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正
首都師範大學教授
李克正,男,1949年4月18日生於南京,現為首都師範大學教授。
李克正,男,1949年4月18日生於南京, 現為首都師範大學教授。1985年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獲博士學位, 畢業后在美國芝加哥大學任狄克森講師兩年, 回國后在南開數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和首都師範大學任教。曾中、短期訪問日本、法國、美國、英國、瑞士、越南、韓國及台灣地區等。曾被邀請在日本數學會年會做1小時特別講演。為數學天元基金的發起人之一,曾任數學天元基金學術領導小組成員八年, 並負責人才培養項目。目前為中國數學會教育委員會委員, 中國科學等雜誌的編委, 《中學生數學》雜誌主編, 中科院數學機械化中心等學術組織的委員和南京大學等學校的兼職教授, 美國數學會會員。
在高中一年級時,李克正由於“文化大革命”中斷了學習,爾後於1968年到蘇北泗洪縣插隊近7年,於1975年到南京鋼鋸廠工作。在完全沒有受到過大學本科教育的條件下,他於1977年底同時考取中國科技大學和復旦大學的研究生,此後到中國科技大學數學系學習。
1979年10月,他被中科院公派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數學系讀研,1980年入學后,不久即破格獲獎學金,1985年5月獲博士學位。
他的博士論文後來發表於最有影響的雜誌之一 Mathematische Annalen 上 (見 [1]),菲爾茲獎獲得者 Faltings 親自為該文撰寫評論(見 1989 年的 Math. Review)。畢業后,李克正受聘到芝加哥大學任狄克森講師(L.E. Dickson Instructor)。在美國經濟景氣,工作機會很好的情況下,為發展我國的的代數幾何學科,於1987年7月毅然回國。
回國后,李克正先在天津南開數學研究所工作,1988 年與程民德、吳文俊、胡國定、谷超豪、馮康、王元、楊樂、齊民友、堵丁柱十名學者共同發起“21 世紀中國數學展望”會議,提出“在 21 世紀數學率先趕上世界先進水平”的目標,國家教委主任李鐵映和陳省身先生在會上做了重要報告。此後在中央和各、有關部委的支持下,建立了數學天元基金,這一會議和天元基金的建立對此後我國數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李克正曾任數學天元基金學術領導小組成員八年。1989年1月,李克正回到中國科學院,在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 (現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工作至2005年,此後到首都師範大學工作。
在此期間,他主持和參與主持了很多全國性或國際性的學術活動,包括
1989-1990 年的南開代數幾何年;
1991 年的全國代數幾何討論班(北京);
1996 年的全國算術代數幾何講習班(黃山);
1998 年的數學暑期學校(南京,並授課);
1998-2005八年的中科院晨興數學中心算術代數幾何研討班 (每年舉辦6個月) 等。
此外還曾多次在全國性的講習班和研討班講學及參與中、小學數學普及和競賽,擔任中國數學會交流委員會委員和組織委員會委員,多個學術刊物的編委(數學通報, 數學學報, 系統科學與數學,中國科學等),多個學術組織的成員(中科院數學委員會副組長,國家教委數學暑期學校學術委員,北京市數學學科評審組成員,中科院晨興數學中心、數學機械化研究中心等機構的學術委員等)和多個學校的兼職教授。
在此期間,李克正在群概形作用論方面的工作(見 [2])奠定了幾何表示的基礎。他與著名學者 F. Oort 合作,在多位傑出數學家的工作的基礎上,歷經近 10 年的時間,系統地解決了超奇阿貝爾簇的分類和參量空間結構問題,並寫成專著作為最權威的專著系列 Springer Lecture Notes in Mathematics 之一出版(見 [4]),成為該方向最有影響的專著。該書出版后引出很多後續的工作,書中有些猜想和問題現在已被徹底解決。除此之外,李克正還做了其他多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代數幾何(見 [6], [7], [15])、復幾何(見 [12])、力學(見 [14])數論(見 [17])等方面的工作。
李克正工作照及部分著作封面
李克正致力於算術代數幾何學科的發展,主持了新學科建設、教學系統的改革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他在多項學術活動中系統地講授了多個學科前沿的課題,並寫出交流講義(見 [3], [8], [9], [13]),這些講義已成為重要的教材和參考書。在人才培養方面他也花費了很大的精力,培養出多名質量很高的碩士和博士,並出版了多部研究生教材(見 [5], [11], [16])。其中《交換代數與同調代數》([5]) 在出版后被國內外多個學校 (如四川大學、青島大學、美國加州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等) 用作研究生教材和參考書。著名代數學家、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教授T.Y. Lam評價說, 該書是該方面的參考書中內容非常豐富且寫得最為精鍊的。
李克正自回國以來一直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或數學天元基金重點項目參加者,並曾主持多項中科院基金項目,包括擔任一項重要方向項目的首席科學家。目前在首都師範大學已指導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30餘名。
[1]K. Li: Classification of supersingular abelian varieties. Math. Ann.283 (1989), 333-351
[2]K. Li: Actions of group schemes (I). Compos. Math. 80 (1991), 55-74
[3]李克正: 《群概形及其作用論講義》(1996)
[4]K. Li \&\ F. Oort: Moduli of Supersingular Abelian Varieties,LNM 1680. Springer (1998)
[5]李克正: 《交換代數與同調代數》,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教學叢書, 科學出版社
(1998),第二次印刷(1999)。(該書曾被美國加州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等學校採用為
教學參考書,並被評價為該方面的參考書中內容非常豐富且寫得最精鍊的。)
[6]K. Li: Automorphism group schemes of finite field extensions.
Max-Planck-Institut f\"ur Mathematik Preprint Series 2000 (28)
[7]Ke-Zheng Li: Push-out of schemes and some applications. Max-Planck-Institutf\"ur Mathematik Preprint Series 2000 (29)
[8]李克正:《參量空間理論講義》(2001)
[9]李克正:《晶體上同調初步》(2003)
[10]李克正:《李群與李代數講義》(2003)
[11]李克正:《代數幾何初步》, 大學數學科學叢書-2 (為數學天元基金支持的叢書), 科學出版社 (2004)
[12]Ke-Zheng Li: Vector fields and automorphism groups. 2004 代數幾何學シソポジューム記錄 (2004), 119-126
[13]李克正:《作為參量空間的志村簇》(2005)
[14]Equations of Rigid Body Dynamics and Global Solutions, preprint (2006)
[15]Ke-Zheng Li: Quotients of Actions by Linear Group Schemes, preprint (2006)
[17]Kezheng Li: A Geometric Proof of Mordell's Conjecture for Function Fields(arx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