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武旭東的結果 展開

武旭東

徽班演員

武旭東,原名武萬東,江蘇鹽城人。幼讀私塾,習中醫。后拜徽班演員李峙為師,並隨香火藝人學做“僮子”,參與早期“香火戲”、“三可子”與“京夾淮”等演出。工青衣花旦。以《秦雪梅弔孝》、《藍橋會》等戲演於蘇北鹽城與阜寧各鄉鎮。其演出團體被觀眾稱為“武萬東班子”。

基本信息


武旭東,淮劇演員

個人經歷


民國初,武旭東流落上海,初做拉黃包車的勞工,20年代初,聯絡同行藝人建立武旭東班(武家班)首演於南市三合街三義戲園,改演老生,並吸取京劇麒派表演特長,按其本人嗓音條件開創衰派老生唱法。擅演《南天門》、《桑園寄子》、《掃雪打碗》、《九更天》、《人不如狗》、《七里長橋》、《李毓昌放糧》、《岳飛傳》與《孫龐鬥智》等劇。在《清風亭》中扮演張元秀一角,在戲末“認子”一場,怒斥逆子張聚寶時,把人物心境表現得淋漓盡致,催人淚下。
20年代末,許多有成就的淮劇演員如馬麟童、尹麒麟、仇孟七、王春來、裴少華、劉鴻奎與李玉花等皆投武之門下習藝。又收授女徒武雲鳳、武金鳳、武銀鳳、武桂鳳、武美鳳、武彩鳳與武秀鳳,被譽為武門“七條鳳”。民國16年(1927年)大革命高潮時,武曾參加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裝起義。
抗日戰爭勝利后,以武旭東為班主的“武家班”改名為日升劇團,武脫離舞台演出,主要從事劇團管理與編排幕表戲。后又協助駱宏彥等人,創辦江淮戲公會。解放后,武又精心培養第三代演員,並對建立淮劇改進協會以及整理傳統劇目等作出一定貢獻。
由武旭東創辦的 武家班 又名 日升班、七鳳班。創建於民國9年(1920年)。武早年曾和何孔標、何卓珍、駱步英、韓太和等合作演出於南碼頭三角街、長安路、太陽廟路、江北大世界等場所。民國13年籌辦衣箱,名號為嵩山堂。武旭東因廣收門徒。其男弟子、女弟子、徒孫力量雄厚。,如仇孟七、尹麒麟、劉鴻奎、馬麟童、李玉花、董桂英、武筱鳳武麗娟等,都為淮劇名演員。抗日戰爭時期,改名為武劇團。長期輾轉演出於蘇州無錫、南京以及蘇北鹽城等地。在鹽城曾與興化堂京劇班以“京夾淮”形式演出《滿江紅》等劇。民國34年在上海民樂大戲院演出。常演劇目有《列國志》、《安邦定國志》、《孫龐鬥智》、《十美圖》、《包公巧斷棉花老》、《十里長轎》等。武筱鳳、武麗娟等嶄露頭角后,則以旦角戲為主,如《罵燈記》、《孟麗君》、《藍橋會》等。民國35年改名為 日升淮劇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