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慈法師

唯慈法師

唯慈法師,號日照,江蘇省高郵市人。他於一九二五年(民國十四年歲次乙丑的十二月二十八日)出生於高郵湖西的農村。父親是佃農,由於家境貧困,子女眾多,不得已在唯慈九歲的時后,因舅父在高郵北鄉的三覺庵服務,就把唯慈帶到庵中,依一位宗恆和尚出家。成為一名“驅烏沙彌”。

簡介


唯慈法師,號日照,江蘇省高郵人。十四歲的時候,師父送他進私塾讀了一年書,因為中日戰爭的關係,從此輟學,以後只有在庵中撞鐘擊鼓,做一些日常生活的雜事,連早晚課誦都沒有學過。原因是庵里沒有早晚課誦的修持。因此,唯師在青少年時代,並未打好學問基礎。

個人經歷


一九四四年(民國三十三年)的春天,唯師二十歲,奉師命到南京寶山受具足戒。圓戒后,到江南佛教名剎的常州天寧寺,入禪堂學參禪。據唯師說,學參禪的禪和子,沒有任何指導,只是整天呆板的坐著,故一般進禪堂參學的人,除了學上殿的唱誦,還有就是坐香、出入往還的儀規,學不到參禪的門路。一年以後,一九四五年的春天,唯師由禪堂轉入天寧寺佛學院,由於沒有一點佛學基礎,聽佛學課可說是一無所知,就是一般學科,聽起來也十分吃力。他唯有刻苦學習,兩三年中,抱著書本死啃,漸漸的有了進步,勉強聽得懂佛學課程。
抗戰勝利之後,國共內戰日益激烈。到了一九四七年夏天,蘇北受到戰事的影響,他的義師父(俗稱干師父)常善老和尚,逃難到了無錫。常善老人是演培法師的剃度師父,此時演培法師正在無錫佛學會養病。暑假期間,唯師到無錫向干師父禮座,常善老人藉此機會,把唯師介紹給演培法師,並鄭重的對演師說:“如今你到處弘法,我是無需你照顧了,我把唯慈託付給你,望你能照顧他,帶他去讀佛學院,便滿我的心愿了。”以此因緣,演師把唯慈帶到杭州,送他進入武林佛學院就讀。當時,武林佛學院院長是會覺法師,他是太虛大師的大弟子。院中教師都是一時之選,如演培、妙欽、仁俊等諸位法師。仁俊法師兼教務主任,他對學生的生活指導十分嚴格,曾訓示學生說:“青年學僧,絕不能走進趕經懺的道場,如果走上趕經懺這條路,不僅埋沒了自己大好的前途,同時也把佛教尊貴的形象帶入低俗,受世人輕視,趕經懺,實在損失很大,罪過無邊。”
以上這段訓示,給予慈師極大的影響。他一生從不趕經懺,實是稟承仁俊法師的教誨所致。
一九四八年下半年,國內戰事更為激烈,北方的戰事向江南蔓延,演培法師先已去了上海,會覺長老也離開武林佛學院去了廈門。佛學院院長由巨贊法師繼任。又過了兩個月,由於時局日益惡化,佛學院學生大部分離校,最後剩下兩三個人。巨贊法師對剩下的同學說:“院中只剩下兩袋米了,吃完后大家各謀生路吧。”說過這話不久,他自己也離院去了香港。
這時,演培法師在上海以快信寄給唯師,要他立刻到上海去。是時已到了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初,唯師離杭州抵達上海,演培法師介紹他進入靜安佛學院讀書。轉眼過了年,到一九四九年二月農曆春節過後,時局更加嚴重。演培法師本打算要唯師赴香港,以路費不夠,乃寫了一封信,介紹他到台灣去投奔慈航法師
自立、幻生二師,在武林佛學院讀書時,曾和在新加坡弘化的慈航法師通過信,他二人此時也在上海,自佛教雜誌上得知慈航法師在台灣辦佛學院,他們再給法師寫信,取得聯絡,要求到台灣入學,很快得到回信,答應了他們的請求。唯師持演培法師的介紹信,與自立、幻生二師,一同乘中興輪抵達台灣。抵台之日,是夏曆的正月十四日。他們三人投奔中壢圓光寺,慈航法師收留了他們,進入當時圓光寺的“台灣佛學院”讀書。到了三、四月間,上海撤退前夕,大陸逃難來台的學僧約二十餘人,都由慈航法師收留。唯師等在圓光寺讀了半年,到了夏曆六月,圓光寺住持妙果老和尚,以大陸來的學僧太多,常住經濟難以支持,不肯繼續辦下去。本省學僧可以回到原來寺院,而大陸來的學僧就無處可去了。
慈航法師和妙果老和尚洽商,要求圓光寺收留下十個人,其餘的由他帶走。妙果老和尚勉予同意,留下的十個人是自立、幻生、妙峰、唯慈、星雲、廣慈、能果、果宗、印海、以德。其餘的十多人,都由慈航法師帶往新竹靈隱寺,得到無上法師的照顧。未幾台灣發生“法難事件”,慈航法師和十多名學僧都在新竹被警方拘留。留在圓光寺的十個人,除了唯慈外,其餘九個人都受到了“法難”之厄。留在圓光寺的學生,無書可讀,大家分工合作為寺中做一些雜務,曾經一度被妙果老和尚派到苗栗大湖法雲寺,看守山林及已伐下的木材。到了一九五○年秋天,慈航法師在汐止興建的“彌勒內院”竣工,大陸來台的學僧都集中在內院上課,這樣才有了一段雖然清苦而卻安定的生活。一九五四年的夏曆五月六日,慈航法師圓寂,內院的學生多數離院。唯慈法師到新竹福嚴精舍,親近印順導師。一九五六年,回到汐止彌勒內院,在內院禁足自修,前後三年,學力大進。
一九五七年冬天,在菲律賓創辦普賢中學的劉梅生居士-即後來出家的覺生法師,聘請唯慈法師和自立法師,到菲律賓的普賢學校去任佛學導師。二位法師到了菲律賓,自立法師留在馬尼拉的普賢中學,唯慈法師則到菲國中部的宿霧市,任教於普賢學校宿霧分校。
宿霧是菲國中部的大城市,華僑有兩三萬人,幾乎全部來自閩南,信仰家鄉的傳統佛教。當地有一個居士林的組織,還有一座規模不大的定慧寺。定慧寺原有一位出家人住持,以其人緣較差,華僑對他十分冷漠。以此原因,一般華僑以為出家人都是這樣,唯師也因此受了池魚之殃。唯師初到宿霧,住在居士林的四樓,設備不齊全,林中也無專門的傭工,因此,唯師每早燒一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