱號。
1993年享受經國務院批准的政府特殊津貼
曾獲衛生部甲級成果獎、國家科委科技進步三等獎及省部級獎共8項。

社會任職


擔任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上海萬眾腦科特邀專家顧問、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委員、中華神經外科學會功能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安徽省立體定向神經外科研究所所長、安徽省立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安徽省神經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安徽省神經外科學會委員副主任委員、《立體定向和功能神經外科雜誌》主編、《中華神經外科雜誌》《中國臨床神經外科》等14家雜誌編委或副主編。

人物事件


“霸道”而“大方”的科主任
走上管理崗位后,汪業漢開始騰出精力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經驗,尤其是在手術質量與年輕人培養方面。
手術質量關乎到病人最切身的利益,汪業漢對手術質量的重視超乎常人,讓他贏得了“霸道”的美名。他規定科內除急診以外所有的手術都要進行術前大討論,通過集體商討避免個人主觀臆斷或偏見出現的錯誤判斷;他經常會在自己的手術結束後去觀摩科室年輕人的手術,給予指導,甚至在不滿意時“攆”其下台,現場示範。
帶領年輕人手術
科室要發展,年輕人的成長是關鍵,汪業漢在科室年輕人的培養上頗為“大方”。他鼓勵大家儘可能多的外出進修學習,並為科室醫生、護士甚至手術室人員提供學習條件。同時他還設立專項預算,通過高額獎勵的方式激勵大家發表論文、參與科研,營造求學向上的科室文化氛圍。
不讓病人多花一分錢
在談到與患者的關係時,“對待病人如親人”與“不讓病人多花一分錢”是汪業漢反覆提及的兩句話。他認為醫生臨床技能和經驗的積累建立在病人支持的基礎上,因此醫生應該對病人心存感激。
從醫多年,他也遇到過病人的誤會、遭到過家屬的冒犯,但他絕不會因此而怠慢對病人的診斷和治療,診斷時依然會很仔細,治療計劃依然會講的很清楚。“病人屬於特殊人群,尤其是神經外科的病人,很多不能自理,表達能力很差,需要特殊關愛。”就在前不久查房時,他被一個病人無意中用拳頭打到手背,當時就腫起一個不小的包塊,他沒有一點責備,反而開玩笑的說生病了還有這麼大力氣。
不讓病人多花一分錢是汪業漢從醫的一個堅守。有病人硬塞給他紅包的,有病人錢甩到地上就跑的,但他都一一退了回去,甚至會“要挾”他們“紅包不拿走就不看病、不主刀”。有些病人及家屬會因為他沒收紅包而擔心診療質量,他會用心了解每個病人的情況,對他們的各種問題應答自如,從而讓病人放心,醫生一直在關注著他們的病情。同時,他還時刻為病人著想,盡量選擇療效與費用兼顧的治療與藥物,為病人減輕負擔。他時刻自省,在金錢上守原則、有底線,不讓病人多花一分錢。同時,他也這樣要求科內的其他同事,提醒他們時刻繃緊弦、把好關。
退休不退崗
已高齡的汪業漢每天堅持著規律的作息時間,早上5:55起床,晚上12點睡覺。“自己喜歡上班,去臨床,查看各種病歷,與年輕人們交流,那樣感覺很好。”
為持續掌握專業動態,更新個人知識庫,他幾乎每三天就會翻閱一本專業雜誌,每個月都參加一次學術研討班。除此,他還筆耕不輟,籌劃著三本著作的面世:一是計劃2016年上半年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立體定向和功能神經外科手術學》由他擔任主編,二是計劃寫一本有關神經外科疾病危急程度評分的教材,三是準備出一本自傳。
給年輕人的“三件寶”
關注年輕人的成長已經成為汪業漢的習慣,就連現在也會時不時的說上幾句,他還結合自己的經驗為年輕人指出了“三件寶”:一是要嘴勤,多問多請教,不自作主張,這樣對病人的處理就更恰當,挽救的生命就越多;二是要有U盤,隨時隨地“偷”別人的東西為己用;三是要有照相機,及時留存各種臨床病例和專業知識資料,建立個人資料庫,不斷積累並總結分析,為日後的臨床、論文、科研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