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 Brecker

Michael Brecker

Michael Brecker,生於1949年3月29日,費城;患白血病死於2007年1月13日,紐約。這位如雷貫耳的全能音樂家,已被各方讚譽為自John Coltrane以後最具影響力的次中音薩克斯風手。

人物經歷


他出生於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成長於切爾滕納姆鎮區,郊區,通過父親,一位業餘的爵士樂鋼琴家,Michael Brecker從小就接觸到了爵士樂。他屬於的爵士樂音樂家的一代,沒有將搖滾樂看作敵人,而是看做不同的音樂形式;Brecker開始學習的是豎笛,然後在學校中,轉為學習次高音薩克斯管,最後決定終身學習高音薩克斯管。他於1967年畢業於切爾騰納姆中學,在印第安納大學只學習了一年之後,Michael Brecker於1970年來到紐約市,他在這裡創業,稱為了一名優秀的爵士樂獨奏家。他21歲時,首次嶄露頭角,作為爵士樂/搖滾樂 Dreams的一員,—這個樂隊包括他的師兄Randy, 長號手Barry Rogers, 鼓手 Billy Cobham, Jeff Kent 和 Doug Lubahn。 Dreams樂隊存活時間不長,只維持了一年,但是很有影響力(Miles Davis在發行唱片 "Jack Johnson"之前,參加了這個樂隊的一些音樂表演)。Template:Fact Brecker的早期工作,即可以說是搖滾吉他手,也可以說是R&B薩克斯管彈奏。離開Dreams樂隊之後,Brecker又與Horace Silver合作,然後又與Billy Cobham合作,然後又與他的兄弟Randy合作,創建了Brecker兄弟樂隊。這個樂隊跟隨當時的爵士搖滾樂的潮流,但是樂隊更加註意結構化的安排,更強的基調節奏,以及更深入的搖滾樂的影響。樂隊在1975年到1982年間,獲得很大的音樂成就。
在Brecker職業生涯中,他最大的成就是作為獨唱者和伴奏者。他從演奏主流的爵士樂,到主流的搖滾樂。他出現在700多個唱片中,作為樂隊成員或者獨半奏人員。他作為一名獨奏者,參加過眾多的流行音樂和搖滾音樂唱片的製作。他作為客座獨奏,與James TaylorPaul Simon合作,是最好的例子。例如,在James Taylor1972年的唱片, WordPress:One Man Dog,Breckers在這個唱片上的獨奏曲"今晚不要讓我孤獨",補足了聲樂和其它的稀有音樂元素。此外,在Paul Simon1975年的唱片 Still Crazy After All These Years,Brecker在標題彈奏的關於唱片名的獨奏曲,起著相同的作用。他的獨奏曲通常起著嫁接的作用,或者作為一種尾聲。音樂結構和樂器代表(或者某些方面決定了)這種爵士搖滾結合的音樂類型。這種音樂合作類型的其它有名的是與Steely Dan, Lou Reed, Donald Fagen, Dire Straits, Joni Mitchell, Eric Clapton, Aerosmith, Frank Sinatra, Frank Zappa, Bruce Springsteen, 和Parliament-Funkadelic的合作。
Brecker有生之年還與爵士樂的領頭人物一起表演過,這些人包括Chick Corea, Chet Baker, George Benson, Quincy Jones, Charles Mingus, Jaco Pastorius, McCoy Tyner, Pat Metheny, Elvin Jones|, Claus Ogerman,以及許多其他的人。
在20世紀80年代初,Brecker也是NBC的Saturday Night Live樂隊的一員。在Eddie MurphyJames Brown拙劣模仿中可以在背景sporting shades中看到Brecker。
[[WordPress:Image:Mbrekker.png|left|thumb|upright|150px|Michael Brecker 在 Hamburg (1981)]]
在與Mike Mainieri共同領導了全星的組合向前走之後,Brecker終於在1987年發行了自己的獨奏曲唱片。在1990年和2000年,他作為主唱,繼續發行唱片,並且多次獲得格萊美獎。在全世界的主要城市,他的個人和集體巡迴演奏的唱片,出售一空。
2001年,他與一個小組一起,繼續巡迴演出- Brecker - Hargrove 。巡迴演出,為了紀念爵士樂先驅John Coltrane和Miles Davis。 Brecker演奏Coltrane的作品,Naima,對Coltrane表示敬意。這個作品是男高音薩克斯管的權威性作品; its demanding solo enabled男高音獨奏的高超技術,反映了Brecker掌握薩克斯管的精通技藝。巡迴演出的現場音樂CD, Directions in Music, 獲得了2003年的 格萊美獎。
2004年,在富士山爵士樂音樂節演奏的時候,Brecker注意到自己的背部有劇烈的疼痛。不久,在2005年,他被診斷出血液紊亂,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儘管在全世界進行了公開查找,仍熱找不到匹配的幹細胞。2005年末,他接受移植了部分匹配的幹細胞。2006年末,他看起來似乎好了,但是試驗證明,這次移除並沒有根除病源。在2006年6月23日,他與Herbie Hancock在Carnegie Hall進行了最後一次表演。
在2007年,1月13日,Michael Brecker在紐約市死於白血病併發症。他的葬禮是於2007年,1月15日,在紐約的Hastings-on-Hudson舉行的。
在2007年,2月11日,已經過世的Brecker,被授予兩枚格萊美獎,因為他在世時,參與了他的兄弟Randy在2005年發行的唱片 Some Skunk Funk。在 2007年, 5月22日,他發行了最後的唱片, Pilgrimage, 並且得到了很好的反響。這個唱片是2006年8月錄製的, Pat Metheny 彈奏吉他John Patitucci 演奏低音樂樂器, Jack DeJohnette 打鼓, Herbie Hancock 和Brad Mehldau 彈奏鋼琴。Brecker在錄製這個唱片的時候,已經病的很嚴重,但是參加這個唱片錄製的其它音樂人,都高度評價了Brecker的音樂才能。 紐約時報"一位爵士樂家,真誠的告別唱片", 2007年,6月2日 Brecker過世后,得到格萊美獎的提名,隨和又獲得兩枚格萊美獎,獲得格萊美獎的是 最好的爵士樂男高音 和最好的爵士樂唱片,個人或者組合中的唱片,這樣他總共15次獲得了格萊美獎。
在Brecker的職業生涯中,他使用高級定製的Dave Guardala吹口,演奏Selmer Mark VI次中音薩克斯管。先前,他曾演奏了a Selmer Super Balanced Action saxophone。

