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懋森
楊懋森
歷任吉林鐵路運輸職工大學圖書館館長、吉林鐵路局美術家協會主席、瀋陽鐵路局美術家協會主席、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鐵路高等院校圖 書館協會理事、研究館員、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畫教授等職務。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藝術顧問、瀋陽鐵路局文聯顧問、中華當代書畫藝術研究會名譽主席、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世界美協吉林省分會會長、世界藝術家協會副會長等。中西畫兼長,尤擅工筆、寫意花鳥畫。傳略入編《中國現代美術家人名大辭典》、《中國當代美術家人名錄》、《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等。
1957年創作國 畫《松鶴延年圖》代表天津贈前蘇聯國家元首伏羅希洛夫主席,同年在天津舉辦首次個人畫展;
1986一1988年連續參加第11、12、13次中日現代美術交流展在日本展出並獲獎;
楊懋森
1994—1997年應邀參加《東方國際名家教授書畫展》、《中國水墨畫篆刻展》等,在澳門、台北、日本展出;
2001年參加《世界美術文化交流作品展》在日本展出工筆重彩國畫《春意圖》由日本首相府懸掛與收藏,同年應邀出訪日本、韓國進行文化藝 術交流;
2002年參加日本第二十五次“全國美展”獲日本東京國際美術協會榮譽獎,參加“中國當代著名國畫家作品展”,獲“特別金獎”和“中國當代百名傑 出國畫家”稱號,2003年參加紀念毛澤東誕辰110周年名家書畫邀請展併入編名家書畫作品集。多年來還被輯入《百年經典一中國美術全集》、《世界名人 錄》等數十部辭書和作品集,著有《中國畫的基本技法》、《楊懋森水彩畫選》等。
畫入金秋蘊空靈
——“楊懋森教授從事美術工作60年紀念展暨《楊懋森寫意花鳥畫選》首發式”印象
2009年11月24日,吉林鐵路運輸職業學院、吉林市 美術家協會和吉林北山畫院等七家單位在吉林市旅遊賓館,聯合舉辦了“楊懋森教授從事美術工作60年紀念展暨《楊懋森寫意花鳥畫選》首發式”。對於江城書畫界來說,這可以說是一次視覺的盛宴。
楊懋森
楊懋森教授是新中國成立之初成長起來的老美術工作者。1949年參加吉鐵文化館美術培訓班,1953年考入天津美術學院繪畫專業,1957年畢業后,一直從事美術教學和美術行政管理工作。曾任吉林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教授、圖書館館長,吉林鐵路局和瀋陽鐵路局美協主席、鐵道部藝術顧問、世界科教文衛組織專家成員、世界藝術家協會副會長、世界美協吉林省分會會長等。著有《中國畫基本技法》、《楊懋森水彩畫選》。
本次紀念展展出了楊懋森教授近年來創作的工筆重彩和寫意花鳥作品36幅。已經75歲高齡的楊老,依然精神矍鑠,堅持創作。他的作品一般以花鳥題材為主,工筆、寫意以寫意為多。初讀他的花鳥畫,似乎隨意大於講究,閑適大於工整。其實不然。中國畫和西畫的最大不同就在於,它雖然也講究體驗,但更講究傳統,在理解傳統之後,予以變形,“反傳統”,這裡面的學問,極其廣闊深遠。而楊老在這方面造詣極高。他的體會是,在具象臨摹的基礎上,關鍵在於創作,那是畫家素質和能力的展現。所謂寫意,就是加入自己對於自然世界萬物的體味、感受和領悟,進而在畫作中蘊含一種意蘊,一種思想,一種禪味,一種道家之氣。
楊懋森
或許是多年的歷練給畫家以更多的感悟,或許是默默的創造給畫家以靈感。所以,我們欣喜地看到,一位在藝術之路上跋涉了60個春秋的老者,正在向世人捧出更加豐碩的藝術果實。
楊老何以有如此之功力呢?原來,早在青年時代,楊懋森教授就向當時與花鳥名畫名家陳之佛齊名的張其翼學畫(在工筆花鳥界早就有“南陳北張”之說)。楊先生還有一位叫孫其峰的老師,是中國當代著名的花鳥畫大家、篆刻家和美術教育家。二人多次在一起探討研究國畫藝術。
楊老的那幅《春光爛漫》工筆國畫,布局嚴謹,疏密有致,色彩艷麗,濃淡相宜,一花一木,一石一鳥,形態各異,精細傳神,實可稱大家之作。
他博採眾家之長,繼承了歷代花鳥畫的優秀傳統,畫的花鳥筆墨簡練,生動傳神,被賦予了生命,顯得生動絢麗,富有韻味。而且往往配以精當的詩詞,詩意盎然,十分耐人回味。
楊懋森先生有一方自製的印,印上有“獨學寡聞”幾個字。其含意自然是不言自明的了。老人一生樂於獨處,而且獨對學問有興趣,獨愛治學研藝。而寡聞則是自謙之意,也有沉下心來,不問外事,一心務學之意。由此可以看出楊老的個性。
1986年,天津原美院院長孫其峰在楊懋森先生畫的《白梅》一畫上題字稱讚道:懋森此幀寫干似李清江,勾花似石濤和尚,然又不失自家面目。在另一幅《潑墨梅花》上,孫其峰即興補上一鳥,並提道:懋森同學畫樹,信手揮灑,放而不野,難能可貴。這種評價,無疑是行家的評價。難怪楊老的畫會得到國內外許多人士的認可。實乃其積也厚,其發也優也。
在楊懋森教授從事美術工作60年紀念展暨《楊懋森寫意花鳥畫選》首發式的開幕式上,吉林市書畫名流紛紛前往參觀,對其藝術造詣稱讚有加。著名書法家劉廼中先生在即席講話中說道:楊教授畫作精當,而且畫作上的題字很有文化功力,其畫很富有傳統的文人畫的特點。
一位藝術家能夠歷60年依然充滿生氣,依然能夠精神矍鑠地為世人奉獻自己的藝術,並得到如此評價,這足以說明:為藝之道,實乃為道之道。而楊老為人勤勉,從藝篤實,所繪藝與道合,以藝蘊道,故其藝術之樹自可長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