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心遠中學

心遠中學

南昌市心遠中學(Nanchang Xinyuan Middle School)簡稱“心遠中學”,是南昌市教育局主管的民辦全日制完全中學,江西首批重點中學,江西省優秀重點中學,江西省首批普通高中名校。

南昌市心遠中學創建於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其前身是由江西省南昌縣崗上鄉月池村熊元鍔、熊育鍚先生創辦的“樂群英文學堂”;1949年5月南昌解放后,心遠中學由人民政府接管,與劍聲中學、青年中學合併,更名為“江西省立第二聯合中學”; 2013年8月,經南昌市教育局批准,以南昌二中為主體,在南昌二中教育集團愛國路校區(即原南昌四中閑置校園)恢復開辦南昌市心遠中學;2015年,南昌市心遠中學紅谷新城校區開始招生。

據2020年9月南昌市心遠中學官網顯示,學校有46個教學班,學生2424名,其中小學部6個班270人,初中35個教學班1924人,高中4個普通高中、1個中美國際教育班230餘人。

學校簡介


校訓

勤樸肅毅
校訓“勤樸肅毅”由熊育鍚先生與學監潘藩國先生於1914年擬訂。“勤樸肅毅”言簡意賅,內涵豐富。
“勤”就是自強不息。教師勤於治學,學生勤學樂讀。勤奮的標誌是拼搏進取,對既定目標的孜孜追求。
“朴”就是不求虛名。質樸正直,實事求是。它是一看似無形實則無處不在的風氣,師生個體氣質的反映,內秀的外化,是一所學校教育質量和師生整體素質的體現。
“肅”就是認真踏實。教師敬業愛崗,無私奉獻,教學有方;學生腳踏實地,鍥而不捨,不斷進步。
“毅”就是堅持不懈。它要求我們持之以恆,百折不撓,開拓創新,再創輝煌。這是“毅”在新的歷史階段賦予心遠中學新的歷史使命。

校風

心高志遠 步堅履實

教風

愛生 嚴謹 科學 創新

學風

勤奮 樂學 善思 創新

校史

南昌市心遠中學創建於1901年,其前身是由江西省南昌縣崗上鄉月池村熊元鍔、熊育鍚先生創辦的“樂群學堂”。在我國近代啟蒙思想家、翻譯家、教育家嚴復先生的大力支持與幫助下,心遠中學以優秀的師資、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吸引了數千優秀青少年來求學。高水平的教學與高質量的成績,使心遠中學與當時著名的天津南開中學、長沙明德中學並稱為中國“三大私立新學”。
熊氏家族在禧祖(1833-1894)時,已經具備了讓大多數子弟專心攻讀的財力。首設家族專門教育機構“心遠堂”,每年抽取家族公產的部分贏利,用來獎勵讀書用功、應試有成的子弟。1901年,在熊氏“育”字輩中順應潮流、首具卓識的熊元鍔(族譜名育鍔)聯絡堂兄熊育鍚、熊育鎬,新建夏敬觀、蔡公湛,高安鄒叔忱等人,創建了一個以修研西洋實科和語言為主的新式學堂——樂群英文學堂。在徵得家族同意后,借用熊氏位於南昌市東湖邊的“平遠山房家塾”為校址。
“樂群學堂”開辦一年後,主要創辦人熊元鍔(1879-1906)便離開了(參加已有革新的科舉考試,成為江西歷史上最後一名解元;在北京拜訪嚴復;回贛開辦江西商辦鐵路公司,修築南潯線;在滬與嚴復一道,參與震旦學院改建吳淞復旦公學[復旦大學前身]事宜;前往日本考察鐵路等;因病英年早逝,年僅27歲)。學堂的一切事務,都由原來的監督熊育鍚主持。
熊育鍚接管“樂群學堂”后,於1903年將其改為“南昌熊氏私立心遠英文學塾”,成為江西最早的一所私立中學。1907年改名“心遠中學堂”,1912年又易名為“南昌熊氏私立心遠中學校”。1949年5月南昌解放后,心遠中學由人民政府接管,更名為“江西省立第二聯合中學”。南昌二中傳承與發展了心遠中學的優良傳統,是江西首批重點中學,江西省優秀重點中學,江西省首批普通高中名校。
經南昌市教育局批准,以南昌二中為主體,與省市著名教育專家合作,在南昌二中教育集團愛國路校區恢復開辦南昌市心遠中學。心遠中學依託南昌二中百年文化的深厚積醞,優良的辦學傳統,先進的教育理念,嚴謹的管理模式,優質的師資隊伍,將學校辦成的優質品牌學校,辦成一方育人的園地,學生成材的沃土。

