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悅

東晉官員,王導長子

王悅(生卒年不詳),字長豫,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市)人。東晉官員,丞相王導嫡長子。

少有名聲,事親至孝。門蔭入仕,起家東宮侍講,教導太子司馬紹;晉明帝即位,擔任吳王(司馬岳)友,累遷中書侍郎。英年早逝,謚號為貞。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王悅字長豫(可能生於洛陽)。他二十歲左右就有很好的名聲,侍奉雙親不僅口頭應承,神情也很和順,父親王導非常偏愛他。王導曾和王悅一起博戲(按:“爭道”是六博術語,不是圍棋術語),棋盤上交鋒到白熱化,王導就笑著說:“我跟你好像還有點什麼關係的吧,你這樣至於嗎?”王導性格儉素自持,帳下收集的甘美果實(太多而)腐敗,不得不下令丟棄它們,就交代手下人說:“不要讓大郎(王悅)知道。”王悅年少時做過明帝司馬紹的東宮侍講之一,在司馬紹去世之後,擔任過司馬紹次子吳王岳的第二教育官“友”,后遷負責朝廷詔命的中書侍郎。他比王導先去世,謚號為“貞”,稱為“貞世子”。在他去世之前,王導曾夢見有人以一百萬前向他買王悅,(非常憂懼,)暗中為此祈禱神明,非常虔誠,禮節完備;不久因故家中動土,挖出來正好一百萬錢,王導的感覺就非常糟糕,下令把挖出來的東西全部回填。到王悅病重的時候,王導的憂慮特別嚴重,連續好些天吃不下飯。忽然見到有一個人,樣貌非常偉岸,披著甲,拿著刀。王導問:“您是什麼人?”對方說:“我是(鐘山的山神)蔣子文。聽說您家公子近況不好,希望能替他向天帝說幾句話,所以來到您這裡。請您不用繼續憂愁。”於是他向王導索要食物,並吃了數升。吃了這些食物之後,他忽然對王導說:“中書(王悅)的病,不是可以挽救的。”說完就不見了。王悅也終於去世。王悅同父親說話,總是以謹慎細密為要義。王導回尚書台(上班),要出發時,王悅沒有一次不送到車后。他又常為母親曹氏收拾箱奩中的東西。王悅去世以後,王導回尚書台,從王悅平時送他的地方,一路哭到尚書台門前。曹夫人將王悅收拾過的箱奩從此密封,不忍重開。
王悅沒有子嗣(有沒有女兒不清楚),過繼了異母弟王恬的兒子王琨為嗣。
王琨繼承了王導始興郡公的爵位,最高擔任過丹陽尹的職位,死後官贈太常卿。他的兒子王嘏繼承了爵位,娶了(簡文帝司馬昱李陵容的女兒、孝武帝司馬曜司馬道子的同母妹)鄱陽公主,擔任過中領軍、尚書。他的兒子王恢繼承了爵位,安帝義熙末年,擔任過游擊將軍。
附錄:本房子孫在劉宋時期的情況
晉宋禪代后,始興郡公被降封為始興縣公,不過這個支系至少到劉宋初年依然保持著爵位。鄱陽公主入宋以後,降封永成君。王恢弟弟王偃的妻子,是劉裕的二女兒劉榮男,性情剽悍;其女王憲嫄為劉宋孝武帝皇后,不過丈夫劉駿後期行事極不靠譜,兩個兒子(劉子業、劉子尚)一個大女兒(劉楚玉)都是少見的熊孩子,以至將她在重病中氣死,人生的後半段也比較悲劇。王嘏弟王誕則為劉裕早期重要幕僚之一。
王悅年少時,做過太子司馬紹的東宮侍講之一。晉明帝司馬紹即位,擔任吳王司馬岳的第二教育官“友”,擔任負責朝廷詔命的中書侍郎。先於父親王導去世,謚號為“貞”,史稱為“貞世子”。
其正史事迹多與六朝小說重合,並無更多詳細線索,而其仕履實頗微妙。東晉初年,王導與元帝司馬睿的關係、王導與明帝司馬紹的關係,乃至王導與溫嶠、庾亮等人的關係,都可能或多或少地部分牽扯到王悅。這位世子有可能出現在各方角力的某個樞紐位置上,導致耗盡命數。因此,後人或可更加理解,其父失去他之後,超乎尋常的痛心。

