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支英

柳支英

柳支英,昆蟲學家。畢生致力於農業昆蟲學以及醫學昆蟲學的教育和研究。是中國蚤類研究的奠基人,編寫中國第一部蚤類簡志,命名了5個新屬、兩個新亞屬和600個新種和亞種。

生平簡介


柳支英
柳支英
柳支英,曾名柳知行,1905年3月24日出生在江蘇省蘇州市西南太湖之濱的吳縣木瀆鎮。1924年他畢業於蘇州晏成中學理科。中學畢業后,他曾立志學醫,由於家庭經濟條件困難,於是他改學生物學。為了學得切實有用,他換過兩所大學,最後選擇了南京金陵大學。1929年他畢業於金陵大學(52年併入南京大學)生物系,獲理學士學位。他以優異成績畢業,並得以參加“斐道斐榮譽學會”(Phi Tau Phi Honorary Society)並被授予金鑰匙。
大學畢業后,他先後任江蘇省昆蟲局任副技師兼標本室主任、浙江省昆蟲局技佐兼稻蟲研究所主任,又擔任浙江大學生物系的科研和教學工作。在著名學者馬君武昆蟲學前輩張巨伯吳福楨等教授的指導下,他先後負責過昆蟲標本室和水稻害蟲的研究工作,積累了昆蟲分類和害蟲防制等方面的實踐經驗,在《浙江省昆蟲局年刊》和《自然界》及《嶺南科學雜誌》上發表過多篇學術論文,這為他進一步深造打下了良好基礎。
1933年柳支英到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研究院昆蟲和經濟動物學系當研究生,師從昆蟲學家W.A.Riley教授。並以優異的成績取得碩士學位,應邀參加了兩個榮譽學會——美國科學榮譽學會(Sigma Xi Honorary Society)以及美國農學榮譽學會(Gamma Sigma Delta Honorary Society),並被授予兩枚金鑰匙。
1937~1945年間,他任廣西農事實驗場技正兼廣西大學農學院教授。他邊教學邊做研究工作。儘管生活艱難,不時有敵機空襲,他仍抓住一切機會,在農林及園藝害蟲的生態與防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發表過不少著作。他研究了豆薯(Pachyrhizus erosus)種子的殺蟲效果,首次在世界上發現一種新的植物種子殺蟲劑。當日本侵略的戰火燒到廣西,在顛沛流離之中,他全家兩度遇險,差一點葬身於柳江激流和特大山洪之中,全部科研資料包括2000 多片珍貴標本喪失殆盡。
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他重新返回貴州湄潭浙江大學,這時他已貧病交加,患了嚴重的肺結核卧床不起達數月之久。1945~1952年他任浙江大學農學院教授,杭州市昆蟲學會理事長。1950年他的肺病尚未痊癒,但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抗美援朝反細菌戰一開始,他立即隨隊出發。他總結反細菌戰的經驗,提出判別敵投昆蟲(動物)的“三聯繫、七反常、一對照”的原則,這些原則不僅在朝鮮戰場發揮了作用,在以後國內的多次蟲情判斷中也取得良好的效果。
1952~1958年他任軍事醫學科學院研究員、寄生蟲系醫學昆蟲研究室主任以及上海市昆蟲學會理事長。1958~1988年先後任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研究所學委會主任,軍事醫學科學院專家組副組長等職。1976~1982年任中國昆蟲學會副理事長。
柳支英重視研究醫學動物的防制。1957~1958年間,他率領一組人到中國北方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幫助解決滅鼠問題。改進了捕捉和飼養黃鼠的方法,選出了更好的誘餌,選出了更好的毒劑,從而配製成“1080葵花子毒餌”。他們提出了合理的滅鼠建議,從而節約勞力和費用,顯著提高滅鼠效果。
1988年10月他患重感冒住院,住院期間突發心肺功能衰竭,經搶救無效,10月14日逝世於北京。

