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王鐵漢的結果 展開
王鐵漢
國民黨將領
王鐵漢(1905年2月24日-1995年12月15日),男,奉天盤山(今遼寧盤山)人,生於奉天盛京(今遼寧瀋陽),國民黨將領。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時,王鐵漢毅然下令還擊,頂著上面“不抵抗命令”打響了抗日第一槍。生平喜歡研究軍事、政治,編寫過《戰爭論》,《東北軍史略》等書並出版發行,有儒將之稱。
年青時代考入北京大學預科,兩年後,因家境貧寒棄學從軍,之後進入東北陸軍講武堂學習,曾經在北平中國大學進修。九一八事變前一直駐守瀋陽東山嘴子北大營。王鐵漢時任東北軍陸軍獨立旅第七旅620團團長,拒絕執行上級的不抵抗命令,下令打響抗日第一槍。后隨東北軍入關駐守北京昌平縣。
1933年參加長城抗戰,同年5月,任第六十七軍少將軍參謀長。
1937年11月參加淞滬會戰。
1938年9月,任四十九軍一〇五師師長。
1939年9月參加了第一次長沙會戰。
1941年3月參加了南昌會戰中的江西上高戰鬥。10月升任四十九軍中將軍長,兼任金華蘭溪警備司令,駐防浙江。
1942年5月至8月參加了浙贛戰役,后駐守江西上饒。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赴杭州受降。
王鐵漢傳記
1947年8月卸任陸軍整編第49師師長(后改為陸軍49軍,任軍長)。9月,兵員得到補充后的49軍在東北。適逢東北民主聯軍發起秋季攻勢,在國民黨東北行轅主任陳誠的指揮下,剛到東北才20多天的49軍就陷入了東北民主聯軍的戰術陷阱中,被8縱痛殲,49軍軍部和下屬的79、105師被殲滅。其中,王鐵漢本人憑藉一口熟練的東北話,又僥倖隻身脫逃。
1948年任瀋陽防守司令官、遼寧省主席。從此,王鐵漢指揮的原張學良東北軍部隊,終於在內戰戰場上被殲滅殆盡。10月底隨國民黨赴台,作為東北軍在台高級將領。
1960年6月起任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
1963年6月起兼任國民黨第九屆中央評議會委員。
1990年張學良九十壽辰時,曾親臨祝壽。
1995年12月15日於台灣逝世。王鐵漢有二女王翠鳳(現居於瀋陽市鐵西區)與王令儀(居於台灣,獲加州大學化學碩士,夫為施福佑)。
1922年 | 北京大學預科肄業 |
1923年 | 東三省陸軍講武堂第四期步科畢業 |
1925年 | 北京中國大學肄業 |
1937年 | 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二期畢業 |
1944年 | 中央訓練團黨政班第三十一期受訓 |
1931年-1933年5月 | 陸軍獨立第七旅620團團長 |
1933年5月-1937年8月 | 陸軍第六十七軍少將參謀 |
1937年 | 第十五集團軍總司令部高級參謀 |
1937年-1941年12月 | 陸軍第105師副師長 |
1941年12月-1946年6月 | 陸軍第四十九軍軍長 |
1946年6月-1947年8月 | 陸軍第四十九師師長 |
1946年7月 | 第一綏靖區司令官 |
1948年1月-1948年10月13日 | 瀋陽防衛區司令官 |
1948年2月18日-1948年10月31日 | 遼寧省政府委員 |
1948年2月18日-1948年10月31日 | 遼寧省政府主席 |
1948年5月8日-1948年10月31日 | 東北行轅政務委員會委員 |
1951年-1995年12月15日 | 總統府國策顧問 |
1963年-1995年12月15日 | 中國國民黨(第九屆)中央評議委員 |
王鐵漢,一個充滿矛盾色彩的國民黨軍人。他被史學界稱為“打響抗日第一槍的人”,但又是內戰的積極參與者。
“九·一八”時的王鐵漢
王鐵漢曾說起,當時旅長王以哲因參加水災賑濟,不住在營房。日本人進攻北大營時,上面不斷傳來“不許抵抗”的命令:“不準抵抗,不準動,把槍放在庫房裡,挺著死,大家成仁,為國犧牲。”“對進入營房的日軍,任何人不準開槍還擊,誰惹事,誰負責。”
於是,一場沒有抵抗的屠殺開始了。據史料記載,日本兵一開始都是用刺刀扎,東北軍士兵赤手空拳,被扎死的很多,鑽到床下的士兵都被機關槍掃射而死。
為了帶領兄弟們突圍,王鐵漢冒著違抗軍令的風險,命620團士兵待日軍一走近就開火。
北大營一戰,日軍傷亡25人,我軍傷亡失蹤總計483人。“我們手上就幾顆子彈都能打成這樣,如果豁出去打,我們旅有1萬多人,那幾百個鬼子肯定被我們全殲!”王鐵漢曾說。
