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三百題

中國哲學三百題

《中國哲學三百題》是1989年9月1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夏乃儒。該書分為總論、學派事件、人物思想、概念命題、典籍名篇五大類,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我國古代哲學方面的各種知識。

圖書信息


精裝: 707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532502318
條形碼: 9787532502318
尺寸: 20.6 x 14.4 x 3.6 cm
重量: 1.3 Kg

內容簡介


《中國哲學三百題》確保知識性、準確性的前提下,兼顧生動性、趣味性、重點突出,觀點穩妥,而又注意汲取學術界最新研究成果。按類單篇索閱,可得到所需要的信息,《中國哲學三百題》通讀,也可了解古代哲學發展的全貌。

目錄


總論
1.怎樣學習中國哲學史
2.批判繼承中國古代哲學遺產對於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有何意義?
3.中國傳統哲學有哪些特點?
4.學習中國哲學史的意義
5.中國哲學的發展經歷了哪些階段?各有何特點?
6.佛教與中國哲學的發展有何關係?
7.對中西哲學進行比較研究有何意義?
學派 事件
1.為什麼說史前時期的神話含有哲學與科學的萌芽?
2.為什麼春秋戰國時期會出現百家爭鳴局面?
3.先秦諸子真有“百家”嗎?其主要學派有哪些?
4.春秋末期“學術下於私人”的新氣象與孔子辦學有何關係?
5.儒家講“愛人”,墨家主“兼愛”,兩者有何區別?
6.儒家與道家所追求的理想人格有何不同?
7.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是誰?為什麼戰國中期后,道家合黃帝老子之名,稱為“黃老學派”?
8.稷下學宮創建於何時?它對先秦時期的學術文化繁榮產生了什麼影響?
9.為什麼法家的學說又稱為嚴刑名法術之學”?“刑名”與“法術”有何關係?
10.戰國中後期名辯風氣大盛,其原因是什麼?
11.後期墨家是如何吸收自然科學知識來克服墨翟哲學中的狹隘經驗論唯心論成份的?
12.先秦“天人之辯”是否就是思維與存在關係的爭論?
13.先秦諸子對“人的價值”問題作了哪些考察?
14.先秦“義利之辯”是如何展開的?其中有哪些經驗教訓?
15.漢初“黃老之學”盛行一時原因何在?它對漢初政治起了什麼作用?
16.“天人三策”是怎麼一回事?
17.“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在什麼樣的形勢下提出的?它對後世發生什麼影響?
18.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之間的論爭是怎樣產生的?兩派的學術傾向有何根本區別?
19.石渠閣會議白虎觀會議,各討論些什麼問題?起了什麼作用?
20.道教產生在什麼時候?其思想淵源有哪些?
21.西漢東漢後期都出現了抨擊社會政治危機的改良思潮,各有哪些代表人物?有什麼特點?
22.什麼是“正始之音”?
23.何謂“清談”?其內容和形式如何?與玄學之起源有何關係?
24.魏晉玄學關於名教與自然的關係展開哪些爭論?其意義何在?
25.佛教是何時和怎樣傳入中國的?它與中國本土文化是怎樣逐步結合起來的?
……
人物思想
概念命題
典籍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