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葉粑粑

傳統的小吃

艾葉粑粑又稱蒿子粑粑,是一道傳統的小吃,一般在清明節,寒食節食用。因為香蒿葉子很像辟邪的艾葉,也叫艾蒿,故可能有地方叫艾葉粑粑。香蒿草小,氣味其實比艾葉清淡很多。

清明寒食裡面有一種是艾葉粑粑,外表是深綠色的、裡面的餡或是豆沙或是碎花生的甜糍粑,也有放碎菜葉做成鹹的,入口即聞一股艾葉的清香。食之,可祛風驅邪。大冶地區用的是蒿草做米粑,也叫蒿子粑。

菜品特色


艾葉,又稱艾草、香艾、蘄艾、艾蒿,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經。能散寒除濕,溫經止血。適用於虛寒性出血及腹痛,對於婦女虛寒月經不調、腹痛、崩漏有明顯療效,是一種婦科良藥。在傳統中國民間醫藥學中,艾葉用於預防瘟疫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屬於極易就地取材的一味中草藥。現代醫學的藥理研究表明,艾葉還是一種廣譜抗菌抗病毒的藥物,它對多種病毒和細菌都有抑制和殺傷作用,能平喘,鎮咳,祛痰,能止血,抗凝血,鎮靜,抗過敏,能護肝利膽,對呼吸系統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艾葉作成的艾灸,通經活絡,祛除陰寒,消腫散結。
除開藥理作用外,艾葉還是一種應用廣泛的食材。在中國廣闊的南方及西南地區,素來都有食用以艾葉為原料製做的麵食、湯品、菜肴的習俗。最典型的莫過於盛行於兩廣及湘、黔部分地區的民間美食——艾葉粑粑。
艾葉粑粑
艾葉粑粑

做法


做法一

用料
食材用量
艾葉1000克
糯米粉500克
大米粉250克
食用鹼一湯匙
詳細步驟
步驟圖片說明
步驟一
步驟一
步驟一
把艾葉挑出黃葉,去掉老梗,在清水中浸泡一會兒清洗乾淨備用
步驟二
步驟二
步驟二
取一口大鍋加半鍋清水燒開,把清洗乾淨的艾葉倒入鍋中,一湯匙食用鹼用溫水化開倒入鍋中攪拌均勻,煮大概10分鐘左右
步驟三
步驟三
步驟三
把煮好的艾葉撈出迅速在冷水中清洗三遍,擠干水分備用
步驟四
步驟四
步驟四
把糯米粉和大米粉倒入煮好的艾葉中攪拌,分別加少量的清水揉至光滑細膩的麵糰
步驟五
步驟五
步驟五
手上抹點食用油,揪成大小均勻的麵糰用手搓圓再放手心壓扁,水開上鍋蒸10分鐘再燜3分鐘即可
步驟六
步驟六
步驟六
出鍋的艾葉粑粑可以直接撒點白砂糖,或是鹽,可甜可咸,任君選擇!還可以做成芝麻餡,肉鬆餡……但我還是最愛這古樸的味道

做法二

用料
食材用量
泥蒿煮熟后2000克
糥米粉1500克
糖250克
麵粉300克
水少許
小蘇打少許
詳細步驟
步驟圖片說明
步驟一
步驟一
步驟一
蒿葉洗乾淨
步驟二
步驟二
步驟二
先把蒿葉放水煮半個小時,水中加點點小蘇打。不要蓋鍋蓋煮,不蓋蓋子就青一點。
步驟三
步驟三
步驟三
煮爛后,稍微把水控干。
步驟四
步驟四
步驟四
加糥米粉
步驟五
步驟五
步驟五
加糖加麵粉,如果太干就稍微加點水和好待用
步驟六
步驟六
步驟六
把蒸籠刷上油,防沾
步驟七
步驟七
步驟七
蒸籠放水,邊開火邊做。
步驟八
步驟八
步驟八
做完后,就蓋好蓋,上大汽,十五分鐘就可以了
步驟九
步驟九
步驟九
成品
步驟十
步驟十
步驟十
油煎著吃,也很香!

做法三

用料
食材用量
糯米粉300
粘米粉100
艾葉300
白砂糖適量
適量
餡料
芝麻餡適量
肉鬆鹹蛋餡適量
詳細步驟
步驟圖片說明
步驟一
步驟一
步驟一
糯米粉和粘米粉混合均勻(喜歡吃軟點的就減少粘米粉的量)
步驟二
步驟二
步驟二
艾葉水煮開後放涼,用果汁機攪打成蔬菜泥,煮艾葉的水一起攪打
步驟三
步驟三
步驟三
攪打好的艾葉泥分次加入粉中,不要一次過多的加入……
步驟四
步驟四
步驟四
和好的粉團
步驟五
步驟五
步驟五
肉鬆鹹蛋餡,我加入了椰蓉和椰絲,增加風味
步驟六
步驟六
步驟六
芝麻餡,加入適量的白砂糖、椰蓉、椰絲,味道更好
步驟七
步驟七
步驟七
麵皮,搓個小圓,壓扁
步驟八
步驟八
步驟八
放上餡料
步驟九
步驟九
步驟九
手法跟包包子一樣,搓圓
步驟十
步驟十
步驟十
墊上油紙,以防粘鍋
步驟十一
步驟十一
步驟十一
大火蒸10分鐘左右即可
步驟十二
步驟十二
步驟十二
芝麻餡
步驟十三
步驟十三
步驟十三
肉鬆鹹蛋餡

營養價值


1、香艾一般長得比較矮小,生草有香氣,如果實在找不到艾菜,可以用蒿子桿代替。艾葉一定要長時間浸泡,這樣製作出來的艾粑粑才不會苦。
2、艾菜越多越好吃,糯米粉根據個人口味適量調整。
3、花生或芝麻餡可以搭配艾菜清新的口感,也可以用豆沙餡或鹹味餡
4、艾粑粑比較軟,也容易粘鍋,所以最好鋪在葉子上蒸熟,如果放在盤裡,則需要在盤底抹油,涼透了才能取出,否則易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