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豆薯的結果 展開

豆薯

豆科藤本植物

豆薯(學名:Pachyrhizus erosus),在中國某些地區稱涼薯、洋地瓜(例如中國貴州地區稱地瓜,地蘿蔔,它與旋花科別稱“地瓜”的紅薯無關),沙葛(粵語稱沙葛),芒光(潮州話從馬來語借詞)是豆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藤本植物。其塊根肥大,常為心形;外表皮薄但堅韌,易撕下;肉質白色,生吃爽脆甘甜,亦可熟食。原產中國南部、墨西哥、中北美洲。中國四川、重慶地區和台灣栽培較多。

豆薯屬豆科豆薯屬中能形成塊根的栽培種,多年生:纏繞性草質藤本植物。豆薯的塊根肥大,肉潔白脆嫩多汁,富含糖分和蛋白質,還含豐富的維生素C。可生食,也可熟食。種子和莖葉中含魚藤酮,對人畜有毒,可用以制殺蟲藥劑。

植物簡介


豆薯
豆薯
豆薯,別名沙葛、涼薯、地瓜。原產中國南部、墨西哥、中北美洲。中國四川、重慶地區和台灣省栽培較多。蝶形花科,6種,原產熱帶美洲,現廣佈於東半球熱帶地區,其中豆薯(沙葛)P.erosusUrban中國西南部各省常見栽培,取其地下塊根供生食或蔬食,種子有劇毒,忌食,但可作防治蚜蟲的殺蟲劑。草質、纏繞植物;羽狀3小葉,常分裂或有角,有小托葉;花排成腋生的總狀花序,常簇生於花序軸腫脹的節上;萼二唇形,上唇頂微缺,下唇3齒裂;花冠青紫色或白色,伸出萼外,旗瓣闊,基部有耳;雄蕊10,二體(9+1);子房有胚珠多顆,花柱長,先端旋卷,沿內彎一面有毛;莢果狹,扁平或腫脹,在種子間有下壓的槽紋。
豆薯屬豆科豆薯屬中能形成塊根的栽培種,一年生或多年生纏繞性草質藤本植物。豆薯的塊根肥大,肉潔白脆嫩多汁,富含糖分和蛋白質,還含豐富的維生素c.可生食,也可熟食,總之很好吃。種子及莖葉中含魚藤酮(c23h22o6),對人畜有劇毒,可製成敵敵畏等殺蟲劑。
豆科(Leguminosae)豆薯屬一年生纏繞性草本。又名地瓜、涼薯。以塊根供食用。分佈於熱帶美洲和熱帶亞洲。中國長江以南普遍栽培,以貴州、四川、湖南、廣東、廣西等地生產較多。
食用部分是由薄壁細胞構成的、特別發達的次生物質部。莖蔓性,長1.5~2米,具右旋性。葉為三出複葉。總狀花序,自主莖5~6節起連續著生,一花序能開花10餘朵至數十朵,花為紫藍色或白色蝶形花,一般只有花序下端的花能結莢。豆薯的塊根有扁圓形和紡錘形兩個類型,前者較小,質地細嫩,較早熟,產於貴州、四川、雲南等地;後者較大,有的可重達10千克,較晚熟,產量較高,產於廣西、廣東等地。染色體數2n=22。豆薯根系強大,耐旱、耐瘠力強。在主根近莖一端積累養分而形成塊根,扁圓形或紡錘形,具淺縱溝,表皮淡黃色,皮薄而堅韌,易剝離。莖蔓性,具右旋性。葉為三出複葉。總狀花序,花為紫藍色或白色蝶形花,一般只有花序下端的花能結莢。豆薯的塊根有扁圓形和紡錘形兩個類型。豆薯以風化程度較高、透氣性好、排水良好的土壤為宜。性喜溫暖,耐熱性強,生長適溫為25~30℃,開花結果期尤需較高溫度。生長期長,早播或育苗早栽可以充分利用溫暖季節。塊根肥大、潔白、脆嫩多汁,富含糖分和蛋白質,各種維生素也較豐富。可生食或炒食。老熟塊根中澱粉含量較高,可提制澱粉。種子和莖葉中含有魚藤酮,對人畜有毒,可用以制殺蟲藥劑。
【註解】
豆薯屬豆科植物,原產熱帶和亞熱帶,為蔓生草本,地下塊根似番薯狀,生熟均可吃,生吃味甜,可當水果,煮炒可做菜。原產美洲熱帶,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後由西班牙人傳入菲律賓,以後傳到世界各地,中國西南、華南等地區栽培較多。豆薯可食用部分為扁圓形或紡綞形肉質根塊。