校歌

熊育鍚任校長。他為心遠創作了校歌:
江西教育,
吾校實開風氣先。
篳路藍縷,經營慘淡,
時危志亦堅。
講舍宏開矗湖旁,
一堂誦習樂陶然;
共稟校訓,
以公誠勤毅、深思篤行,
更與日俱新。
儲學救國,
努力向前進!
另有嚴復於1918年為心遠中學、南昌二中作的一首校歌,根據手稿亦錄於下:
中華何所有,
四千年教化,
舟車未大通,
指此為諸夏。
五十年來交五洲,
西通安息非美歐,
天心欲啟大同世。
國以民德分劣優,
我曹愛國起求學。
德體智育須交修,
守勤樸,厲肅毅,
涵養性情奮志氣。
此時共惜好時光,
他日為人增樂康。
廬山九疊雲錦張,
彭蠡章貢源流長,
世傳心遠校風良,
世傳心遠校風良。

校徽

整體含義:心遠中學校徽總體設計為圓形,以綠色為主色調、以白色為底色,綠色象徵著希望和夢想、白色象徵著純潔與高尚。內外環中鑲刻中英文校名,圓圈內的圖案將“心遠”二字由圖案的形似呈現出來,右側抽象的“2”字寓意著心遠和二中不可分割的淵源;羽毛和海豚包裹著快樂的小人,寓意著有天有海,就有心遠!

辦學思想


學校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對學生終身負責”的辦學理念,確立了“勤樸肅毅“的“求精文化”為校園文化的精髓。圍繞學生“健康、成人、成才”的目標,以德育為先導、以教學為中心、以質量為根本,以教師的發展促使學生的發展、以教師的提高確保學生的提高。遵循教育規律,依法辦學,走在教育教學改革的前列,將學校辦成理念一流、管理一流、師資一流、設備一流、學生素質一流的優質品牌學校。出經驗、出人才,辦成省市乃至全國的教育教學改革的示範基地。

教師隊伍


在富有傳統的“鐵軍”精神的感召下,湧現了一批在管理、教育、教學、科研各方面德藝雙馨的帶頭人。他們忠誠於教育事業,關心熱愛學生;他們奮發進取,敢打硬仗,敢攀高峰;他們刻苦鑽研專業知識,在教學藝術上精益求精;他們追求創新,謙虛謹慎,團結協作,在學校“四個基地、一個窗口”建設中各展風采。在2013年南昌市第七屆“園丁杯”競賽(教學競賽)南昌二中初中部代表隊,在全部14個學科的比賽中,獲得10個一等獎、3個二等經、1個三等獎;14名參賽選手全部獲獎,獲獎率100%。此外學校有較為完善的人才建設計劃,青年教師隊伍不斷成長,並在教學上嶄露頭角,多名教師在市級以上各類業務大賽中獲獎。

教學情況


一所注重理工的學校,心遠中學非常重視學生的實驗,培養動手能力。學校“理化儀器,博物標本,均有相當設備。而尤以理化設備較全,且另有實驗室二處,布置均堪實用;實為本省私立學校之冠。”(《江西教育旬刊》第四卷第5-9期合刊《省督學視察私立心遠中學報告》)。文藝、體育等課外活動也頗有特色。民國初年,校園裡便盛行足球,籃球也是心遠強項,在省市戰功卓著。到五四時期,各種課外活動更是如火如荼,形成高潮。以後一直長盛不衰,學校“課外作業,如遊藝、體育、各種研究會,以及月刊、季刊、特刊,均有成績表現”(同上)。

