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樂村並殖吸蟲
怡樂村並殖吸蟲
腹吸盤(寬×長)大小為0.729×0.779,位於體中線稍前方。儲精囊的直徑不一,最大0.114,最小0.029,總長度約為1.30。新鮮標本,口吸盤直徑為0.052,腹吸盤大小為0.053×0.054,後者位於體中橫線水平。
蟲體肥碩,加壓固定后,體呈橢圓形,兩端鈍圓,大小為2.5—5.0×5.5—10.7(平均為3.9×8.1),蟲體寬長比例為1:2。最寬處在體中部。體表密布體棘,以群生為主,偶有單生者,棘形如槍鋒,其基部大而末端細,惟多有變化。棘的基部圓形或方形,末端或尖或鈍,而附以簡單的鋸齒狀,亦有末端或基部大小相等而附以鋸齒者,棘一端或兩端有時可見縱行裂紋,在蟲齡大者尤多。皮棘的排列不規則,在兩個吸盤之間者,多集聚成行,其數目自1個至5、6個,以4、5個為最常見。在兩睾之間的體棘群的數目變化更甚,自2個以至10個,而以3—15個為最普通。
口吸盤位於前頂端,橫徑為0.684。腹吸盤(寬×長)大小為0.729×0.779,位於體中線稍前方。消化道簡單,具短的前咽,咽近球形,大小為0.357×0.349,食管短(長×寬)為0.235×0.145。腸管波浪狀,常作4個不規則的彎曲,直達體末端。
生殖器的結構似衛氏並殖。睾丸兩個,對稱位於體后1/3處或1/4處之背側,在兩腸管之內緣。成熟的睾丸最大可達2.572×1.429,最小為1.03×0.44,平均1.665×0.99。睾丸中部較細,一般可分出4、5、6個分支。自兩睾中間或前部腹面各發出輸出管,其直徑約20一一40微米,匯合而成輸精管,隨即膨大為儲精囊,囊呈彎曲的長管形,位於腹吸盤的一側,或緊鄰腹吸盤后緣,或同等水平處。儲精囊的直徑不一,最大0.114,最小0.029,總長度約為1.30。其末端變細形成射精管,最後開口於生殖竇,生殖孔位於腹吸盤后緣腹面。以上管道如有內容物充盈
卵巢大小0.857×0.571--1.357×1.00,平均0.956×0.876。卵巢分支細而多,每支再分小支,呈珊瑚狀,位於蟲體背側,相當於腹吸盤後半之水平或在腹吸盤后,個別可達腹吸盤之前半水平處。觀察100個標本,卵巢位於右側者55個,左側者45個。受精囊較大,最大0.385×0.243,最小0.285×0.129,平均0.333×0.169,以一粗短管與輸卵管相接。自受精囊發出一條細長彎曲的勞氏管,後者開口於蟲體背後。輸卵管由卵巢側方發出,向前形成卵模,其最大直徑為0.057,外周圍以梅氏腺,大小範圍約0.658×0.570。子宮充滿蟲卵,盤曲在卵巢之相對側,末端形成具厚壁的陰道,後者長約0.16。向前與射精管匯合,最後開口於生殖竇。
蟲卵橢圓形,棕黃色,兩側對稱,橫徑最寬處在中部。具卵蓋,蓋稍傾斜,卵殼厚薄均勻,末端有增厚的瘤狀物。卵側殼厚1.8—2.8微米,無蓋端殼厚為1.8—3.7微米。卵內含粗大的卵黃細胞約12個,卵細胞清楚可見。不典型的蟲卵亦常見,可缺蓋,不對稱或末端尖窄者,卵的大小可因地區和宿主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由大白鼠肺內檢出的蟲卵大小為70—95×46—53微米,平均87×52微米。由另一個地區感染的大白鼠檢出的蟲卵大小為75.67—88.87×44.00—52.64微米,平均81.41×49.05微米。由自然感染的狗體內檢出的蟲卵大小為55.93—98.70×36.19—55.29微米,平均86.70×48.29微米。
