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畫紫檀棋局

木畫紫檀棋局

木畫紫檀棋局由遣唐使從中國帶往日本,現保存在日本奈良正倉院,居今約1300年,是世界上現存唯一的唐代棋具。製作棋盤使用了黃金,象牙等珍貴材料,運用了多種唐代工藝,是了解中國古代傢具技藝發展史的重要文物。

規格


木畫紫檀棋局,長49.0cm 寬48.8cm 高15.7cm,由遣唐使從中國帶往日本,現保存在日本奈良正倉院,居今約1300年。棋局紫檀為地,嵌以象牙罫線,縱橫各19道,又鑲嵌有精緻的花眼17個。邊側四面各界四格,其中用染色象牙鑲嵌雉雁獅象駝鹿及胡人騎射、牽駝等形象,華麗細緻。對局之兩側各設有備金環的抽屜各一,中有機關,一方啟閉,對方也同時啟閉,內有木雕龜形各一個,背容棋子。棋子玉質上繪有鳥形,製作精良。抽屜之下便是上沿作花牙子、下有托泥的壼門床座。
正倉院考古記白川集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畫”亦唐代美術工藝,中尚署每年二月二日,即進木畫紫檀尺。法以紫檀或桑木為地,雜嵌染色象牙、黃楊木、鹿角等,巧現人物鳥獸花草及各種圖案,窮極瑰麗,或尤勝於螺鈿。二局之盤、架皆以紫檀為之,棋局表面嵌以象牙罫線,縱橫各十九道,又有木畫花眼四十七個。邊側四面各界四格,中現染色象牙(分淺紅淺綠淺黃諸色)浮雕之雉雁獅象駝鹿及胡人騎射、牽駝諸形象。對局之兩側,附備金環抽屜各一,中設機關,一方啟閉,他方亦如之內有木雕鱉形龜形各一,背容棋子,頗形巧妙。盤架擎柱亦有浮雕之雁鹿,與邊側所現者同。觀此棋局所現浮雕人物,具見唐人之酷嗜西域的趣味。
唐代棋局之制,今世不甚明悉,明·胡應麟嘗據唐人詠棋“十九條平路’之句,疑唐局為十九道,今得觀此局之罫線,可證唐制確為十九道;而柳子厚十八道之言,為用恐不普遍也。雙陸古博戲,始於西印度,流衍曹魏,盛於六朝隋唐之間,宋以後漸衰亡,至今其法殆絕。
日本傳來頗早,有梁武帝天監中(公元五。二一五一九)傳來之說,雖難確據,但隋唐時代必已傳入,故持統三年(公元六八九)有禁絕之令也。自是亦漸衰歇,古法寢失,至今嫻斯戲者甚鮮。僅悉京都寶鏡寺“門跡”(乃親王出家之寺院。)某老尼,尚知其法。往歲錢稻孫先生來此,曾往求之。此局長方形,盤紫檀質,表之東西兩邊,中有月牙形之“門”各一,左右列十二花眼——即所謂之“梁”——乃路數;南北各有一花眼,均以象牙嵌成。盤架今為黃羊木質,上有木畫花鳥文樣,據《棚別目錄》雲,乃后之修補者。觀此局之格制,與明代所傳圖式相同;但所用之“馬”絕殊。
外附“金銀龜甲龕”,乃原貯棋局之箱也;全器為龜甲紋,以耽帽製成。
金銀龜甲龕
外有“銀平脫合子”四,一嵌象形,余作小鳥銜花文樣,分貯“紅牙紺牙撥鏤棋子”計二百五十二枚。
又有“白石棋子”百四十五枚,“黑石棋子’百十九枚。撥鏤棋子,牙質,分紅藍二色,上鏤瑞鳥銜花文樣,蓋棋子中之最精美者也。《獻物帳》稱:此局乃百濟王義慈進於內大臣鐮足者。其來源如此。

歷史


木畫紫檀棋局
木畫紫檀棋局
木畫紫檀棋局出自唐代巧匠之手,由遣唐使從中國帶往日本,是聖武天皇的愛物,至今經歷多次修復。
1986年3月4日,中國胡耀邦總理受日本中曾根首相贈於木畫紫檀棋局複製品,材料造型與收藏在日本正倉院的紫檀棋具原品完全一致。

現狀


木畫紫檀棋局
木畫紫檀棋局
由於我國自唐朝經歷了數次朝代更替,數萬次戰亂,至今已無保存完好的唐代木器。僅依靠文字資料,無法了解我國明朝之前木器的發展細節。

文物價值


木畫紫檀棋局
木畫紫檀棋局
木畫紫檀棋局是唐代木器發展的重要物證,說明我國早期傢具裝飾主要以木畫為主,木雕技藝在木畫的基礎上逐漸出現,在中國傢具發展史上,木畫技藝是與木雕比肩的一大門類。

文物保護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2013年,文物部門在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庫中,有幸發現了與唐代木畫相似的卍字桌技藝,該技藝祖傳七代,傳人極為擅長碎木的運用,同年文物專家將木畫紫檀棋局完整資料交與卍字桌傳人孟繁中。
木畫紫檀棋局
木畫紫檀棋局
2015年春,孟繁中首件木畫棋局完成,對保存和延續我國碎木成圖類傢具技藝做出重要貢獻,填補了我國唐代木器型制與技術的空白。

技藝傳承


木畫紫檀棋局
木畫紫檀棋局
在現存的宋代器物上並未出現木畫技藝,而在清雍正萬字錦地畫桌和紫檀嵌烏木卍字桌上,發現了類似技藝,該技藝稱為卍字桌技藝,由清代工匠孟傳義發明,是在木畫的基礎上加上四面榫卯,設計成力學穩定的圖案,彌補了木畫技藝木塊容易脫落的問題,據此木畫技藝自唐代,由少數宮廷工匠傳繼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