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李懌的結果 展開

李懌

朝鮮王朝第十一代君主

李懌(1488年—1544年),即朝鮮中宗(조선중종),朝鮮王朝第十一代君主(1506年—1544年在位)。字樂天,是朝鮮成宗李娎嫡次子,燕山君李㦕異母弟,母為貞顯王后尹氏。

李懌出生於弘治元年(1488年)三月初五日,弘治七年(1494年)受封“晉城大君”。正德元年(1506年),朴元宗、成希顏、柳順汀等官員發動政變,廢黜李㦕,迎立李懌,是為中宗反正。李懌在位期間,朝廷內部勛舊與士林的衝突達到極點,李懌起初欲重用趙光祖為首的士林派,但最終還是與勛舊派站在一起,導致己卯士禍的發生,士林派被逐出朝廷。李懌為人優柔寡斷,先後受制於朴元宗、南袞、沈貞、金安老等權臣,經歷廢妻(廢黜端敬王后)、殺兄(賜死甄城君)、殺子(賜死福城君)的變故。晚年又因王位繼承問題而陷入大尹(尹任為首)、小尹(尹元衡為首)兩派外戚集團的鬥爭之中。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李懌薨逝,享年五十七歲,廟號中宗,謚號徽文昭武欽仁誠孝大王,明朝賜謚恭僖,葬于靖陵。世子李峼繼位,是為仁宗。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反正繼位

李懌出生於弘治元年(1488年)三月初五日,是朝鮮成宗李娎與其繼妃貞顯王后尹氏(尹昌年)之子。弘治七年(1494年)四月初六日,成宗封李懌為晉城大君。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成宗薨逝,李懌的異母兄世子李㦕繼位,是為燕山君。弘治十二年(1499年)迎娶吏曹判書慎守勤(燕山君妻舅)之女為夫人。弘治十三年(1500年)二月出宮居住。
燕山君以荒淫暴虐著稱,任內先後製造戊午士禍和甲子士禍,不僅士林在兩次士禍中受到沉重打擊,勛舊勢力也在甲子士禍中遭到肅清,除了慎守勤、任士洪等少數外戚外,燕山君得不到大多數臣僚支持。正德元年(1506年)九月初一日夜,屬於勛舊派的知中樞府事朴元宗、前吏曹參判成希顏、吏曹判書柳順汀舉事推翻燕山君,柳子光、辛允武、朴永文、具壽永、洪景舟等大小文武官員及宗親雲水君李孝誠、德津君李𤂾等都參與其中,漢城百姓也紛紛響應,因此政變十分順利,慎守勤及其弟慎守英、任士洪等都被勇士殺死,並迅速包圍了燕山君所在的昌德宮,結陣於宮門前。在這一過程中,柳子光就新王人選詢問朴元宗等三人,朴元宗等回答說:“自有大君(晉城大君李懌)。”刑曹正郎張珽按劍上前道:“大君府邸防備極其空虛,為何不派人守護?”朴元宗等拱手認錯,並馬上派具壽永、雲山君、德津君等率衛兵去保護晉城大君府邸,並告知舉事之由,又派尹衡老進入景福宮,稟告慈順大妃(貞顯王后)。此時宮中亂作一團,守備瓦解,燕山君到處求救,但無人回應,只能束手就擒。
九月二日黎明,朴元宗等前往景福宮,眾臣正式請求慈順大妃廢黜燕山君,另立晉城大君。大妃主張立燕山君的世子李𩔇,但被眾臣拒絕。於是派柳順汀、姜渾去迎晉城大君李懌入宮。李懌推辭再三,然後被簇擁入宮,停留在景福宮思政殿。又派承旨韓洵、內官徐敬生去昌德宮逼燕山君交出國印,燕山君見大勢已去,只好拱手交出。未時,慈順大妃正式下旨廢李㦕為燕山君,流放喬桐島,立晉城大君李懌為新王。申時,李懌即位於景福宮勤政殿,由於時間倉促,所以沒按禮制穿冕服,而是用翼善冠、袞龍袍。這場政變就叫“中宗反正”。
李懌繼位后,對宗主國明朝謊稱燕山君有病,不得已讓位,以此請求冊封。明朝開始不同意,其後朝鮮宗親和文武百官一起上書明朝,也以慈順大妃名義上奏,明朝才最終同意冊封,到正德三年(1508年)派宦官李珍、陳浩攜冕服、誥命出使朝鮮,四月十二日冊封李懌為朝鮮國王。

