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24條詞條名為劉勇的結果 展開

劉勇

人文旅行家

劉勇,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碩士,曾擔任過《華夏人文地理》、《時尚旅遊》、佰程旅行網等多家旅遊媒體編輯、主編。有十幾年旅遊編輯經驗的他,用四年多時間,來實現自己的山西夢想。這是一段擯棄走馬觀花的旅行,不捨近求遠,不嘩眾取寵,是真正徒步山西的訪古旅行。

人物簡介


劉勇,北京人。歷史學碩士,資深旅遊媒體人,歷任旅遊媒體編輯記者、編輯總監,《漫遊家》特聘主編,人文旅行家。有歷史學的嚴謹功底,豐富的旅遊業經驗,熱愛傳統文化。倡導人文旅行,實踐感悟歷史、知行合一的旅行人生。近年來已走訪山西四分之三縣市區的人文景觀,還在繼續訪古的路上。

主要作品


《發現最美古中國 山西秘境》 機械工業出版社 ISBN:9787111525172
《平遙祁縣太谷旅行指南》 機械工業出版社 ISBN:9787111468462
《山西自助游》第四版 人民郵電出版社 ISBN:9787115331656

山西秘境


為什麼是山西?
劉老師鏡頭下的秀梅山西
劉老師鏡頭下的秀梅山西
劉 勇
很多朋友知道我這些年“泡”在山西,經常這樣問我。
確實,在當下如火如荼的自助游熱潮中,有上千個理由可以把山西排除在外。不過,學業的背景和多年的職業經歷,讓我逐漸看清:山西,正是尋訪傳統文化遺產的“價值窪地”。
前些年我在山西旅行的時候,當地的環境污染、礦難事件接二連三,貪腐窩案全國矚目,文物保護不力,山西儼然正被“妖魔化”。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其實,從更長的時間軸來看,這隻不過是幾十年來的問題,和山西擁有的五千年華夏文明相比,不過是深海上的一層浮萍而已。
在一些表面亂象之下,山西的人文環境竟還保持著難得的原生態,讓人驚嘆的文化遺產遍地都是:
讓人震撼的平遙古城、五台山、雲岡石窟三大世界文化遺產;內外兩道長城環繞晉北,是明長城最密集的地區;
緩緩流向遠方
緩緩流向遠方
中國已知舊石器遺址總數的 50%以上;
已公布的 7批4000多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的10%以上,全國第一;
其中有全國公認僅存的數座唐代木構建築,是現存木建築中最早的;
其中元代和元代以前的木建築 400處以上、佔全國總數80%以上,全國第一;
寺院壁畫和出土墓葬壁畫 25000平方米以上,全國第一;
……
此外還有大量非物質文化遺產遍布各地。
對這些數字不必爛熟於胸,當看到那些瑰麗的景象,產生一份民族歸屬感,為血脈中無法抹去的本源而自豪,就已足夠。每當來到佛光寺東大殿這類早期建築的腳下,我就會感到一種讓人激動不已的氣場。
說到山西的特色,很多人說是“土”。我想,應該再加上個修飾詞——“土得掉渣兒”。那裡有原生態的環境,在太行山和黃河之間的這片黃土地上,古建、民居、手工作坊、地方戲、方言、麵食……毫無雕琢地存在著。“土”是客觀的,是民族的,也是傳統文化的形象反映。這裡說的“土”沒有貶義,相反我覺得親切,真實。山西地域面積不大,傳統文明遺跡遍及各地,在最密集的晉東南和晉南地區,縣、鄉甚至村裡就有多處千年“國寶”。比如在稷山縣馬村,青龍寺元代壁畫和宋金墓群戲曲主題磚雕墓這兩處就相距不到 200米。