辦學輝煌


110年前的心遠中學,這所歷史悠久的知名學府,曾開創了許多教育傳奇。11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由教育家熊育鍚創立的“心遠”和他的教育理念,無疑是百年輝煌里最濃墨重彩的一筆,就在最初近50年的“心遠”歲月里,心遠中學和省立二中培養了10名中科院院士,其他行業的精英人才更是不勝枚舉。
熊育鍚創立江西最早的私立中學
提到南昌二中的歷史,熊育鍚是個繞不開的名字。1901年,在熊氏“育”字輩中的熊元鍔(族譜名育鍔)聯絡堂兄熊育鍚、熊育鎬,新建夏敬觀、蔡公湛,高安鄒叔忱等人,創建了一個以修研西洋實科和語言為主的新式學堂——樂群英文學堂。在徵得家族同意后,借用熊氏位於南昌市東湖邊的“平遠山房家塾”為校址。
“樂群學堂”開辦一年後,主要創辦人熊元鍔離開了學堂。學堂的一切事務,都由原來的監督熊育鍚主持。接管之後,熊育鍚於1903年將學堂改為“南昌熊氏私立心遠英文學塾”,成為江西最早的一所私立中學。1907年改名“心遠中學堂”,1912年又易名為“南昌熊氏私立心遠中學校”。當時,在熊育鍚的努力下,“心遠”以其雄厚的師資力量、新穎的課程內容和出色的教學質量,與天津南開、長沙明德並列為國內三大名校。
在出任心遠中學校長的同時,熊育鍚也主持著江西省立第二中學的工作,他對教育的理念和付出令許多學生感懷於心。新中國成立后的南昌二中,雖然是在私立心遠中學、私立劍聲中學、私立青年中學基礎上建立,但省立第二中學走出的學生們,仍然將自己視作南昌二中校友。
曾走出10名中科院院士
吳有訓、陽含熙、徐采棟、程孝剛、蔡方蔭、劉恢先、游效曾、黃家駟、吳式樞、盛彤笙,這一串閃亮的名字,都是從新中國成立前的心遠中學或省立二中走出的中科院院士。如今,他們的銅像仍在南昌二中高中部的校園裡屹立,見證著學校的百年歷史。
說起這些院士,每一位都可謂來頭不小。最為人們熟知的,莫過於我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吳有訓。1916年,他畢業於省立第二中學,1920年回到母校任理化教員。除了吳有訓之外,另外9位院士,也都是各自領域的精英。1910年畢業的程孝剛是機械工程專家,1920年畢業的蔡方蔭是土木建築結構專家、力學專家,1921年畢業的黃家駟是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的奠基人之一,1925年畢業的盛彤笙是獸醫學家、微生物學家,1929年畢業的劉恢先是結構工程和地震工程專家,1935年畢業的陽含熙是生態學開拓者,1939年畢業的吳式樞是理論物理學家,同年畢業的徐采棟是有色冶金專家,1949年畢業的游效曾是化學家。
傅抱石胡先驌曾是心遠教員
當年,熊育鍚不惜重金聘請省內外名教師:北洋水師學堂高才生李岑、陳持正,分任三角、幾何和英語課程的教學。學生用的數、理、化及外國史地教材,一律是西文原版,有的甚至是美國一、二年級學生用的。除了注重英文和自然科學的教學外,熊育鍚還特彆強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涵養學習,把《四書》《通鑒》《讀通鑒論》等列為學生的必讀教材。心遠中學當年的師資力量,可以說在全國都享有盛譽,傅抱石和胡先驌都曾在心遠中學任教。
國畫大師傅抱石可謂是中國美術史上一座豐碑,1923年至1930年,他曾在心遠中學任美術教員,他的夫人也曾經在心遠中學教過書。當時的“心遠”,雖然名為英文學堂,但卻非常注重理工科教育。1916年,中國植物分類學的奠基人、著名植物學家胡先驌就在心遠中學擔任生物教員。
多位曾在心遠就讀
“心遠”的名號雖然只沿用了近50年,但這段在南昌二中歷史里佔據一半江山的歲月,可以說是人才輩出。也正是這些從心遠走向社會的精英,用自己的品德與成就,令“心遠”這塊金字招牌愈發耀眼。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的“心遠”為革命事業也輸送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他們之中有以救國救民為己任,為新中國的誕生獻出了寶貴生命的江西早期革命領袖袁玉冰;有年僅24歲,高誦“革命何須怕斷頭”而慷慨就義的革命志士楊超;有大義凜然面斥日寇侵略暴行而慘遭殺害的“義烈千秋”汪國鎮;有在文化界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的政論家、著名“救國會七君子”之一、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的鄒韜奮;也有參加八一起義,轉戰江南華東,後任上海市委書記的革命家夏征農。
而《可愛的中國》一文的作者方誌敏,也是心遠中學的校友之一,他1922年至1923年在心遠就讀。1934年11月,方誌敏率領紅軍抗日先遣隊北上抗日,在江西懷玉山遭到了國民黨軍的阻擊。由於叛徒的告密,方誌敏被俘,並在南昌下沙窩英勇就義。
校友許淵沖獲國際文學翻譯最高獎
2014年8月,著名翻譯家、北京大學教授許淵沖獲得國際譯聯2014“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這個獎項是國際翻譯界文學翻譯領域的最高獎項,許淵沖是首位獲該獎的亞洲翻譯家,也是我國迄今為止在國際翻譯界獲得最高獎的第一人。1999年,許淵沖還曾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2010年曾獲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這位翻譯界的名家,也是1938年畢業於省立二中的“心遠人”。許淵沖曾在回憶錄《逝水年華》中,曾經提到過在二中就讀的歲月,也在書中將當時的二中稱之為“全省最好的中學”。