勛舊當國

李懌的繼位完全是被動的,他事先並不知情,等到政變發生時就直接被朴元宗等人推上王位,因此他只能受制於朴元宗等勛舊勢力。正德元年(1506年)九月九日,李懌開始大封功臣,以朴元宗、成希顏、柳順汀為一等靖國功臣,加上其後陸續封的二、三、四等靖國功臣,足有數百人之眾。就在同一天,在靖國功臣們的要求下,李懌被迫廢黜糟糠之妻慎氏,將她趕出王宮,並納靖國功臣尹汝弼之女、朴元宗的外甥女入宮,翌年封為王妃,是為章敬王后。正德二年(1507年)發生了李顆等人因對反正後的論功行賞不滿而謀反的事件,李懌的異母兄甄城君李惇雖未參與謀反,但卻是李顆推戴的對象,在其他靖國功臣的反覆請求下,李懌不得不賜死甄城君。
不過,李懌非常聰明,對於政事也十分熟練,雖然內外章疏眾多,但他“一覽皆領其要”,並常挑出錯字來責問大臣,因此“群臣咸服其明”。他也懂得韜光養晦。當時朝政把持於朴元宗、成希顏、柳順汀手中,他們長期壟斷政丞之位,被稱為“三大臣”,其中朴元宗更是“服御供奉,多有僭逾”。李懌不僅對他們“賞賚特厚”,還對他們“禮待異常”,三人退朝後,李懌主動起身,等到他們出門后才坐下。另一方面,李懌即位后就為戊午士禍時受難的金宗直門徒平反,使士林派恢復元氣,並逐漸與勛舊派形成對立。
從正德五年(1510年)到正德八年(1513年),朴元宗、柳順汀、成希顏相繼過世,勛舊派勢力有所下降。正德十年(1515年)三月,章敬王后在產下王子(後來的朝鮮仁宗李峼)不久后死去。八月,士林派官員潭陽府使朴祥、淳昌郡守金凈上疏彈劾朴元宗、成希顏、柳順汀廢黜無罪之慎氏,並請求恢復慎氏的王妃地位。李懌為了避免得罪勛舊派,下令將二人治罪,分別流放南平和報恩。其後揀擇章敬王后的遠房親戚尹之任之女,於正德十二年(1517年)四月正式立為王妃,是為文定王后。

士林興衰

正德十年(1515年),以李懌起用趙光祖為契機,士林派全面登場。在朴祥、金凈上疏事件中,大司憲權敏、大司諫李荇為代表的台諫官員主張嚴懲朴、金二人,趙光祖被拜為司諫院正言后,為朴、金鳴不平,最終使李懌罷免相關台諫官員。於是士林派得以大舉進入台諫,趙光祖也官拜大司憲,李懌則每天在經筵上同他們“相與論難不輟,或至日晏”,並開始“不時召對侍從、台諫”,士林派對此歡欣鼓舞。士林派以言論三司(司諫院、司憲府、弘文館)為根據地,擴大勢力,與議政府為中心的勛舊派抗衡,并力圖推行理想的“道學政治”。他們的政治訴求主要是:
● ● 革罷道教齋醮機構昭格署;
● ● 設立賢良科,從而便於更多士林派進入朝廷;
● ● 鄭夢周和金宏弼等士林先輩從祀文廟
● ● 重定靖國功臣,削除其中的“偽勛”。
李懌答應設立賢良科,批准鄭夢周配享文廟,並在士林派長年累月的請求下勉強答應革罷昭格署,但削除偽勛案遭到勛舊派強烈反對。勛舊派南袞想請趙光祖疏通,但被趙光祖拒絕,於是南袞在葉子上用蜂蜜塗寫“走肖為王”四字,誘使蟲子來啃食,並讓這些葉子流進御溝里(一說勛舊派洪景舟之女熙嬪洪氏所為)。李懌本來就迷信,看到葉子上的蟲食文後大為震驚,對趙光祖的信任也開始動搖。同時他也受不了趙光祖等台諫反覆請求,認為“近來政不在大臣而在台閣”,導致“過激成習”,威脅到自己的王權。於是他站在了勛舊派一邊,引發了正德十四年(1519年)底的“己卯士禍”。
從正德十四年(1519年)十一月起,李懌繞開承政院,屢降密旨於洪景舟等勛舊派,稱“走肖(趙光祖)之輩,奸似(王)莽、(董)卓”,在朝中結黨營私,架空王權,使他“食不知味,寢不安枕,瘦骨稜稜,予名為人君,實不知也”,擔心“宋祖黃袍加身之變”,又言“人君與臣,謀除人臣,雖近於盜謀,然奸黨已成,人君孤立難制,欲共謀除之,以安宗社”。於是在十一月十五日夜,洪景舟、南袞、沈貞等人從後門(神武門)潛入宮中,謁見李懌,以趙光祖等“交相朋比,附己者進之,異己者斥之,聲勢相倚,盤據權要,誣上行私,罔有顧忌,引誘後進,詭激成習,以小凌長,以賤妨貴,使國勢顛倒、朝政日非”為由,請求逮捕參贊李耔、刑曹判書金凈、大司憲趙光祖、大司成金湜、副提學金絿、都承旨柳仁淑、左副承旨朴世熹、右副承旨洪彥弼、同副承旨朴薰等人。李懌予以批准,下令逮捕,於是朝中的重要士林派官員在一夜之間幾乎被一網打盡。這些被捕的士林派都被流放或罷官,趙光祖則在不久后被李懌賜死。
己卯士禍后,仍有部分士林派殘留於朝中。正德十六年(1521年)十月,士林派官員安瑭的親戚宋祀連告發安瑭之子安處謙與王族李詩正等謀殺南袞、沈貞等勛舊派。安家及涉案人員皆被處死,之前在己卯士禍中被流放的金凈、奇遵等人也在流放地被賜死。由於這是宋祀連受南袞、沈貞的指使而誣告的冤獄,故被稱為“辛巳誣獄”。通過這次冤獄,勛舊派再次沉重打擊了士林派,進一步鞏固其對朝政的控制。

