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勤學
司馬光勤學
作者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考亭先生、雲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南宋徽州婺源(今屬江西省婺源縣)人。19歲進士及第,曾任荊湖南路安撫使,仕至寶文閣待制。為政期間,申敕令,懲奸吏,治績顯赫。南宋著名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
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錄》
司馬光,宋哲宗時宰相,嘗主編《資治通鑒》,為一時之名臣。其幼時患記憶不若人,眾兄弟既成誦而游息矣,獨閉門不出,俟能諷誦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遠,乃終身不忘也。”及長,遍覽古籍,博聞強志,曰:“書不可不成誦。或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司馬光,(他)是宋哲宗時期的宰相,曾經掌管編寫《資治通鑒》,是當時的有名的功臣。他小時候,擔心記憶能力比不上別人,其他兄弟已經會背誦並玩耍休息去了,他卻獨自關門不出,等到能夠背誦才停止。(司馬光)自己說:“(因為)讀書時下的力氣多,收穫就長遠,才能終身不忘。”等到(司馬光)長大了,他讀遍了古代書籍,見多識廣,記憶牢固。他說:“讀書不可以不背誦,有時騎馬走路,有時半夜睡不著覺,吟詠讀過的文章,思考它的意思,收穫就多了。”
①.嘗:曾經。
②.為:是。
③.患:擔心。
④.不若:不如,比不上;若,比得上,如。
⑤.既:已經。
⑥.息:休息。
⑦.俟:等到。
⑧.諷誦:背誦。
⑨.乃已:才停止。
⑩.自言:自己說。
⑪.及長:等到年齡大了。及:等,等到。
⑫.博聞強志:形容見聞廣博,知識豐富,記憶力強。強志:記得牢。志:記,記住。(成語出自《史記·屈原傳》)
⑬.或:有時。
⑭.中夜:半夜。
⑮.寢:睡覺。
⑯.其:代詞,相當於它。
我們應該學習司馬光勤能補拙,多吟誦,多思考的學習特點。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揭示了一個人是否成才不是先天的聰慧,而是後天的努力。
勤能補拙,刻苦,多思考,抓緊時間。
釋“俟”上文“俟能諷誦乃已”中的“俟”,指等候,句意為等候能夠熟練背誦為止。又,“有人俟於東城”,意為有人在東城牆下等候我。又,“俟主人出,盜則入室”,意為等候主人出門,小偷便入室偷竊。又,《捕蛇者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意為用來等候那觀察民風的人得到了這篇文章。
患。“患”既可作“擔心”、“擔憂”用,又可做“災難”、“弊病”用。上文“患記憶不若人”中的“患”,解釋為“擔心”,意為擔心記憶不如別人。成語“患得患失”,意為既擔心獲得又擔心失去。又,“水患”指水災,“火患”指火災。
話說“司馬光”司馬光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與史學家。他花了近20年的時間主編了編年史《資治通鑒》,這是一部對後代極有影響的書。他在政治上反對王安石的變法,與王安石在宋神宗面前辯論,認為祖宗之法不可變。神宗死後,申太后聽政,他被任為宰相,於是廢除新法。
司馬光在政治上是一個保守守舊的勢力與王安石的新法水火不容。
但是在歷史上是一個有比較大造詣的人物負責領導編纂《資治通鑒》。
司馬光從小喜歡讀歷史,年長后覺得浩如煙海的歷史書任何人都難以讀完,尤其是皇帝和大臣,因此他召集一批人,刪繁就簡,把古今歷史按年重新整理編寫,前後花了十多年,成書共計一千多卷,取名《資治通鑒》。所謂“資治”,即有利於治理國家,“通鑒”是指從古到今可借鑒的歷史經驗或教訓。
司馬光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