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壽王的結果 展開

壽王

中國古代封爵

壽王,是中國古代封爵之一。著名的壽王有唐玄宗之子李瑁、宋真宗趙恆等。如李瑁,是唐玄宗十八子,楊貴妃的第一任丈夫。

唐朝壽王


李瑁

李瑁,唐玄宗十八子。初名李清。開元十三年封壽王,並遙領益州大都督、劍南節度使。楊貴妃的第一任丈夫,775年(大曆十年)薨。

李曄

李曄,唐懿宗第七子,即唐昭宗
唐昭宗
唐昭宗
唐昭宗(867年-904年),原名傑,又名敏,漢族,是唐朝第20位皇帝(去武則天以外,889年—904年在位),歷史上的唐昭宗可以說是一個悲劇性的皇帝,昭宗嗣位時二十一歲,是一個聰明而又有才能的年輕人,他充分了解阻礙恢復唐朝力量和權威的形勢,併發誓自己要復興王朝。但是唐朝已經積弱難返,回天無力。這種境況恰恰是昭宗的哥哥僖宗(公元873-888年在位)造成的。謚號:聖穆景文孝皇帝;廟號:唐昭宗、安葬地和陵;曾用年號:龍紀、大順、景福、乾寧、光化、天復、天佑。
僖宗病危時,群臣因僖宗子幼,擬立皇弟吉王保為嗣君,只有宦官楊復恭請立皇弟壽王傑(傑)。壽王正是後來的昭宗,他與僖宗同母所生,僖宗一再出奔,壽王都隨從左右,僖宗也特別倚重他。於是由復恭倡議,奏請僖宗,此時僖宗已經不能說話,只是略微點頭算是恩准了,於是文德元年(公元888年)三月下詔立壽王傑(傑)為,監軍國事。當天就由中尉,率禁兵迎入壽王,安置在少陽院,由宰相孔緯,杜讓能帶人去觀察。群臣見他“體貌明粹,饒有英氣,亦皆私慶得人”。第二天日,僖宗就駕崩了,遺詔命太弟嗣位,改名為敏,壽王即位柩前,又改名為曄,是謂昭宗。昭宗聖穆景文孝皇帝諱曄,懿宗第七子。母曰惠安皇后王氏。咸通八年三月二十二日。生於東內。以其日為嘉會節。咸通十三年四月封壽王,名傑(傑)。乾符四年。遙鎮幽州。文德元年三月。立為皇太弟。監國。改名敏。翌日。即位。改名曄。(轉自《新唐書》卷二)

五代壽王


石重乂

石重乂,字弘理,後晉高祖石敬瑭三子,為人好學,頗知兵法。高祖即位,拜左驍衛大將軍。高祖幸汴州,以為東都留守。張從賓反,攻河南,見殺,時年十九,贈太傅。天福七年正月,加贈太尉,追封壽王。

楊光遠

楊光遠,原名楊檀,字德明,沙陀族人。後晉天福五年(940年),徙鎮平盧,封東平王。後晉出帝即位,拜太師,封壽王。

李景遂

李景遂,南唐烈祖李昪的第三子。在南吳時為門下侍郎,南唐建立改封吉王、壽王、燕王、齊王。后被侄子李弘冀毒殺。

宋朝壽王


趙恆
宋真宗趙恆(968-1022),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初名趙德昌,后改趙元休、趙元侃。立為太子后,改名趙恆。登基前曾被封為韓王、襄王和壽王,997年
趙恆
趙恆
繼位。997年繼位,1022年駕崩,享年五十五,在位二十五年。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人所建之遼國入侵,宰相寇準力排眾議,勸帝親征,雙方會戰距首都汴京三百裡外之澶淵,局勢有利於宋,但因真宗懼於遼的聲勢,不顧寇準的反對,以每年進貢遼大量金銀為"歲幣"於澶淵定盟和解。歷史上稱澶淵之盟。此後,北宋進入經濟繁榮期。真宗後期,以王欽若、丁謂為相,二人常以天書符瑞之說,熒惑朝野,帝亦淫於封禪之事,朝政因而不舉,社會矛盾不斷激化,使得宋王朝的“內憂外患”問題日趨嚴重。
公元1021年,宋真宗病。戊午日,命太子趙禎繼位,乾興元年(1022)二月二十日駕崩於汴京宮中的延慶殿,享年55歲,在位25年,葬於永定陵(今河南省鞏義市東南蔡家莊)。趙恆死後謚號章聖元孝帝,廟號真宗。

