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嶺鎮

四川達州市開江縣下轄鎮

四川省開江縣長嶺鎮位於川東,與重慶市的巫山接壤,長嶺鎮1992年改鄉建鎮,位於縣城南,距縣城39公里。2000年被達州市人民政府命名為小康鎮。

全鎮幅員面積75.32平方公里。耕地1750公頃,其中,田1108.50公頃。鎮人民政府駐正街145號。轄長嶺社區居民委員會和五通廟、中山坪、天馬頭、白兔壩、林家埡口、土包寨、大河溝、采實橋、天星寨、槐花樹、橫長溝、山溪口等12個村、94個村民小組。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長嶺鎮常住人口為22529人。

歷史沿革


名稱來歷因古稱長嶺崗而得名。
地理位置地處開江縣東南部。東與重慶市萬州區彈子鎮交界,南與廣福鎮接壤,西與任市鎮鄰界,北與甘棠鎮毗鄰。人民政府採石橋村10組,電話區號0818,郵政編碼636262,距開江縣城區39千米。
清代建場。
1947年,轄10保、83甲。
1950年10月,建長嶺鄉。
1952年,析設新華、新農2鄉。
1956年,新華、新農2鄉復併入。
1958年,鄉改公社。
1984年4月,公社改鄉。
1992年12月,鄉改鎮。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地形分為平壩、淺丘。
長嶺鎮
長嶺鎮

氣候

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冬季少霜雪,春季氣溫回升快,夏季雨量充沛,秋季降溫較慢,季風氣候明顯。多年平均氣溫16.2℃,1月平均氣溫4.8℃;7月平均氣溫26.2℃。生長期年平均249天,無霜期年平均279天,最長達334天,最短為208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230.3小時,年總輻射92.3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142.4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的5~8月,7月最多。

水文

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主要有拔妙河,長5千米。

自然災害

主主要的自然害有旱災、洪澇、雹災等。洪澇年均發生一次,主要發生在6~7月,最嚴重的一次地震發生在2008年5月12日,造成350戶、2500餘人受災,500餘間房屋嚴重受損。

自然資源


長嶺鎮境內屬平壩兼淺丘地勢,年均氣溫16.50℃,年降水量1150毫米,年日照1500小時。屬寶石橋水庫灌區,農田保灌面積933.33公頃。有豐富的煤、鐵、石灰石、硫磺和磷等礦藏資源。山區盛產油桐、茶葉、山蒼子(山胡椒)、黃柏、杜仲、五倍子、菊花等。

行政區劃


2011年末,轄1個居民委員會口12個村民委員會,下設4個居民小組、98個村民小組。
居委會長嶺
村民委員會五通廟中山坪天馬頭林家埡口土包寨大河溝白兔壩采實橋天星寨槐花樹橫長溝山溪口1

人口民族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4230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000人,城鎮化率14.2%。另有流動人口550人。總人口中,男性23190人,佔54.8%;女性19110人,佔45.2%。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42278人,佔99.9%;有苗、土家、布依、彝、壯、侗6個少數民族,共22人,佔0.1%。2011年,人口出生率13.4‰,人口死亡率6.8‰,人口自然增長率6.6‰。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長嶺鎮常住人口為22529人。
轄區總面積84平方千米。其中陸地81平方千米,佔96.4%;水域3平方千米,佔3.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03人。

經濟


長嶺鎮境內有五金、交電、百貨、糧油加工、水泥預製品、碎石、釀酒、建築建材等行業,專業農貿市場3個。骨幹企業長嶺頁岩磚廠年產值達100萬元以上。鐵器廠生產的黎氏菜刀遠銷省內外。鎮建築工程隊人員熊紹祥地外出承包工程中,被陝西省安康市授予青年企業家稱號,現有資產1000餘萬元。
全鎮私營企業及個體工商戶達505戶,從業人員4600餘人。生薑、藥材、銀杏、油橄欖、西瓜種植齊發展,其中長嶺生薑縣內外聞名,種植130公頃以上,年總產量5000餘噸。2003年末,全鎮國內生產總值10310萬元,其中,第一產業5464萬元,第二產業1900萬元,第三產業2926萬元。糧食總產量20379噸,油料1800噸,肉類3150噸,生豬出欄3.5萬頭。農民人均純收入2225元。