權臣秉政

己卯士禍后,靖國功臣專權的時代再次拉開帷幕。洪景舟在正德十六年(1521年)六月去世,其後主要是南袞當權。嘉靖六年(1527年)三月,領議政南袞去世,其後沈貞被拜為右議政(后改左議政),掌握實權,領議政鄭光弼則被架空。另一方面,李懌在己卯士禍后提拔新進文臣金安老來牽制靖國功臣,不僅任命他為吏曹判書,還將女兒孝惠公主嫁給金安老之子金禧。然而金安老為官不正,受到朝廷內外的批評,在南袞、沈貞的彈劾下,金安老於嘉靖三年(1524年)十一月被流放京畿道豐德郡。
此時,圍繞李懌王位繼承問題的鬥爭又起。章敬王后的兒子李峼在正德十五年(1520年)被立為王世子,但他還有一個庶兄福城君李嵋,成為世子的潛在威脅。李嵋的母親敬嬪朴氏在正德初年入宮,以其姿色“寵冠後宮”,生下李懌第一個兒子李嵋,在章敬王后死後打算直接升為王妃,但領議政鄭光弼以其出身“側微”、堅決反對而未果。嘉靖六年(1527年)三月,左議政李惟清、右議政沈貞向李懌告發二月二十五日(世子生日)和三月初一日,東宮外面兩次發現被切斷四肢的並被灼燒過的死老鼠。敬嬪被指為用死老鼠詛咒世子的嫌疑犯,她的侍女接連遭到拷問,但仍無明確證據。一個月後,在慈順大妃的主張下,敬嬪與福城君被廢為庶人,逐出宮廷,安置於其本家所在的尚州,是為“灼鼠之變”。後來有人指出死老鼠出於金安老的兒子金禧之手而嫁禍於敬嬪。
金安老在被流放的過程中,暗中指使金禧串通台諫、侍從,聲稱自己是要保護世子,並引導他們彈劾沈貞等人。終於到嘉靖九年(1530年)十一月,大司憲金謹思、大司諫權輗彈劾沈貞及其同黨李沆、金克愊結黨營私、勾結敬嬪,促成了沈貞的倒台。沈貞、李沆都被流放,金克愊病死,三人被稱為“辛卯三奸”。與此同時,金安老也被召還敘用,一直做到左議政,以“輔翼東宮”為名專權,據說當時生殺大權出於金安老而不出於李懌,凡是敢議論金安老的人都被治罪。嘉靖十一年(1531年)五月,發現了誹謗金安老等人的榜文,被指為沈貞之子沈思順所寫,沈貞因而被賜死。嘉靖十二年(1533年)五月,東宮賓廳發現詛咒世子、李懌和文定王后之文字的木牌,主謀被查出是敬嬪的女婿唐城尉洪礪,結果洪礪被杖殺,敬嬪所生的兩個女兒(惠順翁主、惠靜翁主)被廢為庶人,敬嬪和李嵋母子及結交敬嬪的李沆都被賜死,不肯殺李嵋的領議政鄭光弼也被逐出朝廷。
嘉靖十三年(1534年)五月,李懌的第二繼妃文定王後生下王子李峘(封慶原大君,即後來的朝鮮明宗),金安老又開始與文定王后對立,而李懌也對金安老的跋扈越來越反感。嘉靖十六年(1537年)八月三十日,李懌罷免司憲府大司憲成倫,改以與金安老有隙的梁淵取代,從而控制言論權。十月,金安老集團與文定王后的兄弟尹元老、尹元衡之間的矛盾白熱化,先是金安老指使司憲府彈劾尹元衡的黨羽弘文館著作尹仁恕,然後抓住尹元老引宋仁宗廢后之語,猛攻尹元老、尹元衡兄弟“陷害士林”。與此同時,文定王后的從父尹安仁告知文定王后稱金安老打算廢黜她,文定王后遂找李懌哭訴,李懌下密旨於尹安仁,要求設法除掉金安老;李懌又秘密召見章敬王后之兄、世子的舅舅尹任,吩咐他除掉金安老,兩人都帶著密旨找大司憲梁淵。十月二十四日,梁淵所領導的台諫言官遂一齊彈劾金安老及其同黨許沆、蔡無擇,最終三人都被賜死,被稱為“丁酉三凶”。