史書記載


晉書》本傳
悅字長豫,弱冠有高名,事親色養,導甚愛之。導嘗共悅奕棋,爭道,導笑曰:“相與有瓜葛,那得為爾邪!”導性儉節,帳下甘果爛敗,令棄之,云:“勿使大郎知。”悅少侍講東宮(司馬紹),歷吳王(司馬岳)友、中書侍郎,先導卒,謚貞世子。先是,導夢人以百萬錢買悅,潛為祈禱者備矣。尋掘地,得錢百萬,意甚惡之,一皆藏閉。及悅疾篤,導憂念特至,不食積日。忽見一人形狀甚偉,被甲持刀,導問:“君是何人?”曰:“仆是蔣侯也。公兒不佳,欲為請命,故來耳。公勿復憂。”因求食,遂啖數升。食畢,勃然謂導曰:“中書患,非可救者。”言訖不見,悅亦殞絕。悅與導語,恆以慎密為端。導還台,及行,悅未嘗不送至車后,又恆為母曹氏襞斂箱篋中物。悅亡后,導還台,自悅常所送處哭至台門,其母長封作篋,不忍復開。
悅無子,以弟恬子琨為嗣,襲導爵,丹陽尹,卒,贈太常。子嘏嗣,尚鄱陽公主,歷中領軍、尚書。卒,子恢嗣,義熙末,為游擊將軍。

版本對照


《晉書》所集王悅故事,多與六朝小說有所關聯。不過從細節上分析,則依然頗可見出差異。總的來說,《晉書》收集的版本,對王導的形象似乎會更有利;《世說新語》的版本則在客觀上,令王悅的形象更顯完美。孰是孰非,今人已然難考,不過對比之下更增意趣,或許也令讀者增幾分愉悅吧。
《世說新語》“排調”門之十六:
王長豫幼便和令,丞相愛恣甚篤。每共圍棋,丞相欲舉行,長豫按指不聽。丞相曰:“詎得爾?相與似有瓜葛。”
這就是流傳甚廣的“父親要悔棋,兒子反對”的版本。請注意:這個版本里,1)事情可能發生在王悅童年時期;2)父子對弈是圍棋,不是可能為象棋前身的六博。
博戲“爭道”是非常白熱化的階段。譬如《史記》卷一百零六《吳王濞列傳》:
孝文時,吳太子入見,得侍皇太子飲博。吳太子師傅皆楚人,輕悍,又素驕,博,爭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六博棋盤)提(投擲)吳太子,殺之。於是遣其喪歸葬。
歷史上,發展到“爭道”階段的博戲,如果處理不周,會引發爭執,甚至確實出過人命案。如《史記》所載的這件事,事實上也間接刺激到後來吳楚“七國之亂”的產生。
可以想見,兩個版本王悅的差異在哪裡。如果按《世說新語》的版本,是王導想悔棋,往重里說,破壞規則,而王悅認真地加以阻止。如果按《晉書》的版本,則是王悅打出了殺氣,而王導在開玩笑地求放過。
《世說新語》“儉嗇”門之七
王丞相儉節,帳下甘果盈溢不散。涉春爛敗,都督白之,公令捨去,曰:“慎不可令大郎知。”
此版本喪心病狂之真正重點在於:
大多植物果實都是在夏秋、尤其秋季成熟,而這批甘果“涉春爛敗”,可見存放時間超出一般地過長,而並未想到可以分給旁人或者親友。所以在這個版本中,王悅(如果得知,會對他父親)展開勸諫的理由更加充分。
《搜神後記》卷五
王導子悅為中書郎,導夢人以百萬錢買悅,導潛為祈禱者備矣。尋掘地,得錢百萬,意甚惡之,一一皆藏閉。及悅疾篤,導憂念時至,積日不食。忽見一人,形狀甚偉,被甲持刀。問是何人,曰:“仆,蔣侯也。公兒不佳,欲為請命,故來爾。公勿復憂。”導因與之食,遂至數升。食畢,勃然謂導曰:“中書命盡,非可救也。”言訖不見。悅亦隕絕。
基本和《晉書》所述一致。
《世說新語》“德行”門之二十九
王長豫為人謹順,事親盡色養之孝。丞相見長豫輒喜,見敬豫輒嗔。長豫與丞相語,恆以慎密為端。丞相還台,及行,未嘗不送至車后。恆與曹夫人併當箱篋。長豫亡后,丞相還台,登車后,哭至台門;曹夫人作簏,封而不忍開。
基本和《晉書》所述一致。