生長環境


豆薯喜溫暖、陽光充足的環境,性喜高溫、不耐寒。生長適溫20-30℃,肉質根膨大期適溫20-25℃,開花結籽要求高溫,種子需7-8個月才能成熟。根系發達,具有抗逆性強,耐旱、耐澇、耐瘠等特點,對土壤要求不嚴,以表土深厚、高燥具有中等肥力的砂壤土為宜。粘土則塊根發育不良,外皮粗糙,纖維多。塊根生長需適當的氮肥和較多的磷鉀肥,過多氮肥常引起蔓葉徒長,肉質根不易肥大。

繁殖方法


催芽:豆薯種子堅硬,干籽播種發芽慢而不整齊,生產上多採用催芽播種。催芽前應精選種子,選老熟、飽滿而新鮮的作種。催芽時先浸種10-12小時,吸水膨脹後放在25-28℃的溫箱中催芽,每天取出漂洗1次,經4-5天選已萌芽的種子播種,分2-3次播完。
播種:由於豆薯生長期長,應盡量爭取早播,四川攀西地區無霜期長,一般早熟品種在3月份播種,晚熟品種4-6月播種。豆薯一般用直播,播種方式可分為爬地栽培及支架栽培兩種。爬地栽培一般行距50厘米、株距33厘米、每穴播種子1-2粒,每畝可種3000株,用種量為2千克左右;支架栽培採用深溝高畦,畦高20-25厘米,溝寬50厘米,畦面90厘米,每畦栽2行,行間距50厘米,株距33厘米,每穴放種子3-4粒,每畝用種量為2.5-3千克,播后蓋土2-3厘米,播后15天即可出苗。

病蟲防治


病害
菌核病:主要為害豆薯的幼苗莖基部以及成株。幼苗莖基部呈水漬狀腐爛,可引起猝倒;成株受害多在近地面的莖部、葉柄和葉片上發生水漬狀淡褐色病斑,邊緣不明顯,常引起葉或莖基部腐爛。
防治方法:發病初期用30%的灰核殺星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20%異菌·多菌靈懸浮劑1500-2000倍液或40%的菌核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
病毒病:主要為害豆薯的葉片。病葉變黃,嚴重時植株上部葉片全變黃,形成上黃下綠,植株矮化,並伴有明顯的落葉。
防治方法:可用20%嗎胍乙酸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1.6%胺鮮酯水劑2000倍液或1.45%病毒必克500倍液噴霧防治。
蟲害
地上害蟲(主要有斜紋夜蛾、甘藍夜蛾、小菜蛾、豆卷葉螟):主要為害豆薯的葉片。
防治方法:可於低齡幼蟲期用20%氯蟲苯甲醯胺懸浮劑3000-5000倍液、蟲蟎腈1500倍液進行噴殺。
地下害蟲(主要有蠐螬地老虎螻蛄、蚯蚓等):主要為害豆薯的塊根。
防治方法:可分別於主蔓摘心后和塊根膨大初期用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或40%毒死蜱乳油800-1000倍液灌根2次。

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豆薯
含量參考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57 千卡
蛋白質0.9 g
脂肪0.1 g
碳水化合物13.4 g
不溶性膳食纖維0.8 g
6 mg
14 mg
24 mg
111 mg
21 mg
0.11 mg
0.6 mg
0.07 mg
0.23 mg
0.2 μg
維生素B1(硫胺素)0.03 mg
維生素B2(核黃素)0.03 mg
煙酸(煙醯胺)0.3 mg
維生素C(抗壞血酸)13 mg
維生素E0.86 mg