晚年去世

隨著“辛卯三奸”和“丁酉三凶”的先後倒台,權臣時代落下帷幕,士林逐漸重返朝廷。但圍繞王位繼承的鬥爭並沒有結束,由於世子李峼一直沒有子嗣,所以慶原大君李峘也開始對其地位構成威脅。世子一派的外戚以章敬王后之兄尹任為首,稱為“大尹”,慶原大君一派的外戚以文定王后之弟尹元衡為首,稱為“小尹”,兩派明爭暗鬥,朝中暗潮湧動。在這種背景下,李懌突然於嘉靖十八年(1539年)十月提出內禪於世子,“命下之後,群情紛擾,都下惶悚,莫不涕泣”,世子也“痛情哭泣,至於不食”,才使李懌收回成命。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正月初七日,東宮蹊蹺失火,大尹派懷疑是尹元老、尹元衡兄弟謀害世子而製造的火災,兩派矛盾進一步激化。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冬,李懌罹患重病,十一月十四日召集世子及左議政洪彥弼、右議政尹仁鏡等官員於明政殿,於病榻上讓位於世子,但世子和大臣們不從。翌日酉時,李懌薨逝於昌德宮歡慶殿小寢。廟號中宗,謚號徽文昭武欽仁誠孝大王,明朝賜謚恭僖,葬於章敬王后所葬的禧陵,不久改稱靖陵(今韓國京畿道高陽市德陽區)。後來李峼早死,李峘繼位,文定王后垂簾聽政,不願李懌與章敬王后葬在一起,希望自己死後能與李懌合葬,便借口風水問題,於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將靖陵遷到漢江以南的成宗宣陵旁邊,原址只葬章敬王后,仍稱禧陵。然而新靖陵的位置並不好,漢江漲水時往往被淹,且遷陵后“國無吉事”,因此李峘在文定王后死後沒有將他的母親與父親合葬于靖陵,而是另建泰陵(今韓國首爾蘆原區孔陵洞)埋葬文定王后。壬辰倭亂時,宣陵和靖陵一起被日軍盜掘(參見“軼事典故-屍體之辨”部分)。

個人生活


關係稱號姓名備註
父母父親朝鮮成宗李娎朝鮮王朝第九代君主
母親貞顯王后尹昌年徽號慈順王大妃
妻妾王妃端敬王后慎氏本貫居昌,慎守勤之女,入宮七日即被廢,英祖朝複位,謚端敬王后
章敬王后尹氏本貫坡平,尹汝弼之女,初入宮為淑儀,正德二年(1507年)立為王妃
文定王后尹氏本貫坡平,尹之任之女,正德十二年(1517年)揀擇入宮,立為王妃
嬪御敬嬪朴氏本貫密陽,朴秀林之女,嘉靖六年(1527年)灼鼠之變后廢為庶人,后賜死
熙嬪洪氏本貫南陽,洪景舟之女
昌嬪安氏本貫安山,安坦大之女,生前為淑容,其孫李昖繼位后追封昌嬪
貴人韓氏本貫清州,韓恂之女
淑儀羅氏本貫羅州,羅叔聃之女
淑儀李氏本貫廣州,李亨臣之女
淑儀洪氏本貫南陽
淑儀金氏
淑媛李氏李白先之女
淑媛權氏
子女兒子福城君李嵋敬嬪朴氏所生,灼鼠之變后廢為庶人,后賜死
海安君李㟓淑儀洪氏所生
錦原君李嶺熙嬪洪氏所生
朝鮮仁宗李峼章敬王后尹氏所生,正德十五年(1520年)立為王世子
永陽君李岠昌嬪安氏所生
德陽君李岐淑儀李氏所生
鳳城君李岏熙嬪洪氏所生,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受乙巳士禍連累而被流放,后賜死
德興君李岹昌嬪安氏所生,其子李昖繼位后追封德興大院君
朝鮮明宗李峘文定王后尹氏所生,初封慶原大君,仁宗李峼死後繼位
女兒孝惠公主李玉荷章敬王后尹氏所生,嫁延城尉金禧
惠順翁主李鐵環敬嬪朴氏所生,嫁光川尉金仁慶,嘉靖十二年(1533年)廢為庶人,后復爵
惠靜翁主李石環敬嬪朴氏所生,嫁唐城尉洪礪,與其姊一起被廢為庶人,其夫被杖殺,后復爵
李月環生母不詳,正德十一年(1516年)生,早夭
貞順翁主李貞環淑媛李氏所生,嫁礪城君宋寅
孝靜翁主李順環淑媛李氏所生,嫁淳原尉趙義貞
懿惠公主李玉蕙文定王后尹氏所生,嫁清原尉韓景祿
孝順公主李玉蓮文定王后尹氏所生,嫁綾城君具思顏
淑靜翁主李守環淑儀金氏所生,嫁綾昌尉具澣,在其夫死後與女婿私通,被明宗賜死
靜慎翁主李善環昌嬪安氏所生,嫁清川尉韓景祐
敬顯公主李玉賢文定王后尹氏所生,嫁靈川尉申檥
仁順公主李氏文定王后尹氏所生,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生,四歲夭折