馮世良告訴記者:“可以說,是王鐵漢率部打響了抗日的第一槍,在之後的抗日戰場上,也到處能見到他的身影。”
在中共遼寧省委黨校張一波教授的幫助下,記者找到了家住瀋陽市鐵西新區的王翠鳳老人。她是王鐵漢的大女兒,2013年初,她已經87歲了。
在王翠鳳的眼中,王鐵漢是位嚴厲的父親:“我很怕他,很少和他說話。他每天都在部隊里忙,家人很少能見到他。‘九一八’后,父親隨部隊去了關內,一直到1947年,我才和父親見面。”關於父親的抗日事迹,王翠鳳都是聽別人跟她說的。
記者在南京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發現,在長城抗戰、淞滬會戰、長沙會戰、南昌會戰、浙贛戰役等著名戰事中,都閃現著王鐵漢的身影。
1933年2月,王鐵漢所部改番號為107師620團。不久,王鐵漢奉命參加長城會戰,率部開赴古北口作戰。同年5月,他升任第67軍少將參謀長。
1937年8月,王鐵漢從陸軍大學畢業,回到東北軍任49軍105師副師長、代師長。1938年9月,王鐵漢升任49軍105師師長。
1939年9月,王鐵漢參加了第一次長沙會戰,因指揮有方立大功一次。
1941年3月,王鐵漢又參加了江西上高會戰,從日軍手中收復萬壽宮(南昌附近地名)。
1941年10月,他升任49軍中將軍長,不久兼任金(華)蘭(溪)警備司令,駐防浙江。
1942年5月至8月,他率部參加了衢州會戰,多次收復失地。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王鐵漢奉命赴杭州受降,之後率49軍進駐江蘇武進。
“如果歷史到那個時候就結束了,那該多好。”張一波嘆了一口氣說。
記者在翻閱史料時發現,抗戰中英勇頑強的王鐵漢,到了解放戰爭中卻成了一個一戰即潰的常敗將軍。
49軍第一次被擊潰是在1946年的“蘇中七戰七捷”如南一戰中。
在隨後的李堡戰鬥中,王鐵漢的起家部隊第105旅(即105師)又被粟裕擊潰,“僅逃脫(105旅)旅長等百餘人。”
至此,王鐵漢的整編49師基本被擊潰。
1947年8月,兵員得到補充后的49軍(由整編第49師恢復舊稱)被調到東北。剛到東北才20多天的49軍就被黃永勝的第8縱隊痛殲,49軍軍部和79、105師被殲滅,王鐵漢本人憑藉一口熟練的東北話,僥倖隻身脫逃。
王鐵漢指揮的原張學良東北軍部隊,終於在內戰戰場上被殲滅殆盡。
一個月後,王鐵漢任遼寧省政府主席,告別了20多年的軍旅生涯。
1948年10月30日王鐵漢搭機逃往台灣。
2002年,王鐵漢的司機李明德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消息:當年王鐵漢的部下譚維中回到瀋陽。他與譚維中取得聯繫后才知道,王鐵漢已於1995年在台灣逝世,享年93歲。“將軍生前還經常提起我,多次說想要落葉歸根。”李明德說。
跟李明德一樣,王翠鳳也是在王鐵漢逝世后很長時間才得知這一噩耗。“身為女兒,父親去世了都不知道,還有比這更遺憾的事嗎?”
經過努力,張一波等遼寧的歷史學者終於找到了王鐵漢在瀋陽的故居。張一波說:“那座二層小樓早已成為某個單位的職工家屬宿舍,大約住了十幾戶人家,被新建的豪華住宅包圍著,顯得很孤獨。”
全國政協委員馮世良關於“修改歷史教科書”的提案受到高度重視,提案中關於“將著名抗日將領王鐵漢舊居改建為紀念館”的提議,也頗受矚目,引發了更為激烈的爭議。
王鐵漢年輕時考上過“北大”等“高校”,可見他曾是一個學習優異的學生,不止會“武”,文才也不錯,所以被稱為儒將;他曾率軍打響了“抗日第一槍”,表明了中國抗日的決心,他十分勇敢,不盲目聽從上級的指令,最終他們也證實了當時的“不抵抗指令”的確是錯誤的,正因為他們一開始沒有抵抗我軍才傷亡了483人,最終是他們的頑強抵抗讓日軍撤出了營地;他也敢於承擔責任,當時的違背指令可是要冒著“負全責”的風險的;但他戰術一般,雖然在抗戰中英勇頑強,到了解放戰爭中卻成了一個常敗將軍。
馮世良:可以說,是王鐵漢率部打響了抗日的第一槍,在之後的抗日戰場上,也到處能見到他的身影。
《東北軍事史略》王鐵漢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2年出版
《王鐵漢先生訪問紀錄》沈雲龍、林泉訪錄,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5年出版
《張學良進關秘錄》王鐵漢訂,傳記文學出版社1990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