中間宿主 國內已證實的第一中間宿主有幾種擬沼螺(Assimenea lutea; A.latericea;A.violacea)及擬丁螺(Tricula sp.)。第二中間宿主為兩種相手蟹(蟛蜞)[Sesarma (Ho-lometopus)dehaani;s(s.)sinensis]及天津厚蟹(Helice tridens tientsinensis)等。此外,台灣省的日本絨鉗蟹(Eriocher japonicus)及Potamon sp.亦有感染。國外,在日本的第一中間宿主為A.parasitologica.但A.yashidayuhioi、A.japonica及Palludinella japonica等可以人工感染成功(Miyazaki等,1960)。第二中間宿主為s.(s.)intermedia及s.(H.)dehaani。
生活史(圖21) 本蟲的中間宿主皆生長於沿海平原的溝渠、田間或大河的小支流。在廣東檢查發現同一地區相手蟹感染率超過90%,而螺的感染率只有1.8%。
根據廣東地區的研究材料分述如下:
卵與毛蚴:卵在室溫32℃3時需兩周發育成毛蚴,一般情況下需3周。剛孵出的毛蚴,甚活躍,能在水中快速往返遊動,在18.5℃時,其壽命可維持16—28小時。毛蚴體呈梨形,全身披纖毛,毛長約10微米。纖毛髮自外胚層的纖毛板,後者列為四排,三縱行。第一排6塊呈三角形,第二排6塊呈長方形,第三排3塊呈短矩形,最後一排一塊略為三角形,其尖向體末端。毛蚴無口,具袋狀原腸,位於體前端,腸內含粗大顆粒,不染色亦可見,如經活體染色更易看到。神經系包括腺狀體,圓形或橫圓形,位於原腸之後,未染色標本上該處顯示一空白區。排泄系有一對大的焰細胞,位於第二排纖毛板之後緣,經曲折的排泄管與小排泄囊連接,開口於第二與第三排纖毛板之間水平處。新鮮標本測量(在蓋玻片下,加少量水),毛蚴大小為80×36微米。測量40個卵內發育成熟的毛蚴大小為49—73×25—35微米(平均65×31微米),以10%福爾馬林溶液固定后測量平均大小為60.5 X29.3微米。
胞蚴:自然感染或人工感染皆可獲得。每隻陽性螺可檢獲1—3個,多至9個。胞蚴袋形,蚴體活時無色,看不出結構,老的體壁有暗紋理,體內可見胚細胞及不同發育程度的母雷蚴,數目不超過26個。成熟的胞蚴最早可在感染后33天,最遲在70天後出現。35天的胞蚴平均大小為0.558 X 0.308。
母雷蚴:最早出現在螺感染后28天,最遲者60天。自螺體剛解剖出時較活潑,特別是體前半部伸縮明顯。靜止時體呈矩形,後端截平,內含不同發育的子雷蚴和胚細胞,約7—15個,愈近體前端的子雷蚴,體積愈大。具口、咽、腸管。口位於體前頂端,腸管末端膨大呈球形或袋形,比咽大。咽與腸之間連接以短小的食管。成熟個體的腸管被推向一側,呈琥珀色。產孔位於咽附近。
子雷蚴:最早於螺感染后40天發現。剛解剖出時有輕微活動,體呈圓柱形,兩端圓,體表有暗紋,內含不同發育的尾蚴。新鮮蚴體大小為0.813—2.043×0.220--0.357 (平均1.422×0.257)。口位於體前頂端,咽球形,寬大於長,大小為0.060×0.065,食管細小長約0.01—0.014。腸管袋形,有時球形或長形,其長度為體長1/19—1/3(平均1/7),常因體內活尾蚴的壓迫而推向一側,腸內含棕黃色顆粒。產孔靠近咽的附近,在其後可見肩狀突起。成熟的個體含20—40個不同發育的尾蚴及胚細胞。