個人作品


《列聖御制》收錄了李懌兩首詩(《題天壽亭詩》《贈延安府使金季愚》)和一篇文章(《賜祭坡山府院君尹之任文》)。

主要成就


政治

隨著正德十年(1515年)李懌起用趙光祖,士林派開始獲得重用,他們以言論三司(司憲府、司諫院、弘文館)為根據地,推行理想的“道學政治”,其綱領是“崇道學、正人心、法聖賢、興至治”,故一般被概括為“至治主義”。在士林派的推動下,鄉約被普及於朝鮮全境,並於正德十四年(1519年)開賢良科,錄取金湜等28名儒士,並廢除了被視為“左道”的道教齋醮機構昭格署。但由於士林派還想落實削除“偽勛”案(縮小靖國功臣規模),直接觸動了勛舊派的利益,李懌亦深感士林派所控制的台諫權力過大,威脅到自己的王權,並轉而與勛舊派聯手,製造“己卯士禍”,將士林派逐出朝廷,之前的“至治主義”措施也都被廢除。

經濟

李懌在位時期,積極獎勵楮貨和銅錢的使用。嘉靖元年(1522年)二月頒布《惡布禁斷節目》,禁止惡劣布匹(當時朝鮮的主要貨幣是布匹)的流通,重新確定斗升,謀求度量衡的一元化。嘉靖三年(1524年)的全羅道、江原道、平安道量田。

文化

李懌在位時期,印刷業進一步發展。正德十一年(1516年)設立鑄字都監,鑄造銅活字,並在此基礎上編纂與刊行了許多書籍,如《四聲通解》《續東文選》《新增東國輿地勝覽》等。嘉靖十五年(1536年)設撰集廳,編纂或翻譯以勸善懲惡為主題的書籍。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設斤正廳,增補《經國大典》,完成《大典後續錄》。

軍事

● 設備邊司
正德五年(1510年),發生了倭寇騷擾朝鮮的“三浦倭亂”。以此事件為契機設立備邊司,選拔“知邊事宰相”進入該機構,討論對策,事罷即撤。此後每逢邊境有事,就設備邊司,到明宗年間常設化,宣祖、仁祖以後更成為朝鮮王朝的國政中樞機關。
● 設定虜衛
為了防備“南倭北虜”的局面,李懌於正德七年(1512年)設立定虜衛,選拔可以用六兩箭、三矢射九十步以上的“閑良”(無職事的武人)充當兵員,起初為1000人,后增至1500人,作為朝鮮最精銳的部隊(光海君時廢止)。

