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潭村

安徽省黃山市歙縣霞坑鎮下轄村

石潭村,別名石溪、石川,安徽省黃山市歙縣霞坑鎮下轄行政村,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位於霞坑鎮東、昌溪鄉北,村域面積0.2平方千米。

古石潭人善於經商,造就了發達的商業,村中店鋪林立,是旌德、歙縣徽商從水路經新安江往杭州的重要通道。石潭村中民宅抱華源河而築,依後山而居,以天然的河流為脈、交錯的街巷為絡,以小巧自由布局的徽州建築院落為肌,村中有古祠堂、古水口、古廟、古橋、古埠頭等,特別是建於明嘉靖年間的敘倫堂,有房梁100根,號稱“百梁廳”。

歷史沿革


宋建炎年間(1137年),石潭始祖吳啟公長子吳唯遷居到石潭村。
民國時期,設石潭鄉,管轄“上四保”和“下六保”。
1949年,設石潭小區。
1953年,石潭村划建石潭鄉。
1956年,建立石潭高級社(所在地)。
1957年,石潭村隸屬霞坑鄉。
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石潭村隸屬霞坑公社、設石潭管理區。
1962年,石潭村划建石潭公社。
1983年,行政改制后,稱石潭鄉。
1992年,撤區並鄉,石潭村併入霞坑鄉,置石潭行政村。

行政區劃


名稱統計用區劃代碼車牌代碼電話區號郵政區碼
石潭村341021109皖J0559242700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石潭村位於霞坑鎮東、昌溪鄉北,毗鄰湖山、聯豐、棋山、村頭、三聯等行政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8°15′—118°53′、北緯29°30′—30°7′,村域面積0.2平方千米。
石潭村
石潭村

地形地貌

石潭村背靠後山,望前頭山,南依柳亭山,華源河繞村而過,地貌以低山丘陵為主,海拔122—200米

氣候特徵

石潭村所在地區屬於中亞熱帶與北亞熱帶過渡區。

水文

石潭村整個村莊臨河,村中河流稱華源河,村東一條小溪,從山谷流出橫穿村東,匯入華源河。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石潭村動物主要有野豬、獐子、豺、豪豬等;植物主要有珠栗、核桃、野生密核桃、野竹筍、甲根、蕨枝和蕨根等。

人口民族


據2020年6月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官網顯示,石潭村以漢族為主,有戶籍人口952人,常住人口550人。

經濟


石潭村以貢菊、養蠶、制茶、外出務工等產業為主。
石潭村山上有自然生長的野生櫻桃,村民會採摘售賣,因此野櫻桃也成為個別村民的經濟來源之一。
據2020年6月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官網顯示,石潭村村集體年收入5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9800元。

旅遊


主要景點
景點簡介
五間廳又名“時乎第”,系清侯補道台、中憲大夫府第。建於清康熙年間,坐南朝北,倒朝堂,照壁、門樓、馬頭牆渾然一體。內部一屋雙脊,上下對堂,雙邊樓梯,迴廊貫通。兩株南天竺,高約兩丈余,紮根于山石縫中。其主吳有胥及其子孫治枝、治洲樂善好施,清乾隆年間鬧飢荒,捐資賑災,德高望重。
春暉堂又名“上門祠堂”,首建於明天啟元年(1621年)后因遭火災被焚,於清嘉慶年間(1802年)重修。建築面積為春暉堂720平方米,立面為三間三進,樑柱結構高大秀頎,後進護欄均用石料。祠前即紫荊堂(顯音公支廳),其明堂內長年積水不腐,故又名“活水明堂”。
太平橋三孔石拱橋,建於明末,后毀;民國初年重建,橋身長50米,高16.7米,寬6.7米。
吳啟墓石潭村先祖吳啟公與其妻方氏(歙南潘溪人)同葬在歙縣南宮頭,土名項家山。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因修杭徽公路,移穴至石潭村前頭山西師姑寮獅形吳唯公墓之上。
古埠頭石潭有四個古埠頭,分佈在華源河兩岸,承載著村民貿易往來。
敘倫堂始建於明嘉靖甲寅年(1554年),完工於明隆慶丁卯年(1567年),建築面積750平方米,為舊時大姓-吳氏之宗祠。正門臨街,五楹三進,其中中進高大寬敞,12根兩人合抱粗的木柱呈棋盤形佇立其間,尤其是頂端建築,有大梁小梁100根,又名”百梁廳”。