親屬成員


父親:王導,東晉丞相
母親:彭城曹氏
嗣子:王琨,異母弟王恬的兒子,始興郡公、丹陽尹的職位,追贈太常卿。
孫子:王嘏駙馬都尉、始興郡公,迎娶(簡文帝司馬昱和李陵容的女兒、孝武帝司馬曜和司馬道子的同母妹)鄱陽公主,擔任過中領軍、尚書。
曾孫:王恢,游擊將軍。
附錄:本房子孫在劉宋時期的情況
晉宋禪代后,始興郡公被降封為始興縣公,不過這個支系至少到劉宋初年依然保持著爵位。鄱陽公主入宋以後,降封永成君。王恢弟弟王偃的妻子,是劉裕的二女兒劉榮男,性情剽悍;其女王憲嫄為劉宋孝武帝皇后,不過丈夫劉駿後期行事極不靠譜,兩個兒子(劉子業、劉子尚)一個大女兒(劉楚玉)都是少見的熊孩子,以至將她在重病中氣死,人生的後半段也比較悲劇。王嘏弟王誕則為劉裕早期重要幕僚之一。

軼事典故


王導曾和王悅一起博戲(按:“爭道”是六博術語,不是圍棋術語),棋盤上交鋒到白熱化,王導就笑著說:“我跟你好像還有點什麼關係的吧,你這樣至於嗎?”王導性格儉素自持,帳下收集的甘美果實(太多而)腐敗,不得不下令丟棄它們,就交代手下人說:“不要讓大郎(王悅)知道。”
在他去世之前,王導曾夢見有人以一百萬錢向他買王悅,非常憂懼,暗中為此祈禱神明,非常虔誠,禮節完備;不久,因故家中動土,挖出來正好一百萬錢,王導的感覺非常糟糕,下令把挖出來的東西全部回填。王悅病重的時候,王導的憂慮特別嚴重,連續好些天吃不下飯。忽然見到有一個人,樣貌非常偉岸,披著甲,拿著刀。王導問:“您是什麼人?”對方說:“我是(鐘山的山神)蔣子文。聽說您家公子近況不好,希望能替他向天帝說幾句話,所以來到您這裡。請您不用繼續憂愁。”於是他向王導索要食物,並吃了數升。吃了這些食物之後,忽然對王導說:“中書郎(王悅)的病,不是可以挽救的。”說完就不見了。王悅終於去世。王悅同父親說話,總是以謹慎細密為要義。王導回尚書台(上班),要出發時,王悅沒有一次不送到車后。常為母親曹氏收拾箱奩中的東西。王悅去世以後,王導回尚書台,從王悅平時送他的地方,一路哭到尚書台門前。曹夫人將王悅收拾過的箱奩從此密封,不忍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