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郁孤台的結果 展開
- 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點
- 歌曲郁孤台
郁孤台
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點
郁孤台位於贛州城區西北部賀蘭山(別名:田螺嶺)頂,海拔131米,是城區的制高點,贛州宋代古城牆自台下逶迤而過,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12月列為第一批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點,因坐落于山頂,以山勢高阜、郁然孤峙得名。
![郁孤颱風景照](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d/e/mdeaacb4ba7d20f695d148451c94c3548.jpg)
郁孤颱風景照
創建年代史籍未詳,但距今最少有1200多年的歷史。清同治《贛縣誌》記載:“郁孤台,在文筆山,一名賀蘭山,其山隆阜,郁然孤峙,故名。唐李勉為州刺史(江西觀察史),登台北望,慨然曰:‘余雖有不及子牟,心在魏闕一也,郁孤豈令名乎?’乃易匾為望闕。”宋紹興十七年(1147年)仍名郁孤台,並在台北增建望闕台。滄海桑田,郁孤台屢經廢興。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1959年修復。1982年3月拆除。1983年6月在原址大致按清代格局重建,次年9月建成,三層,高17米,仿木鋼筋混凝土結構,佔地面積300平方米。著名書法家、原全國書法協會主席舒同為台題額。1996年,國家主席江澤民沿京九線視察來到贛州,也曾登臨郁孤台。
辛棄疾是開一代詞風的偉大詞人,也是一位勇冠三軍、能征善戰、熟稔軍事的民族英雄。已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瑰寶;而他作為南宋朝廷大臣而寫的一篇文章《議練民兵守淮疏》,則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對戰爭形勢的精闢入里的深刻分析和鮮明而又具體的對策。這篇應用散文感情熾熱,構思縝密,層層深入,有理有據,語言也精確、簡潔。文章僅用了六百餘字,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不枝不蔓,一氣貫通,有情況、有分析、有措施、有預測、字字落到實處,質樸無華,明曉暢達。一位豪邁曠達的詞人,根據不同的文體的需要,能夠寫出如此嚴謹、樸實的應用文,可見一位大手筆,在寫作中是不能囿於一個狹窄天地中的,應該熟練地掌握幾套筆墨,既有自己喜愛的體式,也能按不同要求寫出不同體裁、不同風格的別類文章,就如同功夫高深的武術家,雖擅長一種兵刃,但對其他武器也能舞動一樣。辛棄疾就是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文體,從不同方面來表達了他慷慨激昂的愛國感情,反映出憂國憂民“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的壯志豪情和以身報國的高尚理想。(節選自《應用寫作》1998年第1期,《詞壇巨擘公文高手——讀辛棄疾<議練民兵守淮疏>》)。
郁孤台辛棄疾的這首《菩薩蠻》詞,作於他擔任江西提點刑獄時。1129年,金兵侵擾江西,殘殺百姓,使這一帶遭受極大破壞。辛棄疾在江西任職期間,曾登過郁孤台,想起發生在這裡的那場歷史悲劇,撫時感事,情不能已,於是題寫了這首詞。
郁孤台下,贛江之水滾滾流去。辛棄疾似乎從這江水中,看到了抗金志士悲憤的淚水和逃難百姓痛苦的淚水。詞人把“清江水”和“行人淚”聯繫在一起,以水寫淚,表達了幾十年來國破家亡的深深悲痛和無比憤恨。此時此刻,詞人年華流逝、壯志未酬的悲憤淚水,也流進到浩浩的贛江里,匯入到“行人”的淚水中。詞人禁不住在台上遠望西北方向的故都,遠望中原大地的故土,但可惜的是,重重山巒擋住了視線。長安,本是唐朝的都城,這裡代指北宋的京城汴京。“望”這一動作,很好地表現了詞人關注國事的愛國情感,表現了他對中原民眾的深切同情,表現了他對苟且偷安的南宋統治者的批評。
![郁孤台](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b/d/mbd33381f818649680a040d4903327718.jpg)
郁孤台
![郁孤台[名勝古迹]](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b/5/mb55995cf3f68c85bc484d1ecb6c28aa0.jpg)
郁孤台[名勝古迹]
八境見圖畫,郁孤如舊遊。
山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
日麗崆峒曉,風酣章貢秋。
丹青未變葉,鱗甲欲生洲。
嵐氣昏城樹,灘聲入市樓。
煙雲侵嶺路,草木半炎洲。
故國千峰處,高台十日留。
他年三宿處,準擬系以舟。
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文天祥任贛州知州。任職贛州期間,文天祥登臨郁孤台,憂國憂民之情湧上心頭,遂吟成《郁孤台》一詩:
![郁孤台](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c/5/mc5a4bd5f3d1b859a1294c383de49b15f.jpg)
郁孤台
並天浮雪界,蓋海出雲旗。
風雨十年夢,江湖萬里思。
倚欄時北顧,空翠濕朝曦。
在題詠郁孤台的眾多詩詞中,尤以南宋愛國大詞人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一詞最為著名,傳誦千古。辛棄疾於淳熙二年(1175年)在贛州就任江西提點刑獄。同年寫下這首“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慨”的詞:
![郁孤台[名勝古迹]](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9/6/m96b7a5afec78031bd2f415201a168675.jpg)
郁孤台[名勝古迹]
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
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
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聞鷓鴣。
1965年6月,當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登台遊覽,反辛詞意留詞一首,為郁孤台增添了新的意境:
![郁孤台[名勝古迹]](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d/4/md4da87060b4585daa4d407f73a0d3595.jpg)
郁孤台[名勝古迹]
遍地盡杉松,泱泱綠化風。
十年樹木計,前景在眉睫。
決戰勝天公,江流不再紅。
樓以詩顯,詩以樓傳。遊覽郁孤台並留有詩作的,有宋代的“江西詩派”開創者黃庭堅,江湖詩派劉克莊、戴復古,宮廷詩人康與之,明代詩人劉崧、李夢陽、謝榛,哲學家王陽明,戲劇大師湯顯祖,清代著名詩人王士禎、朱彝尊等。
廣州市:廣州—華南快速幹線—京港澳高速—街北高速—大廣高速—贛州繞城高
速贛州南收費站下—新贛州大道—長征大道—到達郁孤台附近。
![郁孤台](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2/9/m2972e6be0159a89ab7a4c867db111c1c.jpg)
郁孤台
佛山市:佛山—廣佛高速—廣州環城高速—華南快速幹線—京港澳高速—街北高速—大廣高速—贛州繞城高速贛州南收費站下—新贛州大道—長征大道—到達郁孤台附近。
中山市:中山—深羅高速—廣澳高速—南沙港快速—廣州環城高速—華南快速幹線—京港澳高速—街北高速—大廣高速—贛州繞城高速贛州南收費站下—新贛州大道—長征大道—到達郁孤台附近。
東莞市:東莞—莞深高速—增從高速—大廣高速—贛州繞城高速贛州南收費站下—新贛州大道—長征大道—到達郁孤台附近。
深圳市:深圳—梅觀高速—莞深高速—增從高速—大廣高速—贛州繞城高速贛州南收費站下—新贛州大道—長征大道—到達郁孤台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