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畤

潘畤

潘畤(1126~1189),字德鄜,婺州金華(今屬浙江)人。少孤,由叔潘良貴撫養,為庄簡公李光第五婿。以蔭為登仕郎,初調袁州分宜簿。歷監臨安府造船場,提轄雜賣務雜賣場,知興化軍,提舉兩浙西路江南東路、荊湖北路常平茶鹽,提點荊湖南路刑獄,知廣州、潭州。召為左司郎中,不就。孝宗淳熙十六年卒,年六十四(《寶慶會稽續志》卷五,墓誌銘作年六十三)。事見《晦庵集》卷九四《直顯謨閣潘公墓誌銘》。

人物生平


乾道九年(1173)任興化知軍,“歲大旱,嘗訊冤獄而出之,雨立至”。志稱潘畤為人聰明強健,吏畏服之如神明。郡民嚚訟潘畤“設科條以屬吏,簡易而嚴密,郡大治”。
淳熙四年(1177)潘畤於五夫清風峽創建月林書院,曾邀請哲學家、教育家朱熹講學。潘畤二子友端、友恭皆“及門受學”。朱熹著名的《四書章句集注》多作於此,潘畤與朱熹還有姻親關係。

史料記載


《上虞縣誌校續》

潘畤,字德鄜(一作德卿),家世金華,父良佐,苦學篤行。畤早孤,與兄甸養於叔父待制良貴家,良貴與李庄簡公光為道義交,故庄簡以女妻畤,因家上虞之五夫(《杭州府志》以畤為上虞人)。自幼夐異,為袁州分宜主薄,監兩浙運司造船場,知興化軍,歷浙西江東、湖北提舉,湖南提刑,知廣州、潭州、太平州,廣東經略,湖南安撫,除左司郎,官直顯謨閣。初光為秦檜排擠,投棄領海,親家陸升之告訐與獄,子壻沈、陳擺縱脫身,畤獨相其家事,始終如一。其治郡先教化,務施捨,及為監司帥臣養威,持重務,存大體,平決冤獄,安集軍民,風采振揚,大小畏服。篆隸楷法皆精妙。淳熙己酉以疾終,年六十五,朱子為志其墓。元至正間祀鄉賢。子二:友端、友恭。(《乾隆府志引》張淏、《會稽續志》兼《正統志》、《金華府志》。)

《宋元學案》七*元城學案

李氏門人:
顯謨潘先生畤【父良佐】
潘畤,字德鄜,金華人。父良佐,始以儒學教授,諸弟皆從受學,而中書良貴遂以清直致大名。先生生穎悟,少長,莊重如成人。既孤,叔父中書愛而收教之,欲使後己,先生以親沒無所受命辭,乃任以為登仕郎,為娶李庄簡女,庄簡亦器許焉。調分宜簿,未嘗求薦而當路爭知之,改通直郎、知興化軍。時即學宮,召諸生而教飭之,無敢以事至庭中者。已而召還賜對,先生言:“郡縣者,朝廷之根本,而百姓又郡縣之根本也。今不計郡縣之事力而一切取辦,又不擇人材之能否而輕以畀之,欲本固而邦寧,其可得乎!”上善其言。官至安撫,進直顯謨閣,除尚書左司郎中,不就。卒,年六十三。子友端、友恭,皆力學有志操。先生少從中書學,長?李氏,又得庄簡為依歸。中年游張敬夫呂伯恭間,切劘不倦。晚歲讀書,厲志彌篤。其治郡皆有成績,自言為治主於寬而不使有寬名,輔以嚴而不使有嚴?。所至必問人材,興學校。潭之嶽麓,衡之石鼓,皆一新之,學者用勸。雅不信浮屠詭異之說,嘗著《石橋錄》以斥其妄。其卒也,朱晦翁志其墓,言“某從公游雖不久,然相知為最深,友端等又來受學”雲。參《朱子文集》。 【梓材謹案:謝山原稿僅標“潘畤,李庄簡光之婿”,而未為之傳,特據文公《大全集》以補之。又案:先生,朱、張、呂之講友也。萬氏《儒林宗派》以為張、呂門人,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