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毒蕈的結果 展開

毒蕈

毒蕈

蕈,即大型菌類,尤指蘑菇類。有毒的大型菌類稱毒蕈。亦稱毒菌。毒蕈(dúxùn)即俗語“毒蘑菇”。圖為致命白毒傘。毒蕈中毒的臨床表現雖各不相同,但起病時多有吐瀉癥狀,如不注意詢問食蕈史常易被誤診為腸胃炎、菌痢或一般食物中毒等。阿托品適用於含毒蕈鹼的毒蕈中毒,凡出現流涎、噁心、腹瀉、多汗、瞳孔縮小、心動過緩等均應及早應用;巰基絡合劑適用於白毒傘,毒傘,竭鱗小傘等肝損害型毒蕈中毒;當出現急性中毒性肝病,中毒性心肌病,急性溶血性貧血時應及早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晚期重症患者應加強對症支持治療及控制感染;出血嚴重時應予以輸血。毒蕈中毒的嚴重性取決於毒蕈的種類、毒素的性質及進食量等。

簡介


dúxùn
圖為致命白毒傘。

種類介紹


竹玉蕈:多生長於竹林、雜樹林,莖部容易垂直裂開。
卵天狗菌:多產於闊葉樹林下,食用會引起強烈下痢。
毒蔓茸:多產於闊葉林,全株呈白色,有帽檐,根部有大壺和肉刺。
苦栗茸:群生於杉、栗的枯木。有苦味。
霍亂茸:生長於枯木、木屑。食用會引起劇烈下痢。癥狀類似霍亂。
編笠茸:多產於針葉樹林和雜樹林,菌傘呈腦髓狀。
麻木蕈:生長在落葉,莖部受傷呈青色。
天狗蕈:多產於松櫸等樹林。傘表面有白色凸起物。
紅天狗蕈:多生於闊葉林。莖呈白色。紅傘內有白色凸起物。
柿玉蕈:多產於雜樹林,襞部有茶色斑點。
月夜茸:群生於櫸樹林。莖部裂開有黑色斑點。
一枝玉蕈:多產於闊葉樹林,莖裂成很細的痕迹。
草里紅茸。多產於雜樹林,傘表面有粘汁,常被誤食中毒。
致命白毒傘:致命白毒傘外形與一些傳統的食用蘑菇較為相似,極易引起誤食,喜歡在黧蒴樹的樹蔭下群生,一般與樹根相連。黧蒴樹在廣州地區白雲山、天麓湖、華南植物園等山地均有分佈。其毒素主要為毒傘肽類和毒肽類,在新鮮毒菇中毒素含量很高,50克左右的白毒傘菌體所含毒素便足以毒死一個成年人。白毒傘毒素對人體肝、腎、中樞神經系統等重要臟器造成的危害極為嚴重,中毒者死亡率高達90%以上,是歷年廣州地區毒菇致死事件的罪魁禍首。
鉛綠褶菇:鉛綠褶菇多於雨後長在草坪、草地及蕉林地上。其毒性比致命白毒傘弱,主要引起胃腸型癥狀,但也可能含少量類似白毒傘的毒素,對肝等臟器和神經系統造成損害,也有可能因誤食而致命。
本菌有較多的相似種,特別是與可食的高大環柄菇相混淆,具有很強的欺騙性。
網孢牛肝菌:牛肝菌屬中的某些種類含有神經精神毒素,降低血壓、減慢心率、引起嘔吐和腹瀉,還可致瞳孔縮小。另外,牛肝菌屬中的某些種類含有致幻素,中毒后表現為幻覺、譫忘,特別是小人國幻覺為其特徵,還可以有精神異常。
