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紅軍烈士墓

位於重慶市綦江縣的陵墓

石壕紅軍烈士墓是重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綦江縣革命傳統教育和青少年德育教育的主要基地之一。

目錄

簡介


石壕紅軍烈士墓
石壕紅軍烈士墓
1935年1月7日,紅軍攻克黔北重鎮遵義城,進行休整。中共中央決定於1月15日至17日,在遵義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遵義會議)。為了保衛遵義會議的順利召開,紅一軍團紅一師在政委劉亞樓指揮下,攻克婁山關,於1935年1月10日,攻佔了貴州省桐梓縣城。隨即,紅一軍團林彪、聶榮臻、左權等軍團領導派先頭部隊繼續向貴州新站、松坎和重慶綦江方向推進。1月15日,紅一軍團一師二團在團長龍振文、劉瑞龍和政委鄧華率領下,進駐素稱軍事要地的綦江縣羊角鄉(現屬安穩鎮)楓香樹、大埡口、紅稗土,扼守瑤龍山下川黔交界的酒店埡關隘,監視駐紮在川黔邊境九盤子一帶川軍和貴州鹽防軍。1月21日,紅一軍團直屬隊及一、二師8000多人在周恩來、董必武及軍團參謀長左權、政治部主任朱瑞等率領下,以一師作前衛,二師作後衛從松坎出發。經箭頭埡(渝黔邊境交界處,有一條20多戶人家的小街,其大部分歸貴州省管轄,小部分歸重慶綦江管轄)和黑鏡塘,進入川境(現重慶境內),經滴水橋、兩河口和麻溝埡,到達綦江石壕鎮。當日上午,紅二團也奉命從羊角出發經箭頭埡分路向石壕進發。21日下午,紅一軍團到達石壕。1月22日凌晨,紅一軍團從石壕出發經高石坎、梨園壩向貴州溫水、良村、東隍等地進軍赤水
中央紅軍綦江保衛了遵義會議的勝利召開,製造了紅軍主力攻打重慶的陣勢,堵截了川軍,擺脫了川軍尾追計劃,為後來的四渡赤水,完成紅軍戰略性轉移,創造了寶貴戰機。
紅軍長征經過綦江,犧牲了5名戰士。一名是紅軍司務長。在箭頭埡場檢查紅軍紀律,用銀元兌換蘇區紙幣時,為掩護受傷紅軍戰士突圍,落入松坎鹽防軍手中,於次日在羊叉鄉(現屬石壕鎮)茅壩坪坎下的小埡口處英勇就義。另有兩名,是1935年二、三月間在石壕李漢壩漆樹坪農民李樹清家犧牲的姓劉和姓洽紅軍重傷員,由李樹清等掩埋在油港咀岩洞前面。還有兩名,是紅軍到達石壕時因傷勢過重而犧牲的傷員。一名死於李漢壩的周家店子道旁,由農民王昌培等就地掩埋;一名死於石壕興隆村,由當地農民楊玉林等將其生前所帶軍毯包裹遺體,掩埋于山疙瘩。
解放后,綦江人民念念不忘為了革命而在石壕地區犧牲的紅軍烈士。綦江縣委和各級黨組織十分重視中央紅軍長征過綦江的歷史及長征精神這一寶貴精神財富的發掘,用以對全縣廣大黨員和幹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石壕紅軍烈士墓是為了遷葬紅軍長征經過石壕犧牲的5位紅軍烈士而修建的。1964年、1966年和1972年,石壕鄉、羊叉鄉的社教工作隊和石壕區武裝部,先後率領群眾,將石壕鄉境內的四名烈士遺骨集中遷葬在白果村,並在羊叉鄉茅壩坪紅軍司務長掩埋處修建一座紅軍紀念碑。1976年、1983年,由市、縣有關部門先後撥款,縣委、縣府指定石壕區委、區公所負責,在石壕場附近的苗兒山麓修建了簡易的紅軍烈士墓,將五位烈士的遺骨遷葬於此。1985年,石壕紅軍烈士墓經四川省政府批准,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在中國共產黨誕生70周年之際,綦江縣委、縣政府集資394000多元,征地8畝,對紅軍烈士墓重新整修和擴建:石壕紅軍烈士墓有長征詩碑、烈士墓地、烈士塑像、烈士紀念塔、烈士事迹陳列館、題詞碑林、紅軍宣傳標語碑林等七部分。
走進烈士墓,就可以看見,與綿延的山脈相連的墓冢上樹立著5位紅軍的雕塑:一名拄槍背刀,神色嚴峻;一名扛槍凝視,似要隨時投入戰鬥;一名背著背包、斗笠,彎下腰來系鞋帶;其餘兩名則相互攙扶,在艱難地跋涉。重現了當年中央紅軍過綦江的情形,彷彿紅軍就在我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