地理分佈


我國台灣、福建、廣東、海南、廣西、雲南、四川、貴州、湖南和湖北等地均有栽培。原產熱帶美洲,現許多熱帶地區均有種植。
豆薯原產熱帶美洲。美洲栽培歷史很久,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由西班牙人傳入菲律賓,以後傳到世界各地。中國四川、陝南、華南和台灣省栽培較多。
類型品種
豆薯
豆薯
按塊根形狀分為扁圓、扁球、紡錘形(或圓錐形)等。
按成熟期分為早熟、晚熟種。
早熟種:植株生長勢中等,葉片較小,塊根膨大較早,生長期較短。塊根扁圓或紡錘形,皮薄,纖維少,單根重0.4~1千克,鮮食或炒食。其品種有:貴州黃平地瓜、四川遂寧地瓜、成都牧馬山地瓜、台灣馬來種、廣東順德沙葛等。
晚熟種:植株生長勢強,生長期長,塊根成熟較遲。塊根扁紡錘形或圓錐形,皮較厚,纖維多,澱粉含量高,水分較少,單根重1~1.5千克,大者可達5千克以上。適於加工制粉。常用的品種有:廣東湛江大葛薯、廣州郊區遲沙葛、台灣圓錐形種等。
北方地區宜選用扁圓形種,此類品種葉片較小,生長勢中等,成熟早,品質好,單薯重250~500克,塊根表面有縱溝4~10條。

栽培技術


間苗補苗:播種后15天幼苗出土,第一對基生葉出現後進行間苗、補苗,每穴留苗1-2株,最後定苗1株。補苗要及時,應選擇陰天將幼苗帶土團移栽。
中耕除草:在苗高7厘米至側藤鋪地之前抓緊中耕除草,中耕宜淺,切忌傷根,中耕時可培土4-7厘米,以免肉質根暴露土外,色澤變綠,品質變劣,但也切忌培土過深,塊根易呈長形。
水肥管理:苗期要及時鬆土和追肥,每松一次土,澆一次人糞尿,促其早發,到6月上中旬塊根膨大時重施一次追肥。如遇天旱,要注意澆水;若遇大雨應及時排水,若出現田中漬水,容易導致豆薯皮色呈褐色或塊根腐爛,影響其產量和品質。
打花摘心:豆薯在5-6節開始抽花序,其後隨著蔓的伸長,幾乎每節生花序,如任其開花,則結莢累累徒費養分,根部不易肥大。故除欲留種子者而外,一見花序發生,應立即剪去,保留其葉片,以進行光合作用,大至分2-3次進行;在主蔓18-24葉時摘心,摘心后,蔓停止生長。
整枝搭架:當豆薯苗長至30厘米高時,每穴插小山竹或棉稈1根,搭成人字架,將相鄰的豆薯苗扎在一起讓藤爬上架。