外交

● 對明朝(含女真諸部)
中宗反正不久后,李懌就派金應箕出使明朝,冒用燕山君名義請求辭位。由於擅自廢黜明朝冊封的合法君主是大逆不道之事,故李懌只能選擇隱瞞。這份以燕山君名義所上的奏本里說燕山君“素嬰風眩,發作無時”,並謊稱世子李𩔇已於正德元年(1506年)五月病死,導致燕山君的疾病更加嚴重,故不得已禪讓於弟弟晉城君。不少明朝官員看出其中有詐,甚至有人主張派明朝太醫去朝鮮為燕山君治療,但禮部尚書張升傾向於不干涉政策,故讓朝鮮宗戚臣民合辭奏請后再行定奪,並允許在燕山君沒死的情況下就冊封李懌。正德二年(1507年)二月,李懌派盧公弼攜宗親文武官1300餘人的奏本前往明朝,並請明宮中出身朝鮮的宦官李珍等人疏通,最終使明武宗允許李懌“署理本國大小庶務,以國王體統行事”,但又要求母妃奏本。同年七月,李懌再派成希顏攜慈順大妃奏本赴明請封,成希顏等又請李珍幫忙,李珍請權宦劉瑾給禮部打招呼,最終順利完成使命。正德三年(1508年)四月十二日,李珍、陳浩主持冊禮,李懌正式受封朝鮮國王。同時也饋贈李珍大量土產作為報酬。燕山君在被流放兩個月後就病死,但李懌始終隱瞞不報,此後朝天使入明,每當明朝人詢問燕山君下落時,譯官都謊稱還活著,甚至明朝賜給燕山君的禮物也被李懌收下。
李懌在位時期,朝鮮與明朝之間大體上保持密切友好的關係,李懌建立迎詔門(后改稱迎恩門),並按明使龔用卿的要求在郊迎時加入五拜三叩之禮,這些都顯示出兩國宗藩關係的深化。儘管如此,當時的明朝和朝鮮之間仍存在一些糾紛和爭端。主要有以下三個:
● 宗系辨誣問題。正德十三年(1518年),正朝使李繼孟從明朝買回的《大明會典》里對朝鮮的記述照抄了《皇明祖訓》中李成桂是李仁任之子的錯誤說法。李懌派南袞赴明辨誣,明武宗批准改正,但表示要等到重修會典時再行更改。直到嘉靖八年(1529年),朝鮮才得知明朝打算重修會典的消息,此後又有三批使臣請求改正,李懌本人也親自向詔使龔用卿請求改正,明朝雖然都答應,但因重修會典的工作一直延宕而始終沒有落實。
● 邊界糾紛問題。嘉靖年間,明朝人開始在鴨綠江中的威化島、蘭子島、替子島(黔同島)等島嶼耕作。李懌君臣雖然知道“撿(黔)同島乃上國地方,而限鴨江久矣”“威化島乃疆域之外,非我國土也”,但擔心如果中國人長期在鴨綠江心諸島定居耕種,會對朝鮮門戶構成威脅,“門庭受害,永世無窮”,於是在嘉靖四年(1525年)向明朝遼東都司請求,禁止漢人在鴨綠江心諸島耕種,得到同意。此後遼東都司派兵到這些島嶼驅逐漢人,焚毀房屋,此後又數次應朝鮮請求去這些島嶼焚廬、毀田、逐人,或者朝鮮義州府尹在遼東都司的默許下驅逐漢人,釀成衝突。遼東都司還在這些島嶼立碑警告“遼東軍民不許在此住種,朝鮮軍民不許在此採取”。儘管李懌強調“我國非與上國爭境也,特慮民弊耳”,但這些島嶼在萬曆以後大都併入朝鮮。
● 使臣出入問題。朝鮮朝天使團在北京期間,明朝本來並不設防。嘉靖初年,朝鮮譯官金利錫在北京一家書店裡求購《大明一統志》,主客郎中孫存仁在赴早衙時正好看到這一幕,認為《大明一統志》不是外國人能看的,於是關閉了朝鮮館,禁止朝鮮使團人員出入,並成為定製。嘉靖十三年(1534年),李懌命使臣蘇世讓呈文禮部,請求恢復舊制,解除門禁,但明世宗只同意按其他外國之例,允許朝鮮正使和書狀官五天出遊一次,其餘人員仍禁止擅自出入。李懌繼續請求,在禮部尚書夏言的建議下,明世宗批准恢復舊制,允許朝鮮使團人員自由出入。但後來仍然多有限制,並且越來越多。
此外,當時受明朝羈縻統治的女真諸部與朝鮮時有衝突,正德七年(1512年)女真人入侵甲山、昌城,正德十年(1515年)拘捕來漢城的毛憐衛酋長莽哈父子並將其流放珍島,嘉靖三年(1524年)兩次出兵驅逐移居鴨綠江上游廢四郡閭延地區的女真人,嘉靖四年(1525年)擒殺岐州衛(寄住毛憐衛)酋長王山赤下,嘉靖七年(1528年)負責對女真關係的滿浦僉使沈思遜(沈貞之子)被女真人襲殺,等等。沈思遜被殺之際,李懌選擇克制,並未出兵報復,此後朝鮮北境大體保持穩定。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九月,建州女真酋長趙那磕、李撒赤哈因朝貢受阻問題與明朝遼東方面發生衝突,遂入侵明朝鳳凰城及叆陽堡等地,李懌得報后,一面加強邊境防備,一面考慮到明朝可能會在討伐女真的過程中依成化舊例徵兵朝鮮,遂任命李芑為都元帥,準備出兵。但明世宗並未討伐女真,所以朝鮮的舉動成了杞人憂天。
● 對日本
李懌在位時期,日本本土正值戰國亂世,朝鮮與對馬島的關係也緊張起來。由於朝鮮王朝的財政日益緊張,燕山君時期對來朝日本人的接待日益不周,引起日本不滿。李懌即位后,一度恢復《癸亥約條》所規定的接待條件,但很快因財政問題又轉為收縮,並加強對來朝日本人的管制。正德五年(1510年)四月發生三浦倭亂,朝鮮對日貿易的慶尚道的三個港口富山浦、薺浦、鹽浦的“恆居倭酋”在對馬島的支援下掀起暴動,攻陷三浦。李懌派兵五千人平定了三浦倭亂。足利幕府為了修復日朝關係,於翌年遣使來朝鮮,請求復交。朝鮮為了避免“南倭北虜”的不利局面,同意復交,在日本滿足了朝鮮方面要求的斬首三浦倭亂主謀的條件后,於正德七年(1512年)締結《壬申約條》,將對馬島歲遣船從50艘減為25艘,給島主的歲賜米豆從200石減為100石,開放港口只保留薺浦一處,其他方面也多有限制。
儘管如此,倭患並未被根除,日朝衝突時有發生,對馬島也一直要求朝鮮增加貿易範圍,但都被朝鮮拒絕,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四月發生蛇梁鎮倭亂,200餘名倭寇入侵蛇梁鎮(今韓國慶尚南道統營市蛇梁面),被蛇梁鎮萬戶柳澤擊退,此後日朝邦交再次中斷。