大鹿花菌:子實體較小至中等大,菌蓋直徑8.9-15cm。呈不明顯的馬鞍形,稍平坦,微皺,黃褐色。菌柄長5-10cm,粗1-2.5 cm,圓柱形,較蓋色淺,平坦或表面稍粗糙,中空。在針葉林中地上靠近腐木單生或群生。可能有毒,毒性因人而異,不可食用。
赭紅擬口蘑:又稱赭紅口蘑。子實體中等或較大。菌蓋有短絨毛組成
毒蕈
毒蕈
的鱗片。淺磚紅色或紫紅色,甚至褐紫紅色,往往中部浮色。菌蓋直徑4-15cm。菌褶帶黃色,彎生或近直生,密,不等長,褶緣鋸齒狀。菌肉白色帶黃,中部厚。菌柄細長或者粗壯,長6-11cm,粗0.7-3cm,上部黃色下部稍暗具紅褐色或紫紅褐色小鱗片,內部鬆軟后變空心,基部稍膨大。夏秋季生於針葉樹腐木上或腐樹樁上,群生或成叢生長。誤食此菌后,往往產生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炎病症。
白毒鵝膏菌:子實體中等大,純白色。菌蓋初期卵圓形,開傘后近平展,直徑7-12cm,表面光滑。菌肉白色。菌褶離生,梢密,不等長。菌柄細長圓柱形,長9-12cm,粗2-2.5cm,基部膨大呈球形,內部實心或鬆軟,菌托肥厚近苞狀或淺杯狀,菌環生柄之上部。
夏秋季分散生長在林地上。毒素為毒肽和毒傘肽。中毒癥狀主要以肝損害型為主,死亡率很高。
毒鵝膏菌:又稱綠帽菌、鬼筆鵝膏、蒜葉菌、高把菌、毒傘。
子實體一般中等大。菌蓋表面光滑,邊
緣無條紋,菌蓋初期近卵園形至鐘形,開傘后近平展,表面灰褐綠色、煙灰褐色至暗綠灰色,往往有放射狀內生條紋。菌肉白色。菌褶白色,離生,稍密,不等長。菌柄白色,細長,圓柱形,長5-18cm,粗0.6-2cm,表面光滑或稍有纖毛狀鱗片及花紋,基部膨大成球形,內部鬆軟至空心。菌托較大而厚,呈苞狀,白色。菌環白色,生菌柄之上部。
夏秋季在闊葉林中地上單生或群生。
此菌極毒,菌體幼小的毒性更大。該菌含有毒肽hallotoxing)和毒傘肽(anatoxins)兩大類毒素。中毒后潛伏期長達24小時左右。中毒死亡率高達50%以上,甚至100%。對此毒菌中毒,必須及時採取以解毒保肝為主的治療措施。
哈蟆菌:子實體較大。菌蓋寬6-20cm。邊緣有明顯的短條棱,表面鮮紅色或桔紅色,並有白色或稍帶黃色的顆粒狀鱗片。菌褶純白色,密,離生,不等長。菌肉白色,靠近蓋表皮處紅色。菌柄較長,直立,純白,長12-25cm,粗1-2.5cm,表面常有細小鱗片,基部膨大呈球形,並有數圈白色絮狀顆粒組成的菌托。菌柄上部具有白色臘質菌環。
夏秋季在林中地上成群生長。
此蘑菇因可以毒殺蒼蠅而得名。其毒素有毒蠅鹼、毒蠅母、基斯卡松以及豹斑毒傘素等。誤食后約6小時以內發病,產生劇烈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及精神錯亂,出汗、發冷、肌肉抽搐、脈搏減慢、呼吸困難或牙關緊閉,頭暈眼花,神志不清等癥狀。使用阿托品療效良好。此菌還產生甜菜鹼,膽鹼和腐胺等生物鹼。