發展規劃


繼續傳承南昌二中的“求精文化”,“育精英,出精品、煉精華、提精氣、揚精神”,升華人格、全面發展。樹立學校的核心精神﹑打造核心競爭力。不斷完善挖掘名校資源,樹立優質的教育形象。運用靈活機制,藉助社會力量,推進“名校辦民校”的健康發展新路子。市民可以從各自需要出發,選擇“名校辦民校”的辦學條件、選擇教育的特色,推動心遠的可持續發展。充分利用心遠的優勢和資源,實行小班教學,分層教學,因材施教,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個性。追逐教育理想,為南昌初中教育出經驗出成果,塑造“學在南昌”的全國知名教育品牌。初中輻射高中,不斷探索十二年一貫制整體發展模式。

學校規模


2004年,南昌二中提出“四基地一窗口”的辦學目標,即“江西省素質教育示範基地、教育教學改革試驗基地、學科競賽培訓基地、一流高校優秀生源輸送基地,江西基礎教育對外開放窗口”。2006年南昌二中整體搬遷至紅谷灘新區;2007年,學校恢復初中辦學,成立“中加雙文憑高中班”;2009年,組建“高考零班”;2011年,在紅谷灘新區開辦初中教學班;2012年,全面接管“四中”和“二十二中”;2013年,在南昌市政府、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利用四中閑置校園,由心遠進行租賃,復辦心遠中學。2015年,心遠中學紅谷新城校區開始招生,並開辦“中美國際教育班”。這一系列的重大決策開創了學校教育教學的全新局面,響應“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輻射面”的政策,取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心遠中學現有46個教學班,學生2424名,其中小學部6個班270人,初中35個教學班1924人,高中4個普通高中、1個中美國際教育班230餘人。

