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崗農場

主營橡膠製品等生產的企業

紅崗農場創建於1958年,位於海南省澄邁縣東南部,瀕臨南渡江畔,距省會海口市69公里。這裡丘陵連綿,峰巒起伏,溪流縱橫,陽光普照,雨水充沛,草密林茂,四季常青,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土地植被以熱帶、亞熱帶經濟林為特色,覆蓋率達80%以上,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使農場成為發展橡膠熱帶作物種植的好地方。農場秉承“團結、務實、開拓、創新”的企業宗旨,擬建的中線高速公路穿過場中部地帶,出口處距場部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凌空而立高達5米的巨型濟公天然石像吸引著眾多遊客,是紅崗農場的觀光景緻。以“誠實、守信、勤勞、高效”為經營理念,抓住機遇、與時俱進、開拓進取、努力把農場建設成為體制規範、管理科學、實力雄厚的現代企業。

農場簡介


海南國營紅崗農場-創建於1958年7月,是一個以發展橡膠生產為主,發展高效熱帶農業及多種經營的中型企業。紅崗農場位於澄邁縣東南部,北上海口市69公里,東臨屯昌,至屯昌縣城24公里,南瀕南渡江,中間為澄邁縣文儒鄉,將全場分隔為東西兩片。農場處于山地向丘陵過渡地帶,植被以熱帶、亞熱帶經濟林為特色,覆蓋面積達80%以上,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是發展橡膠和熱帶作物的良好地方。場部已初具小城鎮規模。
全場總面積13萬多畝,生產隊38個,農村轉制隊15個,醫院一所,基修隊1個,場招待所1個,集貿市場1個,郵電所1個,場中心幼兒園一所。全場現有天然橡膠園48929畝;經濟防護林24187畝;熱帶高效作物13000畝;年產干膠2000多噸;還生產有胡椒檳榔水蜜桃等產品。
改革開放的東風,紅崗農場以'團結、務實、開拓、創新'為企業宗旨,以“誠實、守信、勤勞、高效”為經營理念,創建以現代企業制度為基本框架的新體制,使企業煥發了生機,出現了蓬勃發展的勢頭。主要經營指標一再刷新,一年打基礎、二年有變化、三年上水平,五年太晚,只爭朝夕'。紅崗人豪情滿懷,信心百倍,抓住機遇,開拓進取,努力把國營紅崗農場建設成為體制規範,管理科學,實力雄厚的現代企業,描繪出二十一世紀美好藍圖。
農場環境優美,場部附近2公里處有一山,名日濟公山,山上凌空而立,高達5米的巨型天然濟公石像,混然天成,栩栩如生,與山上72處自然石像景觀和水面面積66公頃的南翠湖相襯成章,自成一體,堪稱鬼斧神工,天然美景,是海南島別具一格的旅遊景觀。1990年濟公山一經發現,便被海南省旅遊局和澄邁縣人民政府列入旅遊發展規劃景點加以保護。特別是海南第一大河——南渡江,在農場境內蜿蜒穿行,大江兩岸,水清草綠,蝶舞蟬唱,鳥語花香。農場有10多個生產隊座落南渡江畔,可謂依山傍水,是觀光旅遊、嬉水度假的天然場所。

發展歷程


自1958年,紅崗農場由最初的“加樂人民公社熱帶作物營”和廣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六師一團演變而來,在近50年的艱苦創業中,勤奮勇敢的紅崗人和數百名粵海知青,憑著一往無前、無私奉獻,頑強拼搏的精神,在11萬多畝山區土地上,屯墾拓荒,披荊斬棘,克服無數艱難險阻,用勤勞的雙手,創造出了累累碩果,使農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如今成為擁有人口1.2萬多人,2200多名在崗職工,38個橡膠生產隊,4.8萬畝橡膠園,15個農村並場隊,2.5萬畝耕地,3所中小學校,一家職工醫院的中型農業企業。
經過近半個世紀的開發建設,改革開放給紅崗農場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尤其是近年來,農場堅持科學發展觀,加大改革力度,強化經營管理,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發揮資源優勢,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發展速度,使企業經濟實力逐年壯大。從2003年開始,農場主業橡膠干膠年產量突破3000噸,步入海南墾區產膠大戶行列,年工農業總產值超過6000萬元。職工自營經濟也取得較快發展,職工自營橡膠達到0.95萬畝,檳榔2.3萬畝,成為農場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2005年職工自營經濟總收入突破4000萬元,農場職工人均主副業收入1.2萬多元。場部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電力、交通、通訊、郵政、電視等基礎設施齊全,科技、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近年來,農場先後被評為海南省農墾先進企業和優秀企業、海南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植樹造林先進單位。

