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2條詞條名為南陽鎮的結果 展開
南陽鎮
隸屬於福建壽寧縣
南陽鎮,古稱“漁溪”,歷史悠久,人傑地靈,位於福建省壽寧縣城的東南部,是閩東著名的老區鄉鎮之一,也是壽寧的一大重鎮,素有“壽寧好南陽”的美譽。下轄20個村委會,
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12627公頃,常住人口19600人。南陽地勢平坦,海拔高度相對不高,土地肥沃,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雨量充沛。
南陽鎮古代泛稱漁溪,后以境北之高峰南山頂山南開闊的漁溪盆地,取名南陽。盆地內村落星羅棋布,古有“漁溪三十六村”之稱。由於地勢相對平坦,水熱適中,宜林宜農,自古以來教育發達,人文昌盛,商品經濟活躍,素有壽寧的魚米之鄉和“壽寧好南陽”之美譽。壽寧未建縣前,南陽鎮轄地隸屬長溪縣西鄉十三都,稱小漁溪地。明景泰六年(1455年)壽寧建縣,南陽鎮隸屬壽寧。民國前設都、圖、甲建制。建國后,初時全縣分五個區,南陽劃分為第五區。1965年撤區並社,南陽區改為南陽人民公社。1984年社改鄉制,南陽公社改為南陽鄉。1993年撤鄉建鎮。南陽鎮政府住址:南陽村南新街6號。
區域地圖
南陽風景秀麗。境內有南山頂、金雞山、龜湖等風景區和眾多的古寺廟,吸引了許多遊客。
南陽鎮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雨量充沛。全鎮平均海拔520米。年平均氣溫17。C。年平均降水量2021毫米。降雪多數出現在12—3月份。年平均無霜期241天。年平均日照1750個小時。主要農產品是水稻、甘薯、馬鈴薯、茶葉、花卉、板栗、油萘、中華壽桃、黑李、無核柿等。中藥材有太子參、白朮、杜仲、銀杏等。主要礦產有鐵礦、白雲石、花崗岩、明礬石等。
南陽鎮位於壽寧縣東南部,距縣城12公里。地處東經119。35',北緯270。23’。東鄰犀溪鄉,西毗清源鄉,北接鰲陽鎮,南界福安市上白石鎮、范坑鄉。是壽寧縣經濟、文化、教育、交通重要的組成部分。轄南陽、官洋、洋邊、花嶺、溪南、秀洋、東吉洋、壩頭、鐵場、含溪、院洋、山坑、下洋仔、含頭、官路、石鼓、龜嶺、下房、赤陵洋、南岔20個村民委員會。土地總面積126平方公里,全鎮總人口2.82萬人。
書記:王登振
鎮長:葉寶元
人大主席:龔友長
副書記:林峰、龔濟生、龔文(掛職)
紀委書記:鄭成清
黨委委員:黃磷寧、劉艷欣
人武部長:毛財華
副鎮長:夏成振、高小丹、劉乃伙、范信斌(掛職)
人大副主席:龔桂琴
南陽鎮是壽寧縣除縣城外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2006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29986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7800萬元,農業產值11958萬元,財政收入79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938元。農業經濟全面發展,以茶葉、竹木玩具、水果、食品、中藥材、花卉為主的特色產業,初步形成規模併產生效益,茶葉、竹木玩具等龍頭企業有效拉動了地方農副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工業經濟迅速增長。2002年福建壽寧閩浙邊界工業園區(2006年更名為福建壽寧工業園區)的創立,為壽寧縣的招商引資和南陽鎮的經濟騰飛增添了無限活力。目前,工業園區已入駐企業23家,建成投產20家,以木竹工藝品、農副產品加工為主,其它產業為輔的經濟生態型工業園區以初建規模。
“城囿萬山之中,形如釜底。”這是昔日壽寧縣城局促、逼仄的真實寫照。地域條件的制約,使得長期來壽寧縣城難以做強做大,發揮其應有的龍頭示範和輻射帶動作用。2007年以來,新一任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在謀划全縣更好融入“海西”和“環三”戰略中,就縣城發展,提出了“小縣大城關”的目標定位,並立足實際,確立了東擴南移、打造“一城兩區”的規劃構想和發展“路線圖”:在開發建設縣城鰲陽東部新區的同時,把南陽作為縣城有機組成部分,納入縣城總體規劃,以鰲陽為政治中心、南陽為經濟中心,構建“一城兩區”格局,拓展城關規模,優化城關布局,增強城關綜合承載能力和工業集中區能力,形成主體功能突出、輻射範圍廣、帶動能力強的發展核心,帶動整個縣域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作為壽寧縣“一城兩區”規劃中的重要一環,南陽新區規劃面積9.98平方公里,計劃總投資150億元。結合自然山體水系,整個新區按照“一心、三軸、八組團”的布局結構進行規劃,即建設一個由行政辦公、商業金融、文體娛樂、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設施所構成的綜合服務中心;結合保留大片綠地、生態水系和城市道路,精心組織“兩縱一橫”三條生態綠軸;將新城劃分為居住、工業、旅遊度假和相關配套服務等八個相對獨立的組團,總體上形成“萬畝園林山水新城”和“萬畝工業園區”兩大布局。到“十二五”末,萬畝工業園區全面建成后,園區年工業總產值可達500億元,創稅8億元以上。
南陽鎮地靈人傑。明清時期,有洪武二十四年(1391)直隸虹縣大使龔柏,有明正德年間廣東順德知縣龔世祿,有任過廣東知府同知的張資。革命戰爭時期,有任過壽寧縣委書記的王芝祥,浙江泰順縣委書記的王陶生(解放後任壽寧縣副縣長),福壽中心縣委游擊隊司令員(後任福安專區副專員)許威福建省人大代表,全國勞模王勤仕(曾任南陽村村民主任,支部書記,南陽義務消防隊指導員)南陽鎮是一塊紅色的熱土。三十年代,葉飛、粟裕、範式人、劉英、曾志、葉秀蕃、許威等一批革命前輩,在崗壟一帶成立根據地,建成閩東革命的大後方,展開了艱苦卓越的游擊鬥爭,在閩東的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全鎮有革命烈士224人。
南山雲海
壽寧南陽元宵節
2013年1月,省政府賦予南陽鎮省級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試點政策(閩政辦函〔2013〕1號)。壽寧縣委、縣政府決定,將該項目作為壽寧縣構建“兩鎮同城”大城關格局的重要載體,力爭通過3至5年努力,與壽寧縣城關構成“一城兩區,兩鎮同城”新格局。
試點小城鎮建設自啟動以來,按照“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並重”的思路,以基礎設施建設和招商引資為重點,完善規劃設計,狠抓要素保障,促進產業發展,帶動人口聚集,取得了初步成效。
總體規劃面積12平方公里。以“一心”(即中心鎮區綜合服務中心),“兩軸”(指依託高速路連接線(南陽大道)和溪南路、漁溪大道分別形成的兩條城鎮產業發展軸,發揮著向南、北方向傳遞區域輻射作用的功能),“三組團”(指中部城鎮核心發展組團、西部工業組團和東部產業組團等三個功能組團)為空間結構布局,編製《壽寧縣南陽鎮總體規劃(2013-2030年)》。城鎮規模:近期(2015年),鎮區人口發展規模為2.2萬人,建設用地規模約2.8平方公里;中期(2020年),鎮區人口發展規模為3.6萬人,建設用地規模約4.4平方公里;遠期(2030年),鎮區人口發展規模為6.0萬人,建設用地規模約6.8平方公里。
壽寧南陽元宵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