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學批判學派
傳播學批判學派
傳播學批判學派是20世紀60年代以後在西歐一些國家形成的傳播學研究學派。批判學派受德國法蘭克福學派影響較大,對現存的傳播制度持批判立場。批判學派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學者群體,其內部又分為各種流派。批判學派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美國傳播研究的缺點,而且能從另一個角度對複雜的社會傳播現象進行全面的考察。但其觀點也經常有失偏頗。
傳播學教程
主要流派有:
文化研究學派
政治經濟學派
“意識形態霸權”研究
以普蘭扎斯等人為代表,主要通過內容分析來揭示媒介作為意識形態工具所起的作用。在研究方法上,批判學派反對美國主流學派的經驗主義和行為科學的方法,重視哲學、歷史學、政治經濟學和語義學的分析方法。
特點;1,他們都對現行的資本主義制度持否定和批判態度。2,他們更多將傳播理論和社會理論集合在一起,著重考察與社會結構和意識形態相關的宏觀問題。3,批判學派在方法論上以思辯為主,反對實證主義態度,具體到探討大眾傳播的社會作用時,批判學者認為,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中,“促銷文化”已成為一般傾向,大眾傳媒如何表現和強化這一傾嚮應成為重要課題。
(1)他們對現代社會持批判態度,認為現代社會中,“促銷文化”已經極為常見,甚至成為了一種傾向,大眾傳媒是如何表現和強化“促銷文化”的成為重要的課題;
(2)傳媒以何種方式和手段剝奪了人們的權利和自由,應當成為研究的焦點;
(3)用何種方法和途徑來使人們被剝奪的基本價值得以恢復,乃是研究的目的。
麥克盧漢
他們大多在美國主流文化中影響不大,其中一些人後來回到歐洲(例如阿多諾,Adorno,T.)。但是他們在美國還是培養或影響了一批新的批判學派學者,使得連續出現關於美國媒介文化研究的著作,主要討論大眾傳播的"內容"在社會文化意義上的“效果”,進而對整個社會結構的影響。他們認為,娛樂與新聞已經不可分離,特別在電視中,只有娛樂節目才能使新聞得到銷售。這方面的代表人物,早期的例如C.米爾斯(Mills,代表作《權力精英》the power elite,1956)、B.羅森伯格(Rosenberg)、D.布爾斯廷(Boorstin)等等。他們注重大眾傳播的“內容”對“效果”問題的研究,通過批判性的考察傳播效果而闡述了媒介如何發生作用,如何影響受眾的思想。
20世紀70-80年代從各方面審視傳播現象的批判學派代表中,較為激進的如J.阿特休爾的《權力的媒介》,而最為“激進”的是H.席勒(Schiller)的一系列著作,他提出了媒介帝國主義理論,代表作是《大眾傳播和美國帝國》,其他著作還有《思想管理者》(1973)、《傳播與文化霸權》(1976)等。其他批判學派的代表人物還有H.甘斯(Gans,代表作《什麼在決定新聞》deciding what's news,1979)、J.凱里(Carey)、T.吉特林(Gitlin)、M.里爾(Real)、L.格羅斯堡(Grossberg)等等。
20世紀60年代,加拿大學者麥克盧漢(McLuhan M)從媒介技術和文化角度提出一系列新的觀點。如果從研究方法的角度看,他不同於美國的經驗主義學派,但與批判學派的觀點差距也很大。批判學派是從大眾媒介的內容及其控制對於整個社會的影響,著手進行研究的;麥氏是從大眾媒介工具本身、尤其是廣播電視等電子傳播工具對人的認識及人類的社會作用,著手進行研究的。
就研究方法而言,早在20世紀40年代L.林德就對經驗主義的研究偏向提出了問題:“堅持它的人通常將自己置於現行的體制之中,暫時接受它的價值和目標,從事收集數據和描述趨勢這些工作……時間是漫長的、數據總是不會完整,形勢不斷在變化,當‘客觀的’分析家在情況中發現更多的應記錄東西時,他就會被更深地拉進假設的網路中,從這種假設出發,他正在研究的體制假裝在運轉。”當經驗主義傳播學深入證明一些假設的時候,例如色情和暴力的電視鏡頭是否會對青少年造成不良影響這樣的研究項目,批判學派的觀點不在於證明是或否,而認為即使數據證明無害也無意義,因為這是要靠價值觀來解決的。數據在這裡無能為力,科學的數據只能客觀地發現存在什麼,但不能表示應該存在什麼。
歐洲學者的研究涉及到大眾傳播的,有一部分是專門研究大眾傳播的學者,例如英國的R.威廉斯(Williams,著有《傳播學》)、S.豪(Hall,著有《制碼/解碼》Encoding/Decoding)、N.加恩哈姆(Garnham,發表過論文《關於大眾傳播政治經濟學的貢獻》For a Contribution of Political Economy of Mass Communication)等。
獄中書簡
他們的著作自成體系,相當艱深,從不同視角對當代傳媒的權力體系和大眾文化的商業化傾向進行了分析性的批判。如果一定要再劃分一下,可以有德國的法蘭克福學派、英國的政治經濟學派和文化學派、法國的結構主義和符號學、地中海沿岸學派等等,但是界線劃分得並不十分清晰。
西方馬克思主義是傳播學歐洲批判學派的主要學理基礎之一,當代還有一些對西方馬克思主義補充、修正的“后馬克思主義”,觀點較為紛繁。以下是批判學派的幾個主要的理論研究視角:
