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商會
泉州商會
泉州商會起始於清朝末年。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晉江縣城(今鯉城區)商家吳維純、何光愷等人發起籌建泉州商務會,聘請進士林翀鶴任會長,會址設在打錫巷考棚內,後由鄉紳龔顯鶴繼任,址遷西街舊館驛楊厝祠堂,宣統三年(1911)商務會消失。民國元年(1912),建立晉江縣商會。
民國時期,晉江縣工商業者達6000多戶。商會活動主要以維護商界利益不受侵犯為宗旨,當地方發生荒年水災及瘟疫流行之時,商會亦會做些募捐救災、施藥賑糧的善舉。民國24年,晉江縣商會下轄44個公會,共有會員1567人,安海、石獅等鄉鎮也有商會組織,至民國38年,晉江縣商會經歷8屆董事會人選角逐。
清宣統二年,在惠安縣城設立商會,首任會長陳桂蟾。民國15年,惠安縣商會改稱為商民協會。民國18年,選舉胡世松為惠安縣商會民協會主席。1949年惠安解放時,舊式商會停止活動。民國時期惠安的崇武、洛陽、塗寨、東嶺、東園等集鎮均有商會組織。
民國22年,南安縣詩山鎮成立商會,越年,成立洪瀨鎮商會,民國26年成立南安縣商會,選舉理事長1人、理事13人,傅維銑、洪光林先後為南安縣第一、二任理事長。當年全縣有同業公會22家,會員871人。民國27年,分別在官橋、水頭、石井、豐州、碼頭、英都、大宇、金淘等鄉鎮設8個辦事所。1949年南安解放時,商會停止活動。
民國19年7月,安溪縣在縣城小東街成立城區商會。民國23年7月,成立安溪縣商會,周開遠任常務主席。10月撤銷城區商會。以後,各鄉鎮陸續成立商會。民國25年成立湖頭商會。至民國37年,先後設置仙珠、依新、長坑、蓬萊、龍涓、西坪、官橋、尚卿、溪東、西洋、新康、泰安、寶溪等鄉鎮的商會事務所和10個同業公會。民國時期,商會工作主要是協助縣政府四科(后改建設科)辦理日常工商行政管理事務。1949年8月,安溪縣解放,陸續改組舊式鄉鎮商會事務所。
民國4年,德化縣設置商人公斷處,民國14年,成立縣商會,會長蘇加明。民國期間,德化縣商會歷經8屆董事會更迭,有14個同業公會,商戶300多戶。1949年德經解放時,商會停止活動。
新中國成立后,晉江專區所屬各縣(市)人民政府在接管國民黨縣商會時,組織工商界學習政務院頒布的《工商聯合會組織通則》,對私營工商業者進行遵紀守法教育,整頓舊商會、同業公會和鄉(鎮)商會事務所。1950年起,各縣建立縣一級工商業聯合會籌備委員會。1953年1月22日-----25日,舉行泉州市工商界首屆代表大會,選舉產生首屆執行委員會、監察委員會,宣告泉州市工商聯正式成立,執行主委蔡載經,副主委倪鄭重、劉書侯、馬光宗,秘書長黃啟元。1953----1954年,晉江、南安、惠安、永春、安溪、德化等縣(市)先後建立縣工商聯合會。
1958年11月,為加強對全區工商業者的社會主義改造工作,成立晉江專區工商界加速自我改造促進委員會(以下簡稱促委會),主委蔡載經,副主委5人,委員33人,由全區8個縣(市)工商界人士擔任。1960年4月,晉江專區促委會改稱為晉江專區積極服務加強改造促進委員會,作為省工商聯的派出機構。1961年6月,舉行晉江專區工商界代表會議,代表來自全區10個縣(市)工商界人士。會議選出主委蔡載經,副主委7人,委員33名,由全區13個縣(市)工商界人士擔任。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開始,晉江專區促進會及各縣市並商聯停止活動。
1980年後,各級工商聯組織恢復活動。1981年省工商聯在晉江地區設辦事處,辦事處主任高德川。1986年1月,撤銷晉江地區,建立泉州市,原泉州市改稱為鯉城區。市、縣(區、市)兩級工商組織積極開展商務交流活動,創辦經濟實體,參與地方重大經濟和社會問題的決策協商,發揮人民團體參政議政的積極作用。同月,舉行第七屆泉州市工商聯會員代表大會(延續原泉州市工商聯代表大會屆次),代表由泉州所屬7縣(區)工商界人士組成,大會選出主委倪鄭重,內部機構設組織宣傳、秘書兩個。同時,撤銷晉江地區工商聯辦事處。1988年9月,舉行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泉州市商會第九屆理事會,會長薛天錫。1993年,舉行第八廟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泉州市商會第九屆理事會,薛天錫再次當選會長。1997年,召開第十屆會員代表大會,選取舉產生第十屆理事會,會長許連捷。2001年,召開第十屆代表大會,許連捷再次當選會長。
至2000年,泉州市有工商界會員11855家,基層組織145個。全市實現縣縣有工商聯組織,鎮級商會發展至58個,同業公會發展至54個,規範化的市級異地商會(分會)實現零的突破,已在全國各地建立22個異地分會和外地泉籍商會。www.qzcc.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