中毒類型


全世界已知的毒蕈約百餘種,在中國已發現的約80餘種。各種毒蕈所含的毒素不同,引起中毒的臨床表現也各異。按各種毒蕈中毒的主要表現,大致分為四型:

胃腸炎型

由誤食毒粉褶菌(Rhedophyllussinatus)、毒紅菇(Russla emetica)、虎斑蘑(Tricholomatigrinum)、紅網牛肝菌(Boletus luridus)及墨汁鬼傘(Caprinus atramentarius)等毒蕈所引起。潛伏期約1/2~6小時。發病時表現為劇烈腹瀉、腹痛等。引起此型中毒的毒素尚未明了,但經過適當的對症處理中毒者即可迅速康復,死亡率甚低。

神經精神型

由誤食毒蠅傘(Amanita mus-caria)、豹斑毒傘(Amanita pantherina)等毒蕈所引起。其毒素為類似乙醯膽鹼的毒蕈鹼(muscarine)。潛伏期約1~6小時。發病時臨床表現除腸胃炎的癥狀外,尚有副交感神經興奮癥狀,如多汗、流涎、流淚、脈搏緩慢、瞳孔縮小等。用阿托品類藥物治療效果甚佳。少數病情嚴重者可有譫妄、幻覺、呼吸抑制等表現。個別病例可因此而死亡。
由誤食角鱗灰傘菌(Amanita spissacea)及臭黃菇(Russula foetens)等引起者除腸胃炎癥狀外,可有頭暈、精神錯亂、昏睡等癥狀。即使不治療,1~2天亦可康復。死亡率甚低。
由誤食牛肝蕈(Bo1ets)引起者,除腸胃炎等癥狀外,多有幻覺(矮小幻視)、譫妄等癥狀。部份病例有迫害妄想等類似精神分裂症的表現。經過適當治療也可康復,死亡率亦低。

溶血型

因誤食鹿花蕈(Gyromitra escalen-ta)等引起。其毒素為鹿花蕈素(gyromitra toxin)。潛伏期6~12小時。發病時除腸胃炎癥狀外,並有溶血表現。可引起貧血、肝脾腫大等體征。此型中毒對中樞神經系統亦常有影響,可有頭痛等癥狀。給予腎上腺皮質激素及輸血等治療多可康復,死亡率不高。

中毒性肝炎型

因誤食毒傘(Amanita phal-loides)、白毒傘(Amani
ta verna)、鱗柄毒傘(Amanitavirosa)等所引起。其所含毒素包括毒傘毒素(amatoxin)及鬼筆毒素(phallotoxin)兩大類共11種。鬼筆毒素作用快,主要作用於肝臟。毒傘毒素作用較遲緩,但毒性較鬼筆毒素大20倍,能直接作用於細胞核,有可能抑制RNA聚合酶(Polymerase),並能顯著減少肝糖元而導致肝細胞迅速壞死。此型中毒病情兇險,如無積極治療死亡率甚高。
此型中毒的臨床經過可分為6期:
1.潛伏期 食后15~30小時,一般無任何癥狀。
2.腸胃炎期 可有吐瀉,但多不嚴重,常在一天內自愈。
3.假愈期 此時病人多無癥狀,或僅感輕微乏力、不思飲食等。實際上肝臟損害已經開始。輕度中毒病人肝損害不嚴重,可由此進入恢復期。
4.內臟損害期 此期內肝、腦、心、腎等器官可有損害,但以肝臟的損害最為嚴重。可有黃疸、轉氨酶升高、肝腫大、出血傾向等表現。死亡病例的肝臟多顯著縮小,切面呈檳榔狀,肝細胞大片壞死,肝細胞索支架塌陷,肝小葉結構破壞,肝竇擴張,星狀細胞增生或有肝細胞脂肪性變等。少數病例有心律紊亂、少尿、尿閉等表現。
5.精神癥狀期 部份病人呈煩躁不安或淡漠嗜睡,甚至昏迷驚厥。可因呼吸、循環中樞抑制或肝昏迷而死亡。
6.恢復期 經過積極治療的病例一般在2~3星期後進入恢復期,各項癥狀體征漸次消失而痊癒。
此外,有少數病例呈暴髮型經過,潛伏期后1~2日突然死亡。可能為中毒性心肌炎或中毒性腦炎等所致。
毒蕈中毒的臨床表現雖各不相同,但起病時多有吐瀉癥狀,如不注意詢問食蕈史常易被誤診為腸胃炎、菌痢或一般食物中毒等。故當遇到此類癥狀之病人時、尤在夏秋季節呈一戶或數戶同時發病時,應考慮到毒蕈中毒的可能性。如有食用野蕈史、結合臨床癥狀,診斷不難確定。如能從現場覓得鮮蕈加以鑒定,或用以飼養動物證實其毒性、則診斷更臻完善。

診斷依據


1.採食野蘑菇或進食干蘑菇史;2.多人同食,同時發病;3.某些毒蕈中毒,具有特殊的臨床癥狀和體征;4.剩餘食物或胃內容物檢出毒蕈。輔助檢查:1.對早期輕症患者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為主;2.對重症患者或者診斷困難者檢查專案可包括檢查專案“A”、“B”或“C”。

治療方法


治療原則

1.催吐、洗胃、導瀉; 2.靜脈輸液、利尿; 3.解毒治療; 4.對症支持治療。
應及時採用催吐、洗胃、導瀉、灌腸等方法以迅速排除尚未吸收的毒物。尤其對誤食毒傘、白毒傘等毒蕈者,其發病時當已距食蕈6小時以上。但仍宜給予洗胃、導瀉等治療。洗胃、灌腸后導入鞣酸、活性碳等可以減少毒素的吸收。