栽培管理

1.栽培季節由於豆薯生長期較長,所以北方地區應儘早播種。露地播種可在晚霜過後立即進行。山東等地在4月中下旬進行。播種稍晚,則由於生長期不足而大大影響產量。
2.整地豆薯生長期長,需肥量大,生長期不宜多次追肥,以防止追肥不當造成薯皮變黑,影響品質。所以應重施基肥。冬前結合深翻每公頃施腐熟的基肥60000~75000千克,加草木灰1500~2250千克。耙細、整平,做成寬100~150的平畦。
3.播種豆薯種子種皮堅實,播前用30℃溫水浸3~4小時,置於25~30℃的條件下催芽。待芽初出即進行播種。
涼薯
涼薯
播種時,按50行距開溝,溝深5~6厘米,溝內撒複合肥,每公頃150~225千克,將土肥混勻后,溝內澆水。待水滲下,在溝內每隔3~4厘米播1粒種子。播后復土3~4厘米。有條件時
復蓋地膜
4.田間管理
(1)間苗、補苗、破膜出苗 播種后12~15天幼苗出土。第一對基生葉出現後進行間苗、補苗,使幼苗株距為15厘米,並將薄膜扎洞,引幼苗出膜,在苗基部將地膜蓋緊壓嚴。
(2)中耕、培壟 5月下旬當苗高7~8厘米時揭去地膜,進行澆水追肥。待土表稍干,即進行中耕鬆土保墒。結合中耕進行鋤草、培壟。將行間土分2次培到株間,使成小高壟,壟高15~18厘米。待支架后停止中耕培土。
(3)植株調整 苗高15厘米時,進行支架。支架多用竹竿,可支成"人"字架或籬架,架高2米左右。人工引蔓上架。生長期及時摘除側蔓及花蕾、花序,以節省養分,促進塊根膨大。當植株長至20節左右,主蔓爬到架頂時,摘心,控制頂端生長,促進塊根形成。
(4)澆水、追肥 揭開地膜后澆第一水,保持土壤見干見濕,每5~7天一水。地上部出現花序后,塊薯進入膨大期,應增加澆水,保持地面濕潤,每3~5天一水。雨季及時排除積水,防止澇害。
在基肥充足的情況下,揭膜后追尿素一次,每公頃225~300千克。出現花序后,每20天左右追一次複合肥,每公頃225~300千克,共追2~3次。追肥時應距植株稍遠些,防止影響塊莖質量。
(5)採收 在地上部不受凍的前提下,應適當延長生長期,以提高產量。山東地區多在酷霜來臨前的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採收。每公頃產量可達30000~45000千克。
注意: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資料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種子有毒。人吃5—6粒可中毒死亡,常有兒童誤食中毒的報道。食后數分鐘至數小時后出現頭昏、噁心、口乾、嘔吐、腹瀉、腹痛、四肢發麻,嚴重者驚叫、口唇發紺、呼吸困難、肢端發涼、血壓急劇下降、眼球突出、瞳孔縮小、對光反射消失、驚厥以至昏迷死亡。種子還可毒魚和殺蟲。

高產栽培

一、土壤選擇豆薯的食用部分是地下塊根,應選擇土層深厚、肥力中等、乾燥的沙質壤土為好。
二、精細整地,施足基肥前茬收穫后,深耕25~30厘米,每畝施入草木灰500公斤,豬糞1000公斤。播種前15天將土塊打碎耙平,做成1.2~1.3米寬的高畦,畦溝深25厘米左右,以利排水。
豆薯
豆薯
三、播種由於豆薯生長期較長,所以北方地區應儘早播種。行株距20~25厘米,
每穴播種子3~4粒,播種后再蓋上草木灰,每畝用種量2.5公斤左右。豆薯種子種皮堅實,播前用30℃的溫水浸泡3~4小時,置於25℃~30℃的溫度下催芽。待芽初出即進行播種。
四、及時間苗,合理施肥播種后15天幼苗出土。第一對基生葉出現後進行間苗、補苗,每穴留苗1~2株,最後定苗1株。將薄膜扎洞,引幼苗出膜,在幼苗基部將地膜蓋緊壓嚴,補苗要及時。選擇陰天將幼苗帶土團移栽。苗期要及時鬆土除草和追肥,每松一次土,澆一次人糞尿,促其早發,到6月上中旬塊根膨大時重施一次追肥。如遇天旱,要注意澆水。
五、整枝和搭架當豆薯苗長到30厘米高時,每穴插小山竹1根,將相鄰的豆薯苗扎在一起讓藤爬上架。當蔓長到1米多高時要打頂,以免消耗養分。豆薯除留種外,每節出現的側枝和花序要及時摘除,保留其葉片,以進行光合作用,否則會影響豆薯塊根的膨大,降低產量及品質。
六、適時採收豆薯播種4個月後,塊根已膨大,即可開始採收,但這時產量不高,為求豐產,宜延遲1個月採收。但若採收過遲,又會使品質下降。因此應適時採收。

主要價值


豆薯種子含魚藤酮可作殺蟲劑,防治蚜蟲有效。
豆薯食用部分為肥大的塊根,其皮薄而韌、肉質潔白、嫩脆、香甜多汁,食用無渣,且略帶豆腥味,生食或熟食后具有生津止渴、清涼去熱、解酒毒、降血壓等功效。