社會成就


對中國蚤類分類的系統研究
柳支英是國際知名的蚤類學家,是中國蚤類研究的奠基人。早在1936年他就發表了中國第一份蚤類名錄,1939年又發表了《中國之蚤類》,這是中國第一部蚤類簡志。幾十年來他共發表蚤類研究方面的論文59篇、專著3部。在已經建立的蚤類分類階元中,他共命名了5個新屬、兩個新亞屬和60個新種及新亞種。
在蚤類的系統發育方面,他採納了Jordan及Traub兩個學派的合理主張,提出了中國已知蚤類8科、18亞科的發育系統,並指出從若干形態構造以及某些生理生態的特化情況來看,在角葉蚤總科(Ceratophylloidea)中蠕形蚤科(Vermipsyllidae)遠比角葉蚤科(Ceratophyllidae)進化。他認為蚤類的進化過程包括分支發展和階段發展兩種方式。分支發展又稱為分化進化,是從種群開始的,主要是通過地理隔離,適應了不同的生活,佔領不同的空間。先是分化為不同的亞種,隨著進化的發展,亞種便演化為近緣種(物種),再進一步就分化為物類,即種上分類。階段發展即復化進化,是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的過程。他以蠕形蚤科為例,說明無論從形態、生態、生理來看都是從鬃蚤屬(Chaetopsylla)發展為蠕形蚤屬(Vermipsylla),再發展為長喙蚤屬(Dorcadia)的。
在中國蚤類區系分佈的研究中,他提出由於蚤類成蟲是獸類和鳥類等溫血動物體外寄生蟲,它們的區系分佈基本上取決於其主要寄主的區系分佈,但又往往不如寄主動物分佈得那麼廣。同時提出由於蚤類及其寄主的地理分佈都受動物地理學規律的制約,這樣就形成動物區系,這種區系是不受國界或省界這些政治行政的劃分所限制的。因此要弄清中國蚤類區系分佈,必須按照動物地理區劃的原則重新整理過去按行政區劃記載的分佈材料。他在這種觀點指導下,整理出中國蚤類四級區系的分佈概況,並從中揭示出中國古北和東洋兩界蚤類區系之間的關係及這兩界與其他各界的關係和中國蚤類的地方性等特徵。他根據對中國蚤類及其寄主動物地理分佈特點的分析,提出了古北和東洋兩界在中國境內的分界線,為中國動物地理區劃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他對全國蚤類區系分佈的研究帶動並指導了中國幾個重要鼠疫自然疫源地地區蚤類區系分佈的研究。如新疆、青海、甘肅、內蒙古、雲南等地區都已完成了類似的工作,這些在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檢測工作上具有重要意義。

工作履歷


1929~1933年 先後在江蘇省昆蟲局任副技師兼標本室主任、浙江省昆蟲局技佐兼稻蟲研究所主任。
1934~1937年 任浙江大學副教授、正教授。
1938~1945年 任廣西省農事實驗場技正兼廣西大學農學院教授。
1945~1952年 任浙江大學農學院教授、杭州市昆蟲學會理事長。
1952~1958年 任軍事醫學科學院研究員、寄生蟲學系醫學昆蟲研究室主任、上海市昆蟲學會理事長。
1958~1988年 先後任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研究所學委會主任,軍事醫學科學院專家組副組長等職。
1976~1982年 任中國昆蟲學會副理事長。

主要論著


1 柳支英。白蝶之自然敵害。農林彙刊,1929,1(1):54~62.
2 柳支英,程淦藩。田蛙胃中食物之分析。浙江省昆蟲局年刊,1933,2:138~191.
3 柳支英。稻苞蟲之生活史及其防治。浙江省昆蟲局年刊,1933,3:27~32
4 柳支英。中國瓢蟲名錄。昆蟲與植物,1935,3:292~304.
5 Liu CY.Catologue of Chinese Siphonaptera.Lingnan SciJ,1936,15(3):379~390;15(4):583~594.
6 柳支英,陳鍾亮。三化螟在越冬期中之防治方法研究。浙江大學農學院季刊,1937,1(1):57~91.
7 柳支英,周明樣,馬同倫。油桐尺蠖之研究。浙江大學農學院季刊,1937,1(2):137~205.
8 Liu CY.The fleas of China.Order Siphonaptera.Philipp J Sci,1939,70~122.
9 柳支英,徐玉芬。豆薯(Pachyrhizus erosus Urban)種子之殺蟲研究。廣西農業,1941,2(1):28~48;2(2):87~108.
10 柳支英,何彥琚。防治金龜子類之研究。中國昆蟲學報,1951,1(3):263~279.

獲得榮譽


曾任浙江省、上海市昆蟲學會理事長,中國昆蟲學會副理事長,《動物分類學報》副主編。1956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媒介生物學及其防制科學的奠基人之一。早年主要從事農業昆蟲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在水稻和蔬菜害蟲的生態和防治及植物殺蟲劑等研究中做出了顯著成績。后長期從事並領導了對衛生害蟲(主要是蚤類)的分類、生態和防治的研究,發現並命名了蚤目的5個新屬、2個亞屬和60個新種(亞種)。曾獲軍隊科技進步一、二等獎各一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一項。編著有《中國蚤目志》、《中國蔬菜害蟲》、《害蟲防制學》、《醫學昆蟲學》等。1988年10月14日於北京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