藥物治療

阿托品適用於含毒蕈鹼的毒蕈中毒,凡出現流涎、噁心、腹瀉、多汗、瞳孔縮小、心動過緩等均應及早應用;巰基絡合劑適用於白毒傘,毒傘,竭鱗小傘等肝損害型毒蕈中毒;當出現急性中毒性肝病,中毒性心肌病,急性溶血性貧血時應及早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晚期重症患者應加強對症支持治療及控制感染;出血嚴重時應予以輸血。
阿托品:主要用於含毒蕈鹼的毒蕈中毒。可根據病情輕重,採用0.5~1mg皮下注射,每1/2~6小時一次。必要時可加大劑量或改用靜脈注射。阿托品尚可用於緩解腹痛、吐瀉等胃腸道癥狀。對因中毒性心肌炎而致房室傳導阻滯亦有作用。
巰基解毒藥:毒傘、白毒傘等毒蕈中毒用阿托品治療常無效。上海醫科大學中山醫院曾用含巰基的解毒藥治療此類毒蕈中毒,有一定的效果。其作用機理可能是此類藥物與某些毒素如毒傘肽(amanitin)等相結合,阻斷其分子中的硫疏鍵,使其毒力減弱,而保護了體內含巰基酶的活性,甚至恢復部份已與毒素結合的酶的活力。常用的有:二巰丁二鈉(Na-DMS)0.5~1g稀釋后靜脈注射,每6小時一次,首劑加倍,癥狀緩解后改為每日注射2次,5~7天為一療程;二巰丙磺鈉5%溶液5ml肌內注射,每6小時一次,癥狀緩解后改為每日注射2次,5~7天為一療程。
腎上腺皮質激素:適用於溶血型毒蕈中毒及其他重症中毒病例,特別是有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腦炎、嚴重的肝損害及有出血傾向的病例皆可應用。
對各型中毒的腸胃炎期,應積極輸液,糾正脫水、酸中毒電解質紊亂。對有肝損害者應給予保肝支持治療。對有精神癥狀或有驚厥者應予鎮靜或抗驚厥治療。並可試用脫水劑。

預防措施

應通過科學普及教育,使群眾能識別毒蕈而避免採食。一般而言,凡色彩鮮艷、有疣、斑、溝裂、生泡流漿,有蕈環、蕈托及奇形怪狀的野蕈皆不能食用。但需知有部份毒蕈包括劇毒的毒傘、白毒傘等皆與可食蕈極為相似,故如無充分把握,仍以不隨便採食野蕈為宜。
當發生毒蕈中毒病例時,對同食而未發病者亦應加以觀察,並作相應的排毒、解毒處理,以防其發病或減輕病情。毒蕈中毒的嚴重性取決於毒蕈的種類、毒素的性質及進食量等。兒童及老人對中毒的耐受力較低,後果也較嚴重。一般說來,腸胃炎型、神經精神型及溶血型中毒如能積極治療死亡率不高。唯中毒性肝炎型毒蕈中毒死亡率可高達50%~90%。

自我救治

首先應判斷是否為毒蕈中毒,是哪種毒蕈所致,保留樣品供專業人員救治參考。立即叫救護車趕往現場,急救時最重要。中毒者要大量飲用溫開水或稀鹽水,然後把手指伸進咽部催吐,以減少毒素的吸收。
在等待救護車期間,為防止反覆嘔吐發生的脫水,最好讓患者飲用加入少量食鹽和食用糖的“糖鹽水”,補充體液的丟失,防止休克的發生。在對已發生昏迷的患者不要強行向其口內灌水,防止窒息。為患者加蓋毛毯保溫。如為速髮型毒蕈,會出現流涎、腹痛及瞳孔縮小等癥狀。可皮下注射或肌注阿托口0.5--1mg或靜注654—2 5--10mg。
肝炎型患者在假愈期仍應採取保肝等一系列措施。中草藥可給甘草1至2兩,綠豆1~4兩,水煎;或甘草湯內服;或對坐草2兩(或帶金銀花藤4兩),煎服;或鮮金銀花或嫩葉適量,洗凈嚼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