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峰

博物館館長

楊海峰,政協房山區第五屆委員會委員、北京考古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博物館學會理事、北京自然博物館學會理事、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館長、管理處主任。

正文


簡介


在張坊鎮政府工作的楊海峰,因工作調動於1992年任張坊旅遊開發公司總經理。上任伊始,他就在張坊鎮旅遊這張白紙上畫出了濃墨重彩。他大膽組建了“北京拒馬河旅遊集團公司”,利用一渡、片上拒馬河的自然條件開發旅遊,地上跑馬、水裡遊船、空中飛翔,獨到的旅遊項目,吸引了國內外的大批遊客。一下子使張坊古鎮開始走上了旅遊之路。僅僅幾年時間,旅遊集團總資產就滾動到二千六百多萬元,旅遊收入也達到了一千多萬元。楊海峰初顯才華,讓眾人刮目相看。

與文物結緣


一次偶然的機會使楊海峰開始與文物結緣。那是1994年,古鎮張坊因舊村改造發現了一處地下古戰道,一下子引起了轟動,也引起了諸多媒體的關注。為了摸清古戰道的價值,在鎮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楊海峰與區文化文物部門一起驅車數百公里,深入周邊地區幾處古戰道現場進行考察。此後,北京市文物局、文物研究所、歷史研究所的有關領導和專家學者對古戰道又反覆研究論證,終於搞清了古戰道的準確身份:張坊古戰道是遼宋時期一處古代軍事地道。
嘗到了旅遊的甜頭,鎮領導決定借題發揮對古戰道進行開發,由此帶動全鎮旅遊事業的發展。隨即而來的就是藉助古戰道的影響對一至三渡的開發,如穆柯寨、皇姑坨的開發以及中山寺的開發策劃。楊海峰以大膽特殊的思維方式以及超前的開拓意識,將文物、旅遊有機的結合了起來,使張坊的旅遊資源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整合,為張坊旅遊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與雲居寺


1998年4月,35歲的楊海峰臨危受命,出任雲居寺文物管理處主任。當時,始建於隋末唐初之際,以鐫刻並珍藏14278塊石刻佛教大藏經著稱於世的雲居寺,雖經過幾次修繕,但仍存在石經裸露、風化嚴重、古寺殘破不全甚至漏雨的現象,面對這樣的境況,楊海峰既嘆惜又心痛。他常對別人說:“佛教經典是人類文化史上的瑰寶,國家把這麼重要的擔子交給我,我感到壓力太大了。”楊海峰幾天幾夜睡不好覺,他反覆考慮,如何更好的保護文物?如何更好的利用文物?如何儘快改變現狀?帶著這些問題,他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修復、保護、宣傳齊頭並進,三年實現“文物保護、旅遊開發、佛教活動、森林保護”四位一體的奮鬥目標。於是,他向區文物局、市文物局、國家文物局呼籲,他向市佛協、國家佛協求援,他向專家、名人請教,他幾乎跑遍了所有能去的地方。工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籌集到了雲居寺的修復、保護資金,在他上任的當年,雲居寺的第二期大規模修復工程隨即展開。隨著修建工程的進行,楊海峰在思忖著一個難度更大的問題,那就是如何把石經保護工程完成好,不讓其繼續風化。楊海峰反覆考慮,依然是一級一級的跑,終於在1998年底,一個科學的石經保護回藏方案在眾多專家、學者、北京市委的大力支持下出台了。方案的基本內容是新建造一個地宮,將石經重新回藏,科學地碼放好並充入氮氣,以確保石經不再被風化,同時留有玻璃窗供遊人參觀,並將舉行石經回藏儀式的時間定在1999年9月9日。這是中國佛教界的喜事,世界文物界的幸事,也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1999年新年剛過,楊海峰就向全體員工提出:“拼搏、拼搏、再拼搏,打好地宮工程建設和石經回藏的攻堅戰。”同年2月22日,石經地宮破士動工。在石經回藏的整個過程中,工作量最大的莫過於對石經的整理。四十餘年來,庫存上萬塊石經基本上是處於無序存放的狀態,現在要對每塊重達50公斤左右的石經一一翻動,逐塊核對分類,然後再小心翼翼地抬進地宮並進行有序的碼放。如此大的工作量使楊海峰放棄了所有的休息日,天天盯在工地,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扎紮實實地為9月9日的石經回藏儀式做好了一切基礎性工作。
1999年9月9曰,是雲居寺難忘的一天,也是世界佛教界難忘的一天。世界上著名的高僧、法師匯聚雲居寺,國家、北京市重要領導匯聚雲居寺,還有數萬名群眾和新聞媒體的記者們匯聚雲居寺,前來參加遼金石經回藏的盛典。此事轟動了世界,成為保護文物的佳話。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為石經回藏題寫了《房山石經遼金刻碑埋頌》“遼金寶藏,應機出現;拓印流通,光騰赤縣;宏願身心,永懷列祖;公德今圓,還歸故土”。楊海峰不僅是這件大事的參與者,而且也是一位具體的第一線指揮者。
與石經回藏的同時,楊海峰還想到兩萬餘捲紙經科學保護、合理利用的問題,他先是設立了紙經檔案,后投資建起了紙經展室和木經展室,讓石、紙、木“三經”在雲居寺相映成輝,拓寬了旅遊的內容,又一次找到了文物與旅遊的最佳結合點。楊海峰是一個智者,他要讓雲居寺的不朽價值得到充分展示。為了進一步豐富完善展陳,他推出了具有特色的“佛教文化展”、“雲居寺石經拓片展”,建起了“榮譽室”和“閱覽室”,還建起了當時的京郊第一個民間收藏館,並且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形式先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舉辦了“雲居寺石經文化展”,承辦了房山區第五屆旅遊文化節,舉行了“遼金石經發現45周年紀念大會暨石經文化研討會”等大型活動,創辦了由一批知名專家學者擔任編委或顧問的《寶藏》雜誌,不但擴大了雲居寺的知名度,而且進一步營造了雲居寺的文化氛圍。
2002年,雲居寺率先在北京文物旅遊景區實行了ISO9001和ISO14001質量、環境雙認證,雲居寺第一批被列入了AAAA景區。最終實現了楊海峰最初提出的“文物保護、旅遊開發、佛教活動……但是,不歇心的楊海峰又把如何讓雲居寺早日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擺上了議事日程。為此,他兩次請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委員會領導來寺,共同探討雲居寺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問題。在專家的指導下,編寫了中英文對照的申報材料,送交世界文化遺產中心審閱,促成了亨利•克利爾來寺考察,獲得了雲居寺塔和石經符合世界文化遺產標準第二條和第六條的考察結果,證實雲居寺經過努力有希望成為世界文化遺產;而後又促成十名專家聯名建議北京市政府儘快將“房山雲居寺石刻佛教大藏經”申報世界遺產工作立項,大大加快了雲居寺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進程。現在這項工作正在有效的向前推進著。