代表人物


人名簡介
吳唯泰伯七十七世孫,字文海,吳啟次子,生於哲元祐七年(1093年),卒於孝宗隆興二年(1164年),壽七十有三,葬石潭溪西師姑寮獅形,謂之金獅墓,又名養珠形,戌山辰向。是為始遷石潭之祖也,生一子曰:林。
吳林泰伯七十八世孫,字元善,行十六,唯子,隨父遷居石潭,生於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卒於南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2年),壽四十有八葬本都六保派田之西土名大墓亥山巳向,生一子:宗成。
吳應元泰伯八十一世孫,字季微,一作季徵,行一,瓊長子,諸弟先卒,撫諸從子,不異己出。生於南宋孝湻熙元年(1174年),卒於理宗寶祐元年壽八十,葬本邑西鄉二十四都黃羅源後方癸山丁向;是為文支敘倫堂始祖,生三子:淑、淵、沂。
吳應韶泰伯八十一世孫,字季儀,行七,瓊次子生於南宋孝宗湻熙十一年(1185年)甲辰六月卒於理宗嘉熙元年丁酉妻方氏生三子:涇、澤、潛。遷北京河西務。北京河西務今為天津市,曾為京、津、唐重鎮,是元明清三朝京城駐軍重鎮,清未李鴻章與八國聯軍談判之地,元明之後石潭吳氏宗族多有遷往該地後裔。
吳應熊泰伯八十一世孫,字季飛,行十二,瓊三子生於南宋孝湻熙十六年(1179年)卒於宗嘉定十五年娶何氏生一子:洪。
吳應龍泰伯八十一世孫,字季從,行十六,瓊四子生於南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卒於理宗嘉熙二年,生二子:濤、浩。
吳申濤子大會為石潭春輝堂之祖,歷史上人才輩出,明洪武元年,被敕封“名賢”的吳申。
吳國璽清康熙年間、吳國璽,賜進士出身,授奉政大夫。
吳召烈清康熙癸亥科入清丁卯科舉人,戊辰科進士。
吳茂字畏知、清封奉政大夫。
吳國彬國彬名文彬,號文卿,清例奉直大夫等。
吳子平民國初年,鉅賈吳子平在蘇州上塘街經營茶葉店鋪、生意興隆,遠銷福建、廣東、盈利不菲,時人號稱“百萬富翁”。
吳金水民國年間,磚匠吳金水,雕工水平高,又擅長畫技、在績溪、歙縣南鄉一帶享有盛名。
傳統民俗
● 節慶活動
1、正月初一,春節,循舊制往來賀年。
2、正月十五,元宵節又名上元節,為祀主壇越國汪公顯二神之辰,舊例按份輪轉,宰肥豬獻祭。夜裡在天井中豎立一根長木杆,長二丈余,桿上端繫上一支竹棍並套上一塊橫竹片,竹片兩端分別繫上硝筒,板端也繫上一個,三個硝筒呈十字形,都有硝線,硝線沾上硝磺,與地面垂直。然後用炮竹沾上硝線引燃炮筒,硝花四射,橫著的竹片火速旋轉像極了火樹。因其滑動故名扒枑,相傳謂制太平山之火象也,自十五日至十八日止,同日恭迎灶君。
3、二月二,土地生辰,拈香恭迎。
4、清明節,掃墓祭祀,農家以粿祭山神,謂之安豆苗。
5、五月初五,名天中節,以艾葉插門。
6、五月十三,關帝誕辰,較天中節為重,家家戶戶蒸發酵米粉米糕以供,相傳關帝薨於東吳,歿後有三千年大運,故尊敬。
7、七月十五,俗稱中元節,各家以南瓜蒸豆蟲、豆刀煎萊以祀祖先。
8、八月十五,中秋節,晚間以瓜果素食等獻於天井中,俗名獻月光神,童兒編稻草為巨辮,夜中游擊街道其聲音,相傳謂明滅元殺蒙古韃之紀念。
9、十月十五日,下元節祀三官,農家多以粉粿祀山神。
10、十一月,冬至,祀祖先。
11、臘月二十四,糊米粉為米團或為金條式或元寶形以送灶君。
12、臘月三十,除夕,日間懸太公容象,晚間焚香燃炮以造春神,俗稱接天地。
● 祭祀崇禮
1、三月三,為北極大帝生辰,家家戶戶至真武殿拈香。
2、九月九,重陽節,真武殿香會。
3、閏月之年,每逢二月間未日,大舉善會,紙糊龍舟,以乘瘟部諸神供五帝,恭迎太子觀音。期前三日齋戒,禁殺生,意甚虔誠,屆期香煙持盛,四方遙遠來集者,亦復不少,計五日,夜齋場,道人為之而以太子尊神場鎮壓日換衣數起,或坐裝、或立而武裝,種種形成如戲裝焉。相傳演安祿功作亂事,太子尊神能鎮諸邪,故尊敬之。其未日即巳卯日開五色旗,即五隅五帝之旌幟也,古有五隅之陣,今道人扮安祿山,假演拒敵,李郭偷襲五方陣,卒被俘,即宰羊,孟以開河道,戮豕迎以展旌旗,羊即楊妃,豕即安祿山,此摩做之意也,五旗者青旗屬思善,白旗屬至善,黑旗屬堅善,皆春暉祠所轄也,紅旗屬立善,黃旗屬敘倫祠,因善會而分。
● 婚喪嫁娶
石潭村徽州傳統婚嫁習俗,嚴格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般有九道程序:說媒、行聘、請期、搬行嫁、開臉、迎親、拜堂、鬧洞房、回門。
族譜家訓
石潭村在歷史上是以吳氏宗族關係為紐帶,經過八百餘年繁衍而成的同族聚居村落,一直保留一姓一村,歷史上人口最多時號稱千灶萬丁,近千年歷史的吳氏宗譜,保存完好。