尾蚴:最早出現於螺感染后46天,多數於兩個月後。剛逸出的尾蚴,從兩吸盤作水蛭樣伸縮活動,蚴體呈橢圓形,大小平均為0.265X 0.102,伸展時變長形,收縮時呈圓形,全身披細棘,尾部短小,呈圓形或橢圓形,長約0.023,尾末端有較長的體棘。口吸盤位於體前頂端,直徑0.055,在其背壁處有椎刺一條,長約0.03,呈矛形。腹吸盤直徑0.037,位於體中線稍後。消化系統具口、前咽及球狀咽,食管僅可見一段,其它部位被腺體遮蓋。神經系統包括蝶形的神經結位於口吸盤與咽之間,由此向前後發出側神經。生殖原基呈深染的圓塊狀,位於腹吸盤與排泄囊之間的背面,當蟲體側位時可清楚看到。排泄囊大,具厚壁,由囊的前側角發出總收集管各一條,至生殖原基側盤曲成結,由此再向前後伸出細小排泄管,焰細胞30對,其排列公式如下:
2[(3+3+3+3+3)+(3+3+3+3+3)]=60
尾蚴具頭腺7對,含顆粒狀物,不染色可見,經染色后更加明顯。外側4對,著色較深,顆粒較粗大,內側3對,著色較淺,顆粒較細,7對頭腺由兩束腺管引向前端,圍繞口吸盤,開口於椎刺附近。
根據組織化學染色法(李樹華,1964)確定了怡樂村並殖尾蚴有5對粘腺,第1—3對位於口吸盤與腹吸盤之間,第4對前半圍繞腹吸盤側,其後半側位於腹吸盤稍後部位,第5對在腹吸盤后。五對粘腺不重疊是其主要特徵。以上特徵提供了本種與其相似種大平並殖之間鑒別的又一論據。粘腺的組織化學成分已經查明主要含酸性粘多糖以及抗澱粉酶PAs(過碘酸雪氏反應)陽性物質等。此外,尾蚴體內還具有二種抗澱粉酶陽性細胞。此方法還表明怡樂村並殖的囊蚴壁組織化學成分與尾蚴粘腺相同,又含與尾蚴體內抗澱粉酶PAs陽性細胞相同成分。尾蚴自螺體逸出后粘腺很快消失,但其分泌物緊貼於尾蚴體表,保留至成囊時。成囊后,二種抗澱粉酶PAs陽性細胞均因其分泌而消失。可見此種並殖襄蚴壁實由尾蚴粘腺及二種抗澱粉酶PAs陽性細胞的分泌物聚合而成。.
囊蚴:從第一中間宿主Assiminea lutea 逸出的尾蚴,人工感染成熟的Sesarma deha-ani,約15分鐘后可見尾蚴在相手蟹甲殼及足表面結囊,再過10分鐘,囊結成球形,具很薄的壁,其內含甚活動的蚴體,其結構猶如尾蚴,但將其移離實驗皿外,囊蚴很快死亡。
實驗觀察,囊蚴常寄生在相手蟹的肝臟,其次為腿及胸肌,亦可寄生於鰓。一隻陽性相手蟹一般含囊蚴3—4個。囊蚴的囊壁的一端從纖維性附著物,松附於相手蟹的肝及肌肉上,故不難與之剝離。囊蚴呈卵圓形,具單層壁,甚薄,易破裂,壁厚度為1.2—3微米。其組織化學成分與其尾蚴體內的粘腺及其二種抗澱粉酶PAs陽性細胞的成分相同。可見此種並殖囊蚴壁實由尾蚴粘腺及二種抗澱粉酶PAs陽性細胞的分泌物聚合而成。蚴體內常含有許多粉紅色顆粒,其形狀不規則,大小不等,如將蟲體置於消毒的消化液或水中一段時間,其紅色顆粒即消失。
在自然狀態下,蚴體在囊內呈收縮彎曲狀,在輕壓下,蟲體扁平,與囊壁間有空隙。
后尾蚴:脫囊的后尾蚴全身滿布皮棘,在體前端比較粗大而密集,越向後越變小,而且分佈也較稀疏。新鮮標本,口吸盤直徑為0.052,腹吸盤大小為0.053×0.054,後者位於體中橫線水平。蚴體具口、椎刺、咽、食管及有 至4個彎曲度的腸管。神經系統結構如尾蚴期。生殖器官已開始分化,緊接腹吸盤后緣可見雌性生殖原基,睾丸原基甚小,並列於腸和和管的第三個彎曲的凹處,后尾蚴焰細胞數目公式如尾蚴期。
成蟲:主要為鼠類的肺吸蟲,定居於肺臟。在宿主體內的移行途徑與其它並殖吸蟲相似。囊蚴在十二指腸脫囊,蚴蟲穿過腸壁,到達腹腔,再穿過橫膈到達胸腔至肺臟。幼蟲可在腸壁、腹腔、肝臟、橫膈等不同部位找到。在適宜的宿主體內,幼蟲發育至成熟不超過一個月。蟲體在肺臟表面結囊,每個蟲囊常含兩條蟲,偶有僅含一條或3、4條以至更多者。
中國分佈:廣東、台灣、遼寧、上海。
國外分佈:日本、朝鮮。
與人的關係:至今尚未發現人體被感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