金國壽王


完顏爽

完顏爽,本名阿鄰,衛王完顏宗強之子,金太祖完顏阿骨打之孫。金世宗完顏雍即位,封溫王,後進封壽王、英王、榮王。

完顏京

完顏京,本名忽魯,宋王完顏宗望子。金世宗即位,封壽王。

完顏從憲

完顏從憲,本名吾里不,顯宗完顏允恭子,母劉氏,后封裕陵茂儀。大定二十六年,賜名琦。金章宗即位,加開府儀同三司,封壽王。承安元年,以郊祀恩進封英。四年,改封瀛王。泰和五年,更賜今名。六年,授秘書監。八年,薨。

完顏洪輝

完顏洪輝,本名訛論,金章宗完顏璟子,承安二年五月生,彌月,封壽王。閏六月壬午,病急風,募能醫者加宣武將軍,賜錢五百萬。甲申,疾愈,印《無量壽經》一萬卷報謝,衍慶宮作普天大醮七日,無奏刑名,仍禁屠宰。十月丁亥,薨,備禮葬。

元朝壽王


封地在今安徽省境內,為金印獸紐王。
孛兒只斤·乃蠻帶
乃蠻帶,元太祖四弟帖木哥斡赤斤裔孫,斡赤斤兀魯思第二任汗塔察兒長子。
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乃顏叛亂平息后,參加叛亂而為元軍俘虜的斡赤斤后王部眾,多被沒入國家版籍,有些還被強行徙置江南。元廷並在“乃顏故地”立肇州城(在今黑龍江肇州西南、松花江畔),遷西北吉里吉思等部東居,又組織當地各族部眾在該地區開墾。但是,未直接參與叛亂的斡赤斤系諸王所部,並未被元廷全部褫奪。塔察兒長子乃蠻帶(乃麻歹),還率部參加了至元二十四年之後元軍討伐哈丹禿魯乾的戰爭。因功於至大元年(1308年)七月,受封壽王。這是斡赤斤家族第一次被授予諸王中最高的爵級——一字王的稱號。大約在武、仁兩朝交替前後(1311年左右),乃蠻帶病死。
元史》卷三五《文宗紀》四,至順二年(1331)三月壽王脫里出等七部之民居遼陽境者告飢。這個脫里出,應為乃蠻帶後人。卷一○七《宗室世系表》將“壽王脫里出”記為斡赤斤之子,即乃蠻帶從祖,恐誤。
孛兒只斤·脫里出
脫里出,元太祖四弟帖木哥斡赤斤裔孫,斡赤斤兀魯思汗、壽王乃蠻帶之後。乃蠻帶死後繼任斡赤斤兀魯思汗的,是他的孫子脫脫。延祐三年(1316年),脫脫受封為遼王。乃蠻帶的壽王之印,則由其後裔中其他人襲受。
【元史文宗三】至順二年(1331年)三月,壽王脫里出、陽翟王帖木兒赤、西平王管不八、昌王八剌失里等七部之民居遼陽境者萬四千五百餘戶告飢,命遼陽行省發近境倉糧賑兩月。命宣靖王買奴置王傅等官。

明朝壽王


朱祐榰
朱祐榰(1481年12月2日-1545年),明憲宗第九子、母安妃姚氏。弘治四年(1491年)受封壽王。弘治十一年(1498年)就藩保寧,正德元年(1505年)改就藩德安,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去世,謚壽定王,無子封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