1,政治經濟學(political economy)批判的觀點。這方面的研究主要從經濟基礎來說明大眾傳播的性質,著重指出了媒介工業如何受制於資本主義經濟體制的各種權力,從媒介所有權、經濟結構探討各種媒介現象。這一點是歐洲批判學派的要點,如凱。米勒所說:“對批判學派的學者而言,再沒有比權力更重要的概念了。權力控制及支配等問題是所有批判理論——不論是有關經濟的、社會的還是傳播的理論——的中心。”
2,文化工業論和非真實意識論(cultural industry theory and false consciousness theory)的觀點。這方面的研究認為,媒介的意識形態具有決定受眾觀念的作用,以文化工業的形式出現的媒介,往往掩蓋了它們這方面的本質。人們很難知覺自己所相信的意識形態正在奴役自己,偶有反抗,也會被既定的意識形態所壓抑。如一些批判學派的學者所說,意識形態不僅僅是一種態度或信仰,它還“構建我們的思想,控制我們對現實的理解”。意識形態幫助人們理解什麼是存在的,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可能的。
3,主流意識形態分析(dominant ideological analysis)的觀點。這方面的研究主要想說明:大眾傳播如何以間接的、無意識的方式,透過傳播結構、專業理念或例行業務,不斷複製著主流意識,從而成為統治者統治的一個環節。
4,唯名論(nominalism)和多義性(polysemy)研究的觀點。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對反映意識形態的流通符號,進行內在涵義的分析。研究者認為,統治的權力結構不僅存在於政治經濟或意識形態領域,也存在於日常流通的生活符號中。權力的存在是多面向的,各種符號的涵義也是多樣化的,需要探討日常生活情境、媒介使用和意義建構之間的聯繫。
給批判學派提供相對具體的理論基礎的主要人物,首推義大利共產黨的領袖葛蘭西(Gramsci,A.1891-1937),他1926年被義大利法西斯逮捕,判刑20年,在獄中寫作了長達4000頁的筆記手稿,對以往革命活動進行了總結和反省。其中,他提出的“文化霸權”(cultural hegemony)理論對於後人分析社會,提供了一種宏觀的基本認識的切入口。
當代為批判學派提供了理論基礎的學者中,下面的幾位較為著名:
福柯
英國文化學家S.豪(1931年出生於牙買加)被視為批判學派的又一個當代理論來源。1985年國際傳播學年會上批判學派的主要發言人就是豪,引起很大的轟動。他從宏觀文化學角度,提出了媒介建構社會知識、形成規範和反應價值、塑造共識和提供“合法性”,從而扮演意識形態的連構(articulation)角色。這對於批判學派的文化分析,提供了一種思路。
法國當代哲學家福柯(1926-1984)的廣義文化符號分析方法,對於從分析角度入手研究大眾傳播,影響巨大。他通過一系列具體分析的實例,實際上認為權力廣泛分佈於知識、交往辭彙之中。意識形態泛化,並且形成“權力/ 知識”的對應。由於權力潛在於知識中,因而當人們更了解自己和控制自己時,也更被了解和控制。
德國哲學家哈貝馬斯(1929-)屬於第三代法蘭克福學派的代表,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理論大家,著作等身。他提出的合理的交往的理念,以及質疑媒介商業化、從而提出的“公共領域”的概念,對於批判學派分析、區分媒介發揮作用的領域,提供了啟示性的思路。
美國傳統學派
①維護現行的社會制度傳播制度 ②為大眾傳播媒介充分實現政治、經濟、軍事功能服務 ③實用性、經驗性明顯。
歐洲批判學派
①從哲學、社會學質化分析角度探討傳播與社會結構各要素之間的關係。 ②利用對現有的傳播狀況的研究改變既有事實社會變化。
美國傳統學派
①關於如何傳播、如何有效傳播之類的問題。②致力於尋求傳播活動自身規律 ③落腳點在傳播效果和受眾(微觀) ④更直接、更有效地服務於實踐。
歐洲批判學派
①關心為誰傳播之類問題 ②傳播體制的研究,傳播者和傳播與社會結構各要素的關係(宏觀) ③落腳點在傳播意義上。
美國傳統學派
主要採用社會學、心理學等方法強調定量分析,注重實證經驗微觀。
歐洲批判學派
主要採用哲學、社會學、政治經濟學、文化研究等方法,強調定性分析,不排斥定量分析、注重思辯、理論宏觀、全面。
美國傳統學派
資本主義是多元社會、只要實現多元利益的協調與平衡即可消除社會矛盾,認為媒體可以幫助改進社會問題資本主義制度。
歐洲批判學派
傳播制度本身並不合理,大眾傳媒本質是少數壟斷資產階級對大多數人實現統治的意識形態的工具,必須批判。
哈貝馬斯
傳播學批判學派,特別是美國國內的的一些這方面的著作,是在西方經濟高度發展的條件下產生和發展的,它主要針對的是傳播業中的缺陷,在表現自由的環境中,提出的批判是深刻的和尖銳的,其中有些觀點特別激進,帶有相當的烏托邦特徵。但是它對於遏制傳播業過分的發展偏向,是有一定抑制作用的,甚至是一種必要的學理性的監督。
對美國而言的歐洲以其他學科研究為主的大家(例如現在較著名的福柯、哈貝馬斯、布爾迪厄等等),他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視角,對於經驗主義傳播學的缺陷,在學術上恰恰給予了相對應的補充,並且也產生了較大影響,使得現在的主流傳播學,不知不覺地借鑒了不少批判學派的研究視角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