五台山、雲岡石窟和平遙古城是山西境內的三大世界文化遺產,在它們身邊也有常被忽略的美景:以五台山外唐佛光寺、南禪寺為代表的台外古寺群;大同城裡的上下華嚴寺善化寺;外長城沿線的密集古堡群;平遙城外雙林寺 2000多尊彩塑、鎮國寺萬佛殿建築和造像……觀賞這些少人關注的國寶,我往往會有意外的收穫——遊人幾乎為零!很多地方都是“個人專場”,除我以外,再無訪客。那一天中午在朔州崇福寺,去吃飯的管理員把我忘了,於是我幸福地被反鎖在古寺里。
當下流行穿越劇,如果真要找穿越的感受,最簡單的就是去山西。在這裡,可以與佛光寺 1200年前的唐代菩薩對視;看600年前廣勝寺水神廟壁畫上的元朝百態;沿著500年前的明代殘長城前行;走進龍門寺,分屬六個時代的殿宇並存至今;登上太行至尊王莽嶺,穿過人工開鑿的掛壁公路,時光機帶我走向峽谷深處的石頭村。
山西沒有光鮮的外表,有時還顯得過於樸素,如古建洗盡鉛華的原木構件,質樸是讓人最踏實的一種美。這就是古中國之美。
獻殿一角
獻殿一角
從黃河之濱蒲津鐵牛到外長城腳下得勝古堡,從太行娘子關關隘到磧口石窯,穿越在山西的我,快樂、驚喜、感悟、幸福。這是地理上的穿越,更是精神上的穿越。有形和無形的遺產在這裡交織,構成無盡的中華文化寶藏。
我看到了寶山一角,發覺還有更多迷人的秘境。在山西的旅行必須和淳樸的當地人民打成一片。背包的路上,我總能遇到各類好心人的幫助,人品爆發:在前往介休途中,長途車售票員主動幫我找車、偏關大卡車司機主動讓我搭車去縣城、長治計程車司機退車費,不勝枚舉。他們幫我認識了山西,也認識了自己。
有人說我是中了山西的“毒”,我說自己是“山西控”。其實這都是歷史的機緣巧合:百年來,中華文明飽受劫難,人文景觀幾乎被摧殘殆盡。而山西被歷史的偶然性選中,成為最後的伊甸園。於是,我不由自主地被這片黃土地深深吸引,在這裡尋找傳統文明的精神和物質碎片,喚醒都市浮華背後塵封的文化記憶。
在山西的人文旅行,讓我感到無窮的正能量,它屬於山西,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如果有更多的人通過我的文字和圖片,產生一份情愫,進而前往山西,了解祖先遺產,激活血脈深處的民族因子,產生對傳統文明的熱愛,那就是我最大的願望。這份情感可能就是我們的文明源遠流長的密碼。
《山西秘境》精彩書評 在中國大地上,山西的位置十分獨特,《中國國家地理》雜誌上的很多文章都曾描述過山西的大好河山。歷史和地理在這裡交匯,為我們保存下無數傳統文化遺產,劉勇先生通過他的旅行,系統展現了這裡的文明精華。文如其人。這本書稿看后讓人感到對中華文明真摯的情感,客觀而實在。細節更迷人,通過作者的記錄,我們走到三晉的溝溝坎坎里,古建、壁畫、古墓、遺址、非遺,看到了眾多迷人的人文美景。——李栓科(地理學家、《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我誠摯地讚許一位陌生學子。劉勇跑山西,連續數年痴心不改。晉省119個縣區,他跑了90多個,有些地方不止跑了一趟,長治地區先後去了三次,猶嘆不足。要問這是為什麼?只因山西不一般。劉勇去過世界上許多地方,無一處像山西這樣,讓他魂牽夢繞,流連忘返。從山西探索中華民族的古遠足跡,集中也真切,“五千年文明看山西”,不是一句空泛廣告,而是精闢的科學總結。劉勇說得對,“山西文史,氣場猶在”,讓我們一道堅定地行走下去。——趙瑜(著名作家,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山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