辦學歷史


● 心遠中學時期
1901年,熊元鍔、熊育鍚、熊育鎬、夏敬觀、蔡公湛、鄒叔忱等人,創建了一個新式學堂——樂群英文學堂,借用熊氏位於南昌市東湖邊的“平遠山房家塾”為校址。
1903年,熊育鍚將其改為“南昌熊氏私立心遠英文學塾”。
1907年,改名為“心遠中學堂”。
1912年,易名為“南昌熊氏私立心遠中學校”。
1923年,心遠中學發起組織南昌城內中等學校以上3萬多名學生,舉行集會遊行,要求政府堅決取消“二十一條”,收回旅大。
1938年8月15日,日軍轟炸南昌,心遠中學分別遷往南昌縣崗上鄉月池熊家、吉安陂頭和南城上塘,以吉安陂頭為本部。不久,本部遷至南城。
1942年6月,南城陷落,心遠中學再次南遷至寧都縣田頭村。
● 江西省立二中時期
1914年,熊育鍚建議江西省政府設立8所省立中學,並親自擔任江西省立二中校長。
1937年11月,江西省立二中遷校到清江縣永泰鎮。
1938年夏,江西省立二中在永新縣夏陽村籌設分校。
1939年夏,江西省立二中遷至永新縣石灰橋村。
1940年夏,江西省立二中又遷至泰和縣南崗口附近的爵譽村周家祠堂。
1944年秋,江西省立二中初、高中各遷一部分到吉水縣水南之夏廊,住在劉氏總祠孝思堂內,作為校本部;一部分遷至白沙之南坪村。
● 合併建校
1945年,心遠中學和江西省立二中相繼遷回南昌。
1949年5月,南昌解放后,心遠中學由人民政府接管,與劍聲中學、青年中學合併,更名為“江西省立第二聯合中學”,以原心遠中學為校址。
● 南昌二中時期
1953年10月,學校劃歸南昌市管轄,更名為南昌市第二中學;成為教育部在全國重點聯繫的30所中學之一。
“文化大革命”期間,幹部、教師組成“五七大軍”,先後下放到新建縣、南昌縣插隊落戶,參加勞動;學校被迫下遷到梅嶺共大,校舍被江西省建築設計院佔用,積攢多年的圖書、設備、儀器、生物標本、教學檔案等喪失殆盡,遭到毀滅性破壞。
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文革”后的徘徊時期結束,中止了14年的潘鳳湘“語文教讀法”開始第二輪實驗。
1986年,江西省教育廳批准南昌市第二中學為江西首批重點中學。
1996年,南昌市第二中學被江西省教育廳批准為江西省優秀重點中學。
2003年9月,南昌二中被南昌市人民政府授予“南昌市名校”稱號。
2006年,南昌二中整體搬遷至紅谷灘新區。
2007年,南昌二中恢復初中辦學,成立“中加雙文憑高中班”。
2009年,南昌二中組建“高考零班”。
2011年,南昌二中在紅谷灘新區(現紅谷灘區)開辦初中教學班。
2012年,南昌二中全面接管南昌四中和南昌二十二中;同年8月,南昌二中教育集團成立。
● 學校復辦
2013年8月,在南昌市政府、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南昌二中教育集團利用原南昌四中閑置校園,由心遠進行租賃,恢復開辦南昌市心遠中學。
2015年,南昌市心遠中學紅谷新城校區開始招生,並開辦“中美國際教育班”。
2018年,南昌市心遠中學合作開辦南昌市立德朝陽中學。
南昌市心遠中學
南昌市心遠中學

辦學條件


硬體設施

據2020年9月學校網站信息顯示,南昌市心遠中學愛國路校區擁有課桌椅800套、創維電教博士(一體機)18台、格力空調21台、聯想台式電腦20台、安防系統及廣播系統;紅谷新城校區所有的教室和辦公室全部配置一體機,設有理化生音體美閱覽室等功能房,運動場地共有6個籃球場地、1個足球場地,300米環形塑膠運動場。
南昌市心遠中學
南昌市心遠中學

辦學規模

據2020年9月南昌市心遠中學官網顯示,南昌市心遠中學有46個教學班,學生2424名,其中小學部6個班270人,初中35個教學班1924人,高中4個普通高中、1個中美國際教育班230餘人。

師資力量

據2020年9月南昌市心遠中學官網顯示,南昌市心遠中學擁有南昌二中蘇圃路校區12個教學班的師資。
師資配置由校方統籌兼顧,採用“N+1”形式:即愛國路校區“4+1”配置,紅谷新城校區“3+1”配置,裡面的“4、3、”是指來自原二中教師,“1”指新招聘的老師。教師主體全部來自具有南昌二中豐富教學經驗的原蘇圃路校區;紅谷新城校區將實行首席教師制,首席教師全部來自原南昌二中初三骨幹教師。
南昌市優秀語文教師:左清梅、胡蛟
中學高級教師:黃群、李慧萍、湯章濤
中學一級教師:王新玲、胡欣穎、鄒金香、黃建平、陳頤瀟、方磊、羅霞、吳江燕、李小英、江楠、李英、謝鵬輝
中學二級教師:朱丹、楊金招、陳亞帆、羅帥、辛潔