農業

耕地面積28000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17495萬元,比上年增長15.1%,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44.8%。
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9910噸,其中水稻1.1萬噸,玉米2800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生薑、山蒼子等。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4514畝,產量7921.5噸。
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35850頭,年未存欄15642頭;家禽飼養量21.4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2662噸,其中豬肉1102噸;畜牧業總產值10800萬元。
2011年末,森林面積5.1萬畝,林木覆蓋率37%。,
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850畝,產量477.2噸,主要品種有梨、柑橘、桃、李子、葡萄。
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5693元。

工業

以運輸、食品加工業等為主。2011年,工業企業14家,職工451人,工業總產值7600萬元,比上年增長23%。

財政金融

2011年,財政總收入660萬元,比上年增長8%。
2011年末,金融產業實現增加值80萬元,年末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7億元。

交通


1986年僅有獨街1條。1999年經達州市人民政府批准為市級小集鎮。2003年已建成正街、商業、中興、農貿、長采、小西、長新等7條街道,總長3公里。有年供水量36萬噸的自來水廠1座。開通了程式控制電話,有移動通信網路,有線電視開通1468戶,其中,光纖電視用戶1000餘戶。
鎮內外交通方便,二級省道渝巫路開江段穿鎮而過,1993年新修的甘(棠)長(嶺)公路縮短了到縣城距離19公里。有鎮村公路19條,客貨車26輛,每天有定時開往達州、開縣縣城的班車。
2011年,202省道過境;村道總長52千米。
長嶺鎮
長嶺鎮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幼兒園8所,在園幼兒580人,專任教師14人;小學1所,在校生1800人,專任教師8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中學1所,在校生985人,專任教師49人,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
2011年,教育經費達1023萬元。

文化事業

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25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8%。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3個,其中衛生院1個,衛生站12個;病床30張,固定資產總值628.2萬元。專業衛生人員39人,其中執業醫師7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3956人次。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89%,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8050人,參合率98.8%。

體育事業

2011年末,體育場地3個,全民健身場地I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8%。

社會保障

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54戶,人數168人,支出30.4萬元,月人均151元,比上年增長11.6%;城市醫療救助10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68人次,共支出8000元,比上年增長11%。
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451戶,人數1907人,支出146.5萬元,比上年增長12.5%,月人均64元,比上年增長12.8%;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3人,支出4.4萬元,比上年增長12%;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97人,支出35.5萬元;農村醫療救助25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262人次,共支出6.8萬元,比上年增長33%;農村臨時教濟450人,支出9萬元,比上年增長25%。.農作物受災面積650畝,倒塌房屋8間,救災支出12.5萬元,比上年增長12%。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59人,撫恤事業費支出75.4萬元,比上年增長0.8%。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郵政網點1個,投遞點4個,鄉村通郵率100%。固定電話用戶2500戶,行動電話用戶8000戶,寬頻接入用戶400戶。
給排水
2011年末,鎮區自來水廠2座,鋪設主幹線水管30千米,生產能力800噸/日,年生活用水7.5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99%。
供電
2011年末,鎮區擁有35千伏變電站1座,主變壓器2台;有高壓輸電線路6條,總長度40千米。
文教、衛生設備完善。1992年經省級檢查驗收,掃除文盲達標,1995年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到2003年有職業高中1所、初級中學1所、中心小學1所、村小15所、幼兒園3所,在校學生4544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9%。有文化站、影劇院、閱覽室等文化娛樂場所,醫療保健設施有中心衛生院1所、村衛生站20個。
長嶺鎮人周國富獲博士學位,旅居荷蘭從事科研工作。受國務院邀請,回國參加建國50周年慶典后返鄉。被中共開江縣委、縣人民政府聘為開江經濟發展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