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勸學詩的結果 展開
- 唐朝顏真卿的詩作
- 朱熹創作的詩
- 北宋趙恆創作的七言古詩
- 以朱熹同名詩為代表的詩歌類別
- 勸學詩
勸學詩
北宋趙恆創作的七言古詩
《勸學詩》此詩為北宋第三位帝王宋真宗趙恆的一首詩,用“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 “書中自有顏如玉”來勸勉學子讀書上進,這幾句詩雖然有著鮮明的功利傾向,卻在民間廣為流傳。
本文以詩的形式勉人讀書,儘管詩中有過分追求榮華富貴、功名利祿之嫌,但其生動形象的比喻千百年來久傳不衰,特選錄,以饗讀者。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概括了過去許多讀書人讀書的目的和追求。其實列舉這兩者只是一種借代的說法,它們是一朝金榜題名出人頭地后最具代表性的收穫,這裡也就代指出人頭地。古代許多讀書人讀書的目的求的就是一個出人頭地。所以人們也就常用這句話鼓勵別人或子女讀書。
字裡行間給我們的啟示是讀書考取功名是當時人生的一條絕佳出路。用現代理念去解釋,讀書就是接受教育,教育是社會的一個功能,讓學生掌握知識學能,以投身社會,服務人群。
此詩常常被人們拿來鼓勵人們讀書,以至於說是“不必講求讀書動機,只要愛讀書,勝於不讀書”。功利名譽能成為讀書的極大動力,但這個動力好比“興奮劑”,對社會發展有利。讀書當然不排斥功利性,但是,當動機高尚的時候,功利就在其中,不必再去求金屋美女而自然會得到;當動機邪惡的時候,不如不讀書。
趙恆歷封韓王、襄王和壽王,曾任開封府尹。至道元年(995年),被立為皇太子,改名恆。至道三年(997年),即位為帝。趙恆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為相,勤於政事,促成“咸平之治”。景德元年(1004年),在主戰派寇準等人的勸說下,北上親征,與入侵的遼軍會戰於澶淵。當時局勢有利於北宋,但因趙恆懼於遼的聲勢,並慮及雙方交戰已久、互有勝負,以每年給遼一定銀絹(歲幣)為條件,於澶淵定盟和解,約為兄弟之國,即為“澶淵之盟”。趙恆在位後期,任王欽若、丁謂為相,二人常以天書、符瑞之說蠱惑朝野,而趙恆也沉溺於封禪之事,廣建宮觀,勞民傷財,致使社會矛盾加深,使得北宋內憂外患問題日趨嚴重。
乾興元年(1022年),趙恆駕崩於延慶殿,享年五十五歲,在位二十五年。累加謚號為膺符稽古神功讓德文明武定章聖元孝皇帝,廟號真宗,葬於永定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