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灣大橋賦

杭州灣大橋賦

杭州灣大橋賦,即《杭州灣大橋賦》,2007年四月十三日發表在《浙江日報》,是篇經典的辭賦作品,作者-是當代著名辭賦家、駢文賦開創者、浙東刀客---周曉明先生。這篇賦一韻到底,氣魄宏大,實詠橋之佳品,賦體之妙文。

作品原文


杭州灣大橋賦周曉明
滔滔東海,波翻浪涌;巍巍大橋,氣勢壯氣壯。夫杭州一灣,控江帶海,扼錢塘之咽喉;列島分疆,處東南之形勝。
江南自古繁華,山明水秀;吳越向來富庶,地沃民豐。今中華復興,神州崛起。政清人和,國強財雄。經濟發展,日新月異;基礎建設,首當其衝。
變天塹為夷途,遏橫流為中川。橫空出世,驚詫龍宮。三十六公里,長度乃世界之最;百多億投資,工程為全國之重。數字化控制全球領先,現代化管理世界一流。熔科技為工藝之內,融美學於建築之中。高眺若蜿蜒長龍,遠望如斜鋪彩虹。晨曦朝暉,紅霞與紫霧鬥彩;暮靄夕景,雲影和海光爭榮。海中平台,休閑觀光佳處;引橋圃苑,花草景觀靚容。經典設計,巧奪天工。無限妙景,盡收眼中。
橋史悠悠,江水濤濤.。魯班為人間巧匠,趙州橋名傳千古;茅公為橋樑專家,錢塘橋聲噪海內。鐵索橫江,瀘州城內一景;玉人吹簫,二十四橋明月。江東難返,楚霸王烏江之嘆;大業未遂,魏武帝赤壁之恨。往事匆匆,歲月崢嶸。飛江跨海,越阻凌空。促兩岸經濟於騰飛,惠三地城鄉於興隆。增光添彩,顯中華之精神;揚眉吐氣,長民族之威風。
壯哉!斯橋,創人類之奇觀;
偉哉!中華,拓萬世之偉功。
(2006年著於大橋通車之前,此文獲中國交通部橋樑文化徵文大賽三等獎、並發表在《浙江日報》《寧波商報》《東南商報》)

背景資料


杭州灣,位於中國浙江省東北部。錢塘江注入,灣口寬約95千米,海寧一帶僅寬3千米。灣底的地貌形態和海灣的喇叭形特徵,使這裡常出現涌潮或暴漲潮。杭州灣以海寧潮(錢塘潮)著稱,是中國沿海潮差最大的海灣,灣外為舟山群島
杭州灣大橋,是一座橫跨杭州灣海域的跨海大橋,它北起浙江嘉興海鹽鄭家埭,南至寧波慈溪水路灣,全長36公里,建成后將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比連接巴林沙特法赫德國王大橋還長11公里。
杭州灣大橋2002年經國家計委批准立項,2003年6月8日奠基,2003年底全面開工建設,預計2008年底完工並於2009年通車。是目前世界上再建的最長的跨海大橋,大橋位於我國改革開放最具活力、經濟最發達的長江三角洲地區。
大橋總投資預計超過160億人民幣,其中大橋36公里,118億;北岸連接線29.1公里,17億;南岸連接線55.3公里,34億。大橋橋寬33米,為雙向六車道,設計時速100公里,設計使用壽命100年以上。大橋設有南、北兩個航道,其中北航道寬325米,高47米可通航3萬5千噸級船舶;南航道寬125米,高31米可通航3千噸級船舶。在離南岸約14公里處,設計有一個面積達1.2萬平方米的交通服務救援海上平台,同時也是一個旅遊休閑觀光平台。
大橋建成后,仍然會受到氣候,海洋地質條件的影響。(1)氣候因素:風暴潮錢江潮對大橋施工造成影響;特殊季節的溫濕度條件影響大橋的正常進度;夏季突降暴雨或冬季暴雪增強施工難度。(2)地質因素:海底地質條件如沉積物狀況和岩層硬度、承載力影響大橋橋墩的建設;海底物質的運移對施工造成困難。

歷史意義


杭州灣跨海大橋,有重大價值:有利於杭州灣地區城市主動接軌上海,擴大開放,推動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合作與交流,提高浙江省對內對外開放水平,增強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有利於完善長江三角洲區域公路布局及國道主幹線,緩解滬、杭、甬高速公路流量的壓力;有利於改變寧波市交通末端變成交通樞紐,提升寧波市城市格局,實施環杭州灣區域發展戰略;有利於促進江、浙、滬旅遊發展的需要。
杭州灣跨海大橋的建設對於整個杭州灣經濟社會的發展都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大橋是國道主幹線同三線跨越杭州灣的便捷通道,北起嘉興市海鹽鄭家隸,跨越寬闊的杭州灣海域后止於寧波市慈溪水路灣,全長36km。杭州灣跨海大橋建成后將縮短寧波至上海間的陸路距離120餘公里。從而也大大緩解已經擁擠不堪滬杭甬高速公路的壓力,形成以上海為中心的江浙滬兩小時交通圈。

作者簡介


周曉明,網名錫東刀客,字博卿。著名辭賦家、駢文家、詩人。浙江溫州人。生於六十年代,曾在無錫生活十年。從小愛好古典文學,迷戀詩詞曲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