營養價值

涼薯
涼薯
涼薯營養豐富,含有人體所必需的鈣、鐵、鋅、銅、磷等多種元素。它還有降低血壓、血脂等功效。
和紅薯一樣,涼薯也是一種高產作物,畝產可達數千斤甚至萬斤以上。因此在我國南方,有些地方將涼薯作為一種主要的經濟作物來栽種。
涼薯肉質塊根富含澱粉、糖分和蛋白質,脆嫩多汁,皮薄而堅韌,容易剝除,可供生食、炒食、做飼料。加工製成沙葛粉,有清涼去熱的功效。涼薯塊根耐貯藏,可調節蔬菜周年均衡供應。種子及莖葉含魚藤酮,對人畜有毒,不能食用,但可提取殺蟲劑。
老熟塊根中澱粉含量較高,可提制澱粉。種子和莖葉中含有魚藤酮(C23H22O6),對人畜有毒,可用以制殺蟲藥劑。涼薯食用部分為肥大的塊根,富含糖類、蛋白質,據測定,每千克塊根中含水分810~880克、碳水化合物76~119克,及一些礦物質、維生素等。其肉質潔白、嫩脆、香甜多汁,可生食、熟食,並能加工製成沙葛粉,有清涼去熱功效。
涼薯塊根耐貯藏,可調節蔬菜供應。印度和東南亞各國也食其嫩莢。其種子和莖葉含有魚藤酮,對人畜有毒,可提取殺蟲劑。

食用價值

可生食、熟食,加工製成沙葛粉,有清涼去熱的功效。
涼薯抗腫瘤蛋白
從涼薯種子中經過特定的方法純化分離出一種新的涼薯抗腫瘤蛋白。涼薯抗腫瘤蛋白具有抑制肝癌、胃癌和黑色素瘤的活性。
涼薯可以生吃,也可以炒熟吃。生吃的味道有點像荸薺,熟吃的話可以和肉一起炒著吃。

