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師範學院文史學院
天水師範學院文史學院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授予學位:歷史學學士。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現有中文、歷史、人文教育、戲劇影視文學4個教學系,有隴右文化1個省級重點學科,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2個校級重點建設學科,掛靠有隴右文化研究中心、伏羲文化研究院、敦煌文化研究所、國學研究所和漢語語彙學研究所等5個校級科研機構,有中國現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文學理論、中國歷史地理4門省級精品課程,古代漢語、中國近代史、基礎寫作3門校級精品課程。
現有專任教師88名,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8人。博士(含在讀)17人,碩士(含在讀)44人。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人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 5人獲曾憲梓教育基金獎,4人獲省園丁獎,4人獲省高校青年教師成才獎,1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人入選甘肅省“555創新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 6人為天水師範學院學術帶頭人。近年來出版學術專著34部,參編大型辭書及合作著述20多種,主編或參編教材15部,在《文史》、《文學遺產》、《文藝理論研究》、《史學月刊》等權威刊物發表學術論文576篇。主持各級各類科研項目50多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2項,資助金額100多萬元。分別為雍際春教授的《秦早期歷史與文化形態研究》、汪聚應博士的《唐代俠風與文學》、富世平博士的《敦煌變文的口頭傳統研究》、安濤副教授的《20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研究》和劉雁翔編審的《黃河流域伏羲祠廟及其伏羲信仰研究》、王德泰教授的《清代前期錢幣制度形態研究》、霍志軍講師的《甘肅地方文獻與中國文學地圖重繪》、郭昭第教授的《中國文學經典的生命智慧研究》、蘆蘭花講師的《湟水河流域方言與地域文化研究》、郭文元與丁念保副教授的《社會主義國家現代化進程中的城鄉想像—— 1942-1976年中國文學研究》、陳於柱講師的《區域社會史視野下的敦煌祿命書研究》、餘糧才講師的《黃河流域伏羲祭祀儀式考察研究》。
30餘項科研成果獲地廳級以上獎勵。其中張鴻勛教授的專著《敦煌講唱文學作品選注》獲省高校人文社科成果二等獎、北方十三省區第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圖書獎,《敦煌話本、詞文、俗賦研究》獲省高校人文社科成果一等獎,《談敦煌本(啟顏錄)》獲甘肅省社科成果二等獎,雒江生教授的專著《詩經通詁》獲省高校人文社科成果一等獎,雍際春教授的專著《天水放馬灘地板地圖研究》獲省高校人文社科成果二等獎和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三等獎,系列論文《嬴秦故園》、《隴右歷史文化研究》和專著《抗日戰爭中的回族》獲省高校人文社科成果三等獎,王德泰教授的論文《論白銀外流與鴉片戰爭前的銀貴賤問題》獲甘肅省社科成果三等獎,馬超教授的專著《二十世紀中國女作家述論》先後獲甘肅省社科成果三等獎和省高校人文社科成果三等獎,汪聚應教授的論文《唐人詠俠詩芻論》和《唐人之任俠與詠俠》先後獲甘肅省社科成果三等獎和省高校人文社科成果二等獎,《唐代俠風與文學》獲省高校人文社科成果二等獎、甘肅省社科成果三等獎,郭昭第教授的專著《審美形態學》獲甘肅省社科成果三等獎,《文學元素學:文學理論的超學科研究》獲省高校人文社科成果二等獎、甘肅省社科成果三等獎,馬建東教授的專著《天水方言音系》獲省高校人文社科成果三等獎,薛世昌副教授的專著《文學創作論》獲甘肅省第四屆敦煌文藝獎三等獎。10餘項教學成果獲地廳級以上優秀教學成果獎,其中張鴻勛教授參編的《中國文學史》獲國家圖書獎、全國普通高校優秀教材一等獎,馬超教授主持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素質教育六三方案》、雍際春教授主持的《隴右文化校本課程建設實踐研究》獲甘肅省教學成果二等獎,李志孝教授主持的《中國現代文學課程體系的重組與構建》和郭昭第教授撰寫的教材《審美形態學》獲甘肅省教學成果三等獎。
目前有漢語言文學、歷史學、人文教育3個師範類和戲劇影視文學1個非師範類本科專業,有44個普通教學班2278名學生,1個成教脫產班21名學生,另有4名外國留學生。多年來為隴東南乃至全省培養了大批合格中學教師,有數十名畢業生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和甘肅省優秀教師。部分畢業生在文學創作、新聞傳播等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績,其中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國家二級作家浩嶺的中篇小說《荒原》在國際青年文學創作大賽中獲獎,並改編為同名影視劇在中央電視台播出,海南旅遊衛視節目主持人王燕在2006年挑戰主持人-中央電視台綜藝節目主持人全國選拔活動決賽中獲季冠軍。學院主辦省級優秀社團刊物《瀚海潮》和《文史春秋》、協辦正式出版物《敦煌詩刊》。近年來學生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學術論文、文學作品,出版文學作品的數量逐漸上升,應屆畢業生考取碩士研究生的數量逐年有大幅度提高,專業方向趨於多樣化,報考院校層次明顯提高。部分本科畢業生碩士畢業后相繼考上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博士研究生。
漢語言文學專業(師範類)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漢語言文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在中等學校進行漢語言文學教學和研究的教師、教學研究人員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歷史學專業(師範類)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歷史學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有較高的專業素質、能夠適應中等學校歷史課的教學和研究的歷史教師,並且能夠從事歷史學研究,能夠適應西部大開發需要的專門工作者。
主要開設課程有: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代史、歷史要籍介紹與選讀、史學概論、歷史教學法、考古學、中國經濟史、中國文化史、中國史學史、西方古典文明史、國際關係史、西方史學史。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歷史學學士。
人文教育專業(師範類)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面向二十一世紀,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綜合知識和能力,適應中學政治、歷史、地理等分科課程教學,能勝任高中文科綜合課教學,並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綜合型文科人才和綜合型高中文科教師。
主要開設課程有: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現代漢語、古代漢語、寫作、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世界上古史、世界中古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代史、中國文化史、中國哲學史、西方哲學史、中國地理、世界地理、憲法學、中學人文教育學、社會學概論、美學。學制四年。應修學分為151個學分。
授予學位:根據學生專業的選擇分別授予文學、歷史學或法學學士學位。
戲劇影視文學專業(非師範類)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戲劇、戲曲和影視文學基本理論及劇本創作和批評能力,能夠在戲劇、電影、電視、廣播等文化藝術單位、新聞單位從事戲劇影視文學創作、批評、編輯和理論研究工作,以及在國家機關、文化教育事業單位從事實際工作的專門人才。
主要開設課程有:藝術概論、戲劇影視寫作、中外戲劇經典賞析、中外影視經典賞析、文學概論、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美學概論、中國戲曲史、中國戲劇史、外國戲劇史、中國電影史、外國電影史、表演導演藝術基礎、戲劇影視批評、視聽語言、舞台美術基礎、音樂欣賞、美術欣賞。學制四年。應修學分為160學分。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