人物評價


● 《朝鮮王朝實錄》所載史臣們的評價如下:
● ● 上即位之後,權奸用事,擅亂朝政,致有骨肉之禍,宜乎用慮,竟底於疾。既不能明睿燭物,而委柄奸凶;又不能奮發乾剛,隱忍而從之。積成膏肓之疾,終於不救之慟。嗚呼哀哉!
● ● 性仁孝勤儉,善於聽斷。謹祀恤民,恭以接下,優納諫諍。誠心事大,終始不替,不崇信異端,不好游畋聲色,玩戲奢靡之事,亦不留心。中年好學樂善,銳意古治,而專任新進,事多過激,志未克就。厥後雖屢為奸人所誤,能復開悟,賴有學力也。
● ● 上以仁明出世之資,值廢朝昏曀之時,篤行孝友,克盡臣道。廢主亂政愈酷,民苦塗炭,皇天眷顧,曆數有歸,臣民推戴,辭不獲已。遂正位九五,神人胥悅,宗社有托。中興之功,巍巍乎其難名也。自即位以來,學究精一之妙,志切唐、虞之治,視民如傷,從諫弗咈。三十九年之間,其所憂勤圖治,無非畏天愛民之政,真所謂希世之賢主。惜乎仁柔有餘,而剛斷不足,去就用舍之際,未免有雜揉之失。君子小人,互相進退,權奸竊命,變故屢生,治不加進,災孽薦作,使三韓之臣,終不得復見三代之治,有君無臣之嘆,曷有極乎?以如此好古樂善之誠,如得可與有為之臣而任之,不使小人間之,君臣同德,終始相信,以成既濟之美,其治效之隆,功業之盛,豈止於此而已哉?
● ● 中宗大王恭儉慈仁,四十年間,內無聲色之娛,而外無游畋之失。即位以來,勵精求治,朝野想望,太平可期。而倚毗之際,不得其人,始懲於己卯,終失於丁酉,以至朝廷不靜,朋比相傾,遂使好賢樂善之心,暫開而終閉。此無他,趙光祖諸人有慕古之名,而無慕古之實,徒事紛更,不思漸摩之有道,唯務排斥,大行胸臆於其間,三代之治,固如是乎?自是厥後,雖有嘉言善行,或陳前席,而懲前戒后,未嘗虛懷聽納,所謂雖有智者,無以善其後矣。究厥所失,皆己卯之人啟之也。尚賴聖德仁厚,勤謹孜孜,事上國以誠,馭蠻狄以道,知民疾苦,撫恤癢痾,境內以蘇,怨咨以息,可謂中興之聖主。廟號中宗,其亦以是歟!
● ● 上仁柔有餘,而剛斷不足,雖有有為之志,而無有為之實。好惡不明,賢邪混進,故四十年間,治小亂多,竟不見小康之效,悲夫!
● ● 上仁慈恭儉則出於天性,然優遊不斷,牽於下人。殺甄城,而兄弟之好缺;黜慎妃、殺朴嬪,而夫婦之好滅;殺福城君及唐城尉,而父子之恩乖;多殺大臣,誅戮相繼,而君臣之恩薄。惜哉!
● 明世宗:維王嗣守遐邦,為國藩屏,循禮慕義,臣職恪恭,垂四十年,始終罔替,保安東土,朕所褒嘉。
● 龔用卿:①予素聞國王之賢,讀書知禮。昨奉命來,得接芳筵、覿光范,容貌詞氣多中矩度,益驗聖朝文教之遠,箕子流風殆不誣已。②恪遵典禮,敬事不違,良可嘉尚。
● 申東埈(韓國學者):對中宗的評價與對趙光祖的評價呈反比例關係。大概在韓國思想領域上,在高度評價趙光祖的同時,往往把中宗視為無能的愚君。甚至還有人把中宗說成是奸詐的君主,因為中宗那麼信任趙光祖,有朝一日卻突然要了他的命。而用批判眼光看待趙光祖的歷史學界則普遍將中宗理解為通常水準的凡君。中宗確實不是賢君,但也絕不能評價為無能或奸詐。他們注意到趙光祖的改革的非現實性,同時強調國王的處境是絕不能從士大夫的信義的層面來討論的。