與博物館


(圖)社市委主委馬大龍向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館長楊海峰授牌。
(圖)社市委主委馬大龍向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館長楊海峰授牌。
2002年,《參考消息》發表了台灣記者“落日黃沙周口店”一文,披露了享譽世界的周口店北京人遺址面臨的問題。中央有關領導同志對此做出重要批示,責成北京市政府和中國科學院協商,儘快扭轉這一局面。2002年8月16日,北京市政府和中國科學院簽署“共建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協議,明確“市院共建”各方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在這種背景下,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主任的人選,成為了各級有關領導矚目的焦點,楊海峰進入了領導的視野。
當楊海峰被納入重點人選之後,有很多人對他說:“周口店遺址名氣大,基礎差,關係複雜,困難重重,你要慎重考慮”。其實,楊海峰也曾經猶豫過,但是當領導與他談過話以後,善於迎接挑戰的楊海峰還是沒有任何猶豫地來到了周口店。
楊海峰首先從遺址環境的治理入手,嚴格按照AAAA級景區標準,進行綠化、美化、硬化,完善了休息座椅、遊客中心、星級廁所等基礎服務設施;然後對科學家紀念園進行修繕,使紀念園面貌有了很大改觀;為了更好的發揮科普基地和愛國主義基地的教育作用,調整和豐富了展陳展覽內容,並將說名牌改為中英日文對照,方便了中外觀眾的參觀需要。
“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是文物保護的基本方針,對於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來說,最重要的工作是保護。楊海峰聘請專家、學者,組成調查小組,開始對遺址化石地點進行病害調查。調查發現,周口店遺址27個化石地點,半個世紀以來地貌情況變化很大,遺址核心區7個化石地點存在著21處不同程度的安全隱患。面對如此殘酷的調查結果,楊海峰立刻意識到做好遺址的加固保護工作已刻不容緩。他說:“這份遺產絕不能毀在我們手裡”。楊海峰立即邀請有關部門著手制定遺址加固保護方案,並於2004年7月開始了遺址一期加固工程,對猿人洞、第四地點等六處較為嚴重的地段採用錨桿、灌漿等技術進行加固。2004年10月如期完成了第一期加固工程,並通過了有關部門和專家的驗收。目前,第二期加固保護工程正在進行中,預計2006年初將全部完工。屆時,周口店遺址核心區化石地點的隱患將基本消除。
2003年7月,楊海峰到任僅半年,在龍骨山西南約6公里處的田園洞林場內,發現了距今約兩萬五千年與山頂洞同時期的古人類化石和26種哺乳動物化石,這可是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時隔36年後的又一次重大考古發現,這一發現具有重大的學術意義和社會意義。長期從事文物工作的楊海峰深知它的價值,因此對這一重大發現他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不但配合科研人員多次進行挖掘考證,而且採取了嚴格的保護措施。
“市院共建”三年來,楊海峰爭取了中國科學院、國家文物局以及市、區兩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做了大量的基礎性工作。先後建成了為科研和管理提供數據的標本資料庫;建立了資料管理規範化的“四有”檔案;在裴文中誕辰百年及“北京人”頭蓋骨發現75周年之際,舉辦了裴文中生平事迹展和賈蘭坡院士95歲華誕事迹展,並推出1966年“北京人”枕骨、額骨化石真品回展等。2005年,楊海峰積極參與了房山區委、區政府在周口店主辦的“奧運北京,根祖房山”——奧運文化廣場系列活動。更值得一提的是,楊海峰作為尋找“北京人”頭蓋骨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尋找工作隊隊長,已經帶領全隊人員開始啟動了全世界人民都關注的“北京人”頭蓋骨尋找工作,這是楊海峰從事文物工作的又一亮點。
他不斷的諮詢專家、學者、教授,向他們一一請教;也跑過許多專業部門,誠懇地邀請他們為遺址的規劃出主意、想辦法,以敦促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總體規劃的儘快形成。從2003年底到2005年10月,歷經兩年的時間,經中央、市區有關部門及多位專家、學者、教授反覆論證、修改,一個全面的、科學系統的《周口店遺址保護規劃》終於編製完成並獲得國家文物局的批准。

參考資料


[1]北京房山區委員會 http://zx.bjfsh.gov.cn/mien/8a2c92bd109ef7c50111979cca8a0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