人物成就


從早期的Horace Silver五重奏的管樂組,前鋒性的爵士搖滾團體Dreams,到八十年代的融合樂團體Steps Ahead,及與哥哥小號手Randy合組最成功的放克爵士團Brecker Brothers與酸性爵士團Return of the Brecker Brothers,於各種音樂的多面接觸與影響,更使他超越了爵士樂的範疇,跨足流行、搖滾、放克節奏藍調靈魂樂等,合作過的音樂家多如過江之鯽,所積累的錄製專輯數量迄今已超過五百張,其中尚未包括他於世界各地巡迴,接受當地樂手邀請跨刀的演奏。如果我們說David Sanburn的中音薩克斯風的演奏與詮釋已影響了任何錄音室的習慣與要求,那麼Michacl Brecker精準、快速、強悍卻又言之有物的次中音薩克斯風音樂,已然奠定了一種標準,在任何一個角落滲入我們的耳朵。
為了追求更新的聲音,他使用了Nyle Steine所發明,原叫Steinerphone,後來轉賣給了AKAI的電子吹管(EWI :Electronic Wind Instrument),可以更不受束縛地運作MIDI及電子合成音色,表達他的意念。從爵士薩克斯風的立場來看,他近乎完美的技巧,充分地掌握了手中的樂器,及對五聲音階、減音階、增音階等的高度運用,及上聲部延伸音的奧妙強化,顆粒般清晰的樂句詮釋及戲劇性的強弱表達,還有許多“不可能”的指法及吹奏技巧,不知已讓多少後來的爵士樂手(不分樂器)焦頭爛耳,試圖跟上他的腳步。當然,許多樂評喜歡將他的風格歸類為John Coltrane的力度、Sonny Rollins的節奏及Joe Henderson與Wayne Shorter的和聲,是的,這些他都有,但其實更是他能吸收前輩之所長,跳脫傳統爵士樂的包袱,並誠實面對他的音樂背景,創造出“屬於Michael Brecker的爵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