烹飪


原料
涼薯
涼薯
涼薯250克、桂圓肉20克、瘦肉150克、生薑10克。
清水500克、鹽20克、味精10克、紅糖10克。
製作
1.涼薯去皮切厚片,瘦肉切厚片,生薑切片。
2.瓦煲注入清水,加入瘦肉,用中火煲30分鐘。
3.再調入鹽、味精、紅糖、涼薯同煲20分鐘即成。
涼拌涼薯
涼薯罐頭
涼薯粥
彩虹沙葛
彩虹沙葛
主料:粳米100克、涼薯200克
調料:白砂糖15克
做法:
1.將涼薯沖洗乾淨,撕去外皮,切成丁塊。
2.粳米淘洗乾淨,用冷水浸泡半小時,撈出,瀝干水分。
3.取鍋加入冷水、粳米、涼薯塊,用旺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至粥成,加入白糖調味即可。
彩虹沙葛
涼薯小米粥
涼薯小米粥
涼薯小米粥
主料:小米200克、涼薯100克
調料:白砂糖15克
做法:
1. 涼薯去皮洗凈,切成小丁備用;
2. 小米淘洗乾淨,用冷水略微浸泡備用;
3. 鍋中加入約1200毫升冷水,將小米放入,先用旺火燒沸;
4. 放入涼薯丁,再改用小火熬至小米熟爛;
5. 下入白糖調好味,再稍燜片刻,即可盛起食用。
涼薯獅子頭
材料:涼薯一顆(小的需兩顆)、絞肉一斤(合作社絞肉2包)、蔥末、薑末少許。
調味料:鹽、糖少許、芝麻油、太白粉水各一大匙、醬油兩大匙(咸、淡口味視各人喜好增減)
作法:將涼薯切細丁,拌入絞肉;蔥薑末、調味料拌勻,靜置10分鐘使其入味。
起油鍋,油燒至8分(冷油會沾鍋),將材料做成肉丸子,下鍋油炸約4分鐘讓表皮呈黃色,撈起丸子將油瀝干,及成涼薯獅子頭(亦可用少許油將丸子壓成肉餅煎熟)。
做好的獅子頭可拿來鹵白菜,亦可紅燒,若一次份量太多則可分包放置冷凍,隨時可取出作菜,既方便又好吃,是一道蒸過不變味的便當料理。
韭菜肉卷
材料:絞肉300克、韭菜100克、香菜100克、涼薯30克、薑末少許、春卷皮8張、麵糊少許
準備:將韭菜、香菜、涼薯切末,與絞肉、薑末一起拌成餡料。
小竅門:春卷皮遇熱會收縮,包內餡時,盡量在春卷皮和內餡之間留些空間,才不易破裂。做好的春卷可裝在保鮮盒冷凍保存,但須以保鮮膜分層存放,春卷皮才不會黏在一起。
做法:
1.包卷。將準備好的餡料用春卷皮包起來,尾端用麵糊黏合。
2.油煎。以小火將步驟1油煎至表面呈金黃色即可。
醬料製作:將美奶滋和綠芥末以2:1的比例調勻,用來沾肉卷,可以嘗到芥末香氣卻不會嗆喉。另一種柳橙美奶滋,可將柳橙汁和美奶滋以3:1的比例調勻,在鍋中煮開即可,酸甜的滋味讓肉卷吃來更清爽。
雞粒青涼薯茸湯
雞粒青涼薯茸湯
雞粒青涼薯茸湯
材料:鮮雞肉粒半杯、涼薯粒1杯、洋蔥粒半杯、青豆半杯、高鈣低脂奶1公升、牛油1湯匙
腌料:鹽、胡椒粉各少許,生粉1茶匙?
做法:
1.將雞肉粒加入腌料拌勻,備用。
2.以慢火將牛油煮溶,加入洋蔥炒香,再加入土豆粒炒勻,煮約10分鐘至土豆稔身。
3.將土豆粒、鮮奶置攪拌機中攪成薯茸湯,再倒回煲中煮開后,再加入雞肉粒、青豆粒,以慢火煮約5分鐘,以少許鹽調味,即可供食。
烹調心得:也可先將土豆烚熟,壓成薯茸,再拌以牛奶攪拌成薯茸湯。?
口感:入口香滑,配合吞拿魚多士,也可是豐富一餐。
製作時間:20分鐘。
榨菜牛肉粒飯
榨菜牛肉粒飯
榨菜牛肉粒飯
材料:白米160克、榨菜30克、牛柳180克、涼薯60克、香菜1小把、紅辣椒適量。
調味料:淡醬油1湯匙、糖、太白粉各適量、橄欖油1湯匙。
做法:
1、涼薯刨皮,和榨菜分別洗凈切小丁,與白米一同煮熟備用。
2、牛柳切丁,用少許醬油,太白粉腌過後,下鍋與橄欖油炒熟。
3、將炒好的牛肉拌入飯里,與切片的紅辣椒、香菜一同裝盤即可。
註:牛肉建議使用牛排肉,口感較鮮嫩,而肋眼部分的牛肉因帶有油花,可增加飯的香氣。

功效作用


豆薯菜肴
豆薯菜肴
【性味】:性涼,味甘。
【歸經】:歸胃經。
【功效】:生津止渴,解酒毒,降血壓。
【宜】:炎熱夏季煩熱口渴,或傷暑者宜食;風熱感冒、發熱頭痛、口乾作渴者宜食;血壓升高、頭昏腦漲、面紅目赤、大便乾燥者宜食;飲酒過量、煩躁口渴或慢性酒精中毒者宜食。
【忌】:胃寒病者勿食為妥;寒性痛經女子在月經期間切勿食用生冷豆薯;糖尿病人也不可多吃。

宜食


夏季傷暑、煩熱口渴、感冒發熱、頭痛、煩渴、下痢、高血壓、頭昏目赤、顏面潮紅、大便秘結的人以及飲酒過量、口乾渴和慢性酒精中毒者適宜食用。如要治慢性酒精中毒,可用地瓜拌白糖服。

忌食


豆薯性質寒涼,體質偏寒、受涼腹瀉、脾胃虛寒、大便溏薄者及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寒性痛經以及女子月經期間也不宜食用;忌食生冷豆薯及其種子和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