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壞

詳細解釋

破壞(pò huài),動詞,本意是摧毀;毀壞;割裂使破碎;擾亂;變亂;毀棄;虐襲等。

詳細解釋


1、摧毀;毀壞
其秋,匈奴大入定襄、雲中,殺略數千人,敗數二千石而去,行破壞光祿所築城列亭鄣。——《史記·匈奴列傳
晧(孫皓)初遷都武昌,尋還建業,又起新館,綴飾珠玉,壯麗過甚,破壞諸宮,增修苑囿,犯暑妨農,官民疲怠。——《宋書·五行志五》
大事豈堪重破壞,窮人難與共功名。——宋陸遊《晨起偶題》詩
一張紙又要一箇錢買,則喫你破壞我這家私。——元鄭廷玉《忍字記》第一折
要是到天黑時敵人不佔沙家店,糧食也沒遭到敵人的破壞,或沒破壞完的話,一方面繼續動員群眾疏散,一方面派人到柏樹墕去報告。——柳青《銅牆鐵壁》第十一章
2、割裂使破碎
後世經傳既已乖離,博學者又不思多聞闕疑之義,而務碎義逃難,便辭巧說,破壞形體。——《漢書·藝文志》顏師古註:“故為便辭巧說,以析破文字之形體也。”
方今天下少事,學者得成其業,而章句之徒,破壞大體。——《後漢書·楊終傳》
周道衰,士不知以身為本,而皆以世自名,凡所為立私智,挾污說,無不欲破壞先王之法而卑薄其身者。。——宋葉適《錢則甫字說》
熙寧、寳慶之會,時師破壞經說,其失也鑿;陋儒襞積經文,其失也膚。——清惲敬《敘錄》
3、破損;損壞
寇萊公寢處一青幃二十餘年,時有破壞,輒命補葺。——元張光祖《言行龜鑒》卷二
辟猶破壞之車,既遇險於泥濘,必得良(王良)父(造父)之御,可責望以驅馳。——明徐渭《代胡總督謝新命督撫表》
這船雖有二十三四丈長,卻是破壞的地方不少:東邊有一塊,約有三丈長短,已經破壞,浪花直灌進去。——《老殘遊記》第一回
他用手指輕輕地敲著破壞的桌沿,悠悠地吹起口哨來。——碧野《沒有花的春天》
4、損害;使受損害
破壞人才,國隨貧弱。——嚴復《救亡決論》
我要求你給還我自由,就是請求你別破壞我們。——張天翼《報復》
但如果一個小園中有一堆亂石,就很容易破壞園林之美。——秦牧《花城·海闊天空的散文領域》
5、破除;消除
有文如星宿,飛入我胸臆。憂愁方破壞,歡喜重補塞。——唐朱晝《喜陳懿志示新制》詩
更無巧偽可以破壞成法者。——宋沈作喆《寓簡》卷一
6、擾亂;變亂;毀棄
迪(李迪)雖犯不考,然出於不意,其過可恕。如邊(賈邊)特立異說,此漸不可啟,將令後生務為穿鑿,破壞科場舊格。——宋范鎮《東齋記事》卷一
待其敝且變,而急思所以救之,恐異日之破壞條例,將有甚焉者矣。——清龔自珍《明良論》
故其對於北方學派,有吐棄之意,有破壞之心,探玄理,出世界,齊物我,平階級,輕私愛,厭繁文,明自然,順本性,此南學之精神也。——梁啟超《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三節
街是啞然的,許多人生存的街毀掉了,生活秩序被破壞了,飯館關起了門。——蕭紅《放火者》
7、在力學中,指材料變形過大或喪失對外的抵抗能力。
這種現象稱為破壞。破壞時的應力稱為破壞強度。

相關詞語


【近義詞】毀壞
【反義詞】建設、保護、愛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