橡膠產業


紅崗農場完成干膠251噸,依照農場“長包”方案,上繳農場實物干膠147噸,“長包”膠工“歸己”干膠104噸。按6月份干膠市場價格24元/公斤計,膠工“長包”結算總收入248.5萬元,減去直接成本和折舊103.3萬元,該場膠工純收入145.2萬元,人月均收入1895元,對比,增加749元,增幅達65%。
該場7隊膠工符永周“長包”3個樹位940株開割樹,6月份收入3462元;六月份全隊20位膠工收入平均達到2960元的32隊鄺隊長深有體會地說,膠工收入高了,護林保膠工作壓力小了,我們隊幹部的工作也輕鬆多了。
為做好國有開割膠園長期承包工作,紅崗農場遵循“完成上繳,剩餘歸己,自主經營,市價結算”十六字方針,積極採取了有力措施:
一是及時召開黨委會,對農場“長包”工作進行了認真的反思和總結,認為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宣傳工作不到位,基層生產隊職工對“長包”改革存在思想疑慮;(2)個別生產隊幹部對農場“長包”方案學習和理解不透,對“長包”膠園株數確定及定產方法存在誤解,操作不當;(3)未能迅速組織膠工簽訂“長包”責任書。
二是召開全場幹部大會,再次組織學習農場“長包”方案,進一步統一全場幹部思想和認識。
三是從6月28日至30日,組織機關全體幹部深入到各聯繫點生產隊,協助生產隊幹部組織職工反覆學習農場“長包”方案,並組織職工簽訂“長包”責任書,消除職工思想模糊認識和疑惑。
是組織機關全體幹部深入到各聯繫生產隊進行“長包”工作督導,並出台2條工作紀律:①對不執行農場“長包”方案,工作不到位的單位幹部就地免職。②對隨意截留職工“長包”結算款或巧立名目剋扣職工的單位幹部一律免職。

十五隊


重新選址和重新規劃建設的紅崗農場十五隊,后依銀瓶嶺,前傍銀瓶河,佔地8000平方米,3幢27間職工住房分三級一字排開,兩翼橫廊各39間遙相對稱。“和諧十五”四個大字在紅花綠葉的映襯下十分醒目。前來參觀的人們都把十五隊稱為紅崗的“小布達拉宮”,總局文明生態隊考核組的同志誇十五隊是名副其實的“文明之隊”、“和諧之隊”。
十五隊能夠在文明生態隊創建中唱響了一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墾的和諧之歌,2008年被評為海南省農墾優秀共產黨員的該隊隊長王川法立下了汗馬功勞。
抓好滿崗割膠制的貫徹執行,確保每位膠工有3至4個樹位,割株達到1000株以上;開展膠園大獻肥活動,義務積獻優質有機肥20噸,黨員人均培養高產樹120株,是工人培養株數的2倍。開展干膠生產勞動競賽,制定出台《十五隊干膠生產勞動競賽獎勵辦法》,對超產給予資金和物質獎勵;產量從2004年的22噸上升到2007年的40.5噸,上升幅度名列全場榜首,膠工人均割膠月收入從原來的不足700元增加到1700元。
改變落後的人居環境,創建文明生態隊。考慮到隊里職工有較為殷實的經濟基礎,農場文明生態隊(村)創建領導小組根據十五隊危房較多,擴建又受地理條件限制的實際,決定在緊挨原隊的銀瓶嶺腳下新建一個十五隊,在文明生態隊創建過程中,職工自籌資金67.5萬元。此外,職工義務投工3250個,搬運土石方5200立方米,拆除危房114間,平整場地1.5萬平方米,種花植草1618平方米。“三室一場一所一欄”基礎設施配套齊全。從而實現職工住房平頂化、道路硬板化、電視閉路化、庭院美綠化、飲水自來化。新十五隊成為紅崗橡膠林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濟公山


濟公山位於澄邁縣南部的紅崗農場境內,因一酷似濟公活佛的巨石而得名。風景區內山石奇特,組合巧妙,充滿神奇色彩,另有橡膠林、胡椒園,蒼翠豐茂。這裡除有惟妙惟肖、堪稱一絕的濟公石像外,還有濟公椅、濟公鞋、濟公腳印等奇石景點50多處。
濟公山的奇岩怪石堪稱一絕。沿小道穿過山腳茂密的樹林,從石板小徑攀登上山。山上有塊約6米高的巨石,觀看巨石的模樣,那歪歪破破的氈帽、高高的鼻樑、笑眯眯的眼睛、滑稽的嘴巴、顛盪的身態等酷似濟公。天地造物神奇無比,這座酷似濟公半身側面像的“濟公山”,妙趣天成。
移步山上各處,觀賞遍山石景,遊客更要驚奇於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技藝。山上一巨大的石壁上,一道道條紋自上而下,流線自然使得本無水流的石壁,看來卻酷似飛流直下的瀑布;還有一塊長方形巨石,其大小高低的比例真如一張床,因而得名“仙人睡床”。
濟公山的南湖,湖岸蜿蜓曲折,綠林環繞,水清見底。湖面島嶼眾多,島上茂林掩映,林間鳥語啁啾。離濟公山不遠處有溫泉,水溫在50攝氏度上下,泉水含有對人體有保健作用的礦物質,且常年噴涌,是溫泉度假之佳處。傳說當年濟公雲遊至此,曾飲湖水,那些腳印和鞋就是飲水時留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