文化


村落特色
選址理念
石潭村靠山臨水,山川秀麗,與所在的地形地貌、山水等自然風光和諧統一,融為一體。村落選址時以華源河為骨架,沿河兩岸建造屋舍。
“水”是生命之源,瀕水而居是村舍建設的鐵律;“便”也是選擇宜居之地的重要條件,即要便於汲水,便於外出走動,便於勞作等;“聚”乃人性使然。儘管石潭村落的形成沒有事先統一規劃,千百年來各姓族的自然發展融合仍然顯現著這些可循的“序規”。
空間布局
石潭村布局頗具特色,村中河流稱華源河,華源河東西兩側民宅依河而建,並有古埠頭深入河旁,村內青石鋪路,小橋橫卧河上,連接東西人家,使人感覺身處山村,卻又似在水鄉。村東一條小溪,從山谷流出橫穿村東,由村中出,匯入華源河,給村民帶來生活便利的同時也形成一個天然的護村網路。
石潭村利用自身的自然環境抱河(華源河)而築,依山(後山)而居,形如燕窩;以天然的河流為脈、交錯的街巷為絡,以小巧自由布局的徽州建築院落為肌,四面拱圍,環繞周密。村中樓房高閣,街巷格式十八街,村邊四個古埠頭,與所在的地形地貌、山水等自然風光融為一體。
建村智慧
石潭村村內的“大聖嶺”為蛇形,為了防止“蛇”傷“燕”(石潭村為燕窩形),古人在大聖嶺修了百步石階。階外沿立三十三根石柱和三十二塊石板為欄,全長三十餘米,形如“蜈蚣”,寓“蜈蚣叮蛇”之意,以保村莊安樂無災。這就是最具盛名的“百步階”。

特產美食

● 物產
貢菊:石潭是貢菊的原產地,早在宋代,這裡的空氣中就開始滲透著菊花的香氣。直至清光緒年間,京城紅眼病流行,徽州知府將金竹嶺村的菊花連夜送到北京,治癒了很多老百姓的眼疾。皇帝御批,年年進貢,從此,徽菊被冠以“貢”字,小山村裡的菊花名揚天下。山上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植貢菊,種菊、養蠶、制茶是村民們的三大收入來源,而貢菊是其中最主要的一項。
● 美食
1、觀音豆腐:由觀音樹葉特製而成的,因其季節性強、量少、營養豐富而盡顯珍貴。傳說古徽州山區經常發生天災,以致造成顆粒無收,飢荒連連,餓殍遍地,被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知道后,便教人們採摘一種野樹葉,做成豆腐充饑,觀音豆腐因此得名。夏季食用觀音豆腐具有清熱解毒、降壓潤肺之實效,長久以來已是當地老百姓夏季一種家常食品。
2、米粿:選上好的晚稻米淘凈了,晾乾,磨成粉,做的時候,將溫水和花生粉拌勻,揉到米粉變成了柔軟又有韌性的團,再一坨坨揪下填進特製的模板,磕出后,擺好,上蒸籠蒸熟透,就成了形似年糕的“米粿”了。米粿

獲得榮譽


2014年11月17日,石潭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國家旅遊局列入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石潭村是2019年度安徽省美麗鄉村示範村,也是黃山市百佳攝影點之一。
2019年12月31日,石潭村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認定為第二批國家森林鄉村。
2020年2月27日,石潭村被中共安徽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認定為2019年安徽省第二批美麗鄉村示範村。

交通


1.乘坐火車到歙縣,到歙縣汽車站換乘開往霞坑鎮的中巴,后再搭中巴到石潭村。
2.乘坐途徑過歙縣霞坑鎮的班車,后再搭中巴到石潭村。
3.沿徽杭高速或S324行駛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