人物事件


典故

借馬脫險
燕山君年間,李懌還是晉城大君,有一次扈從燕山君在城郊狩獵,結束后,燕山君乘著駿馬對李懌說:“我從興仁之門回宮,你從崇禮門回國,落後的話就按軍法處置!”李懌大驚失色,這時他的庶兄寧山君李恮秘密告訴李懌說:“不要擔心,我的馬比大王的馬還好,除了我沒人能騎。”於是李懌換了寧山君的衣服,騎上寧山君的馬,果然飛快抵達宮門,不久後燕山君趕來,李懌得以倖免。
恩愛髮妻
據史料記載,李懌與元配夫人慎氏“自少情愛甚篤”。中宗反正那天晚上,朴元宗等派士兵包圍晉城大君府邸,李懌起初不知其意,非常驚恐,打算自殺,慎氏拉著李懌的衣裾,制止道:“士兵馬首朝我們府上,那我們夫婦就是死路一條,如果向外就肯定是保護公子的意思,知道后再死也不晚啊!”於是李懌派人查看,馬首果然向外。慎氏作為燕山君重臣慎守勤之女,慎守勤在中宗反正中被殺,靖國功臣無法容忍慎氏當王妃,因此在她隨李懌入宮七天後就被逐出宮。慎氏出宮后所住的地方離慕華館很近,李懌每次在慕華館迎接明朝使臣時,都會派御馬去給慎氏送食物,而慎氏也會親自熬白粥喂御馬,然後送走。還有一次,李懌參拜王陵途中,經過慎氏住所,想見慎氏一面,慎氏拒絕見他,說:“主上要見臣妾的話,要上告宗廟,下諭臣民,不然臣妾不敢私自見您。”李懌臨終前還命人不要關通往後宮的通化門,據說就為了讓慎氏進宮,見她最後一面(也有說法是讓尼姑進宮祈禱)。
君德有虧
據士林派官員李耔記載,朝鮮在正月十五日有玩樂的習俗,國王也會親自觀看。有一年正月十五日恰逢月食,朝臣請求只觀農作,不觀玩樂,但李懌不顧台諫勸告,堅持觀玩。而且李懌喜歡“雜術”,很多通曉風水地理或算命的人都被他召入宮中,賜給御衣,術士趙倫等因而頻繁出入宮禁。
廟號之爭
李懌死後,群臣在討論廟號時,有人主張用“仁”字,有人主張用“孝”字,還有人主張用“康”字,莫衷一是。議政府右參贊申光漢說:“漢宣帝廢黜昌邑王劉賀,入承大統,被稱為中興,大行大王的事迹與漢宣帝差不多,只要確定是否中興,就可以議定廟號了。”於是群臣就選擇漢宣帝的廟號“中宗”作為李懌的廟號。仁宗李峼則指示依照朝鮮世祖之例,將李懌的廟號升格為“祖”,但遭到群臣一致反對而未果。
屍體之辨
壬辰倭亂期間,李懌的陵墓靖陵曾被日本人盜掘。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四月九日,朝鮮都體察使柳成龍一行前去查看靖陵被盜情況,進入墓穴后發現一具沒穿衣服的屍體,他們認為這是李懌的遺體,便將屍體帶到楊州松山裡民宅中安置。漢城克複后,柳成龍與諸臣一起辨認遺體,並招來曾服事過李懌的老臣和宮人描述李懌外貌。據說李懌比一般人要高一點,而且上體大,下體小,鬍鬚稀少,面色赤紫,腦微凹,腮向外微張,而且李懌背上曾長膿瘡,有過針灸治療的痕迹,對比之後發現該遺體的重合度很高,胸前還有日本人劍劈的痕迹。但遺體的辨認又同朋黨之爭牽扯起來,成渾等西人黨堅持認為這不是李懌的遺體,說日本人沒有燒毀梓宮卻保留遺體的道理,稱這可能是日本任拿其他屍體放進墓穴中來混淆視聽的,又認為這不像是死去五十年的屍體。最終宣祖判定這具屍體不是李懌的遺體,草草埋葬,故李懌遺體的下落成為謎團。

藝術形象


李懌照片
李懌照片
類型名稱年代飾演者
電影燕山君-長恨思母篇1961申星一
暴君燕山-復仇快舉篇1962
女人天下1962金石薰
裙岩1964金振奎
文定王后1967金東園
燕山日記1988李璟榮
奸臣2015高庚杓
物怪2018朴熙順
電視劇朝鮮王朝500年-風蘭1985崔尚勛
張綠水1995朴志英
趙光祖1996李振宇
林巨正1996崔尚勛
洪吉童1998金圭哲
王與妃2000崔宇革
女人天下2001崔鍾煥
大長今2003林湖
黃真伊2006朴贊煥
王與我2008盧英學
仁粹大妃2012白承道、全俊赫
天命2013崔日華
獄中花2016金範來
師任堂:光的日記2017崔鍾煥
七日的王妃2017白承煥、延宇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