辦學成果


學生成績

● 中考成績
2016年中考,南昌市心遠中學1人獲得南昌市中考總分第二的成績。
2017年中考,南昌市心遠中學囊獲南昌市中考前二名,第一批次省重點率達70%。
2018年中考,南昌市心遠中學紅谷新城校區600分以上佔比82.5%,愛國路校區600分以上佔比63.2%。
2019年中考,南昌市心遠中學囊獲南昌市中考前三名,紅谷新城校區600分以上佔比71.7%,愛國路校區600分以上佔比85.5%。
2020年中考,南昌市心遠中學1人獲得南昌市中考總分第三的成績。
● 高考成績
2018年高考,南昌市心遠中學共150人參加高考,其中理科最高分630分,文科最高分627分,文理600分以上11人,一本上線人數共52人,一本文化上線率34.67%;二本上線人數共123人,二本文化上線率82%;另有24人獲得藝術類專業合格證,其中18人文化成績超出文化線150分以上;共計一本人數70人,一本上線率46.67%,二本人數共141人,二本上線率94%。
2019年高考,南昌市心遠中學文理科600分以上人數8人,理科最高分641,文科最高分611;文化類考生一本上線人數文理合計76人,一本上線率達40.6%,二本上線率87.6%;藝術類考生共25人報名參考,本科一類上線人數24人,被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中國傳媒大學等著名藝術院校錄取。
2020年高考,南昌市心遠中學共175人參加高考,其中文化類考生(文理)計142人,藝、體類考生33人。其中理科最高分648分(省排名1642名),文科最高分624分(省排名179名);文化類考生一本上線人數文、理科合計60人,一本上線率達42.25%;二本上線人數文理合計129人,二本上線率達90.85%;藝、體類考生本科一類上線人數32人,本科一類上線率達96.97%,藝、體類考生最高分538分。
● 素質成績
2014年,學生徐閔昊祺獲得南昌市中小學生學雷鋒志願服務先進個人的榮譽,南昌市第二屆“十佳美德少年”稱號,江西省年度優秀義工,第十二屆宋慶齡獎學金獲得者,江西省第一屆智力運動會獲得象棋男子少年甲組銀獎。
2015年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第三季,南昌市心遠中學初一學生李岱澤成為本場比賽中首位晉級半決賽的選手。

教師榮譽

時間教師競賽項目獲獎情況/榮譽
2005年吳雪琦江西省水粉、粉畫展覽優秀獎
2010年張蓉第五屆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初中組)優秀輔導老師獎
2010年劉泓妤江西省音樂“映山紅”獎優秀創作歌曲演唱大賽金獎
2011年12月楊尋南昌市第四屆“魅力校園”學校文化藝術節活動優秀指導教師
2012年戴昌元論文《淺談校園網路應用及安全》市級一等獎
2012年魏蕾“四方杯”中學語文教師論文大賽三等獎
2013年6月李英---------------中考優秀閱卷教師
2013年羅建鳳江西省英語教師風采大賽說課組二等獎
2014年羅建鳳星星火炬英語風采全國總決賽優秀指導老師獎
2014年張蓉漢字聽寫大賽(江西賽區)優秀指導老師獎
2014年黎雪晴南昌市第六屆園丁杯競賽教學能手
2014年曾華南昌市第六屆園丁杯競賽教學能手
2014年江楠南昌市第六屆園丁杯競賽教學能手
2014年朱紅飛南昌市第六屆園丁杯競賽教學能手
2014年葉娟南昌市第六屆園丁杯競賽競賽一等獎
2014年塗斌華南昌市第六屆園丁杯競賽競賽一等獎
2014年朱玉蘭南昌市第六屆園丁杯競賽競賽一等獎
2014年朱小艷南昌市第六屆園丁杯競賽競賽一等獎
2014年王先鋒南昌市第六屆園丁杯競賽競賽一等獎
2014年程京南昌市第六屆園丁杯競賽競賽一等獎
2014年肖榮南昌市第六屆園丁杯競賽競賽二等獎
2014年曹偉華南昌市第六屆園丁杯競賽競賽二等獎
2014年余文科南昌市第六屆園丁杯競賽競賽二等獎
2014年王鑫南昌市第六屆園丁杯競賽競賽二等獎
2015年江楠一師一優課曬課部級優課
2019年張亮輝2019年度全市教育系統“六個一百”、“六個十佳”先進個人優秀教師

學校領導


職務姓名
總校長熊韜
教育顧問吳勤
董事長、法人代表汪長模

知名校友


科學家、教育家和著名學者
吳有訓徐采棟陽含熙程孝剛
蔡方蔭劉恢先游效曾黃家駟
吳式樞盛彤笙許淵沖
革命家及革命烈士
袁玉冰汪國鎮楊超鄒韜奮
夏征農方誌敏曾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