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龍區

雲南省昆明市轄區

盤龍區,隸屬於雲南省昆明市,昆明五個主城區之一 ,位於昆明主城區東北部,東、南面與官渡區相連,北接嵩明縣富民縣,西臨五華區,西南與西山區接壤,轄區面積861.04平方千米,主城建成區面積60.96平方千米。2019年,盤龍區轄拓東、鼓樓、東華、聯盟、金辰、青雲、龍泉、茨壩、松華、雙龍、滇源和阿子營12個街道辦事處,共71個城市社區、32個村委會 。

盤龍區因盤龍江自北向南縱貫全境而得名,盤龍區早在3萬年前,盤龍大地便有古人類活動。遠在新石器時代,這裡已經成為人類繁衍生息之地。1928年昆明市政公所改為昆明市政府,昆明市制正式確立,2012年前為昆明市人民政府所在地。

2019年11月,入選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2020中國凈水百佳縣市。

歷史沿革


盤龍區是昆明市轄區之一,因盤龍江自北向南縱貫全境而得名。
盤龍區早在3萬年前,盤龍大地就有古人類活動。
遠在新石器時代,這裡已經成為人類繁衍生息之地。
戰國時期,已經進入文化水平較高的青銅時代,並迅速地向鐵器時代過渡。
唐永泰元年(765年),南詔王閣羅鳳派其長子鳳伽異在昆明築拓東城,意在“開拓東境”。拓東城址在今盤龍江和金汁河之間,即今盤龍區大部分地區。拓東城的興建,開啟昆明城市發展的先河。
明、清時期,昆明城區作為雲南府城,全省的重要行政機構大部分都盤龍區境內。
1911年10月30日,昆明人民舉行“重九起義”,響應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在滇統治。
1913年,廢雲南府,改稱昆明縣。
1922年昆明市政公所成立。
1928年市政公所改為市政府(2011年遷址呈貢區錦繡大街1號),昆明市建制正式確立。
雲南和平解放后,昆明調整行政區劃,將民國時期的8個區調整為6個區。
1953年,再次調整,城區設一、二、三、四個區。
1956年,一、三兩區合併,10月19日經雲南省人民委員會批准,盤龍區正式成立。
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曾一度易名為“東風區”。
1968年重新恢復盤龍區名稱。
2017年11月16日,雲南省人民政府正式簽發《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嵩明縣阿子營街道調整至盤龍區管轄的批複》,同意將嵩明縣阿子營街道調整至盤龍區管轄。調整后阿子營街道行政區域不變,街道辦事處仍駐阿子營村彩雲路72號。

地理環境


位置

盤龍區位於昆明市主城區東北部,東、南面與官渡區相連,北接嵩明縣和富民縣,西臨五華區。盤龍區東經102.7°,北緯25.05°。

氣候

盤龍區年平均氣溫14.9℃,極端最高氣溫31.5℃,極端最低氣溫-7.8℃。年平均降水量約為1000.5mm,月最大降雨量208.3mm,日最大降雨量153.3mm,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年日照時2327.5小時,年蒸發量1856.4mm。最大風速40m/s,多西南風。相對濕度76%。

地形地貌

盤龍區中心海拔約1891m。拱王山馬鬃嶺為昆明境內最高點,海拔4247.7m,金沙江與普渡河匯合處為昆明境內最低點,海拔746m。區域地處雲貴高原,總體地勢北部高,南部低,由北向南呈階梯狀逐漸降低。中部隆起,東西兩側較低。以湖盆岩溶高原地貌形態為主,紅色山原地貌次之。大部分地區海拔在1500~2800m之間。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礦藏有鐵、煤、鋁土、石英沙、磷和岩鹽等。

農業資源

農作物水稻、小麥、玉米、煙草、油菜、豆類、蔬菜、花卉,盛產桃、梨、蘋果、松子、板栗。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盤龍區成立時共轄敷澤、吳井、五里、東華4個鄉和近日、小南、長春、三義鋪、太和、盤龍路、拓東、南強、珠璣、環城10個街道辦事處。盤龍區的街道辦事處和鄉經過分合、撤併及新建,到2004年8月共有長春、東站、東華、董家灣、環城、金碧、南強、太和、拓東、小南、珠璣11個街道辦事處,58個社區,轄區面積15.1平方千米。
2004年7月,市委、市政府作出關於調整五華、盤龍、官渡、西山四區行政區劃的決定。從9月1日起,四區按調整后的隸屬關係履行經濟、行政及社會事務管理職能。轄拓東、鼓樓、東華、聯盟、金辰、青雲、龍泉、茨壩8個街道辦事處和松華、雙龍2個鄉。
2009年7月前,轄區面積345.83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45.79平方公里,山區面積約292平方公里。
2009年8月1日起由盤龍區對嵩明縣阿子營鎮和滇源鎮行使管理權。2009年8月,經盤龍區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批准同意撤銷雙龍鄉和松華鄉,設立雙龍街道辦事處和松華街道辦事處。盤龍區行政區域擴大到886.9平方公里。
2011年3月,經省、市政府批准,由盤龍區託管的滇源鎮、阿子營鎮改設街道辦事處。
區劃詳情
盤龍區下轄12個街道辦事處,共67個社區、32個村委會。
街道拓東街道鼓樓街道東華街道聯盟街道金辰街道青雲街道
龍泉街道茨壩街道松華街道雙龍街道滇源街道阿子營街道

人口民族


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結果,全區常住人口809881人(含滇源和阿子營街道),全區常住人口與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計增加162777人,增長25.15%,平均每年增長16277人,年平均增長率2.27%。其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721604人,佔全區常住人口的89.1%,居住在農村的人口88277人,佔全區常住人口的10.9%。全區常住人口中,男性為418353人,佔51.66%;女性為391528人,佔48.34%。常住人口性別比為106.85(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漢族人口為726205人,佔89.67%;各少數民族人口為83676人,佔10.33%。
2011年,全區城鎮化率達90%。阿子營鎮和滇源鎮由盤龍區託管后,全區人口密度有所下降,為每平方千米920人。2011年,盤龍區人口出生率5.29‰,死亡率2.61‰,自然增長率為2.67‰。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區在冊戶籍人口585244人,盤龍區城鎮人口遷入23336人,城鎮人口凈增長13499人。戶籍人口,城鎮人口525220人、鄉村人口60024人;男性290590人、女性294654人;流動人口482432人;漢族人口516243人,佔總人口的88.21%;60歲以上的老年人12.96萬人,佔全區戶籍人口的22.15%。

經濟


綜述

2014年盤龍區生產總值完成497.29億元,同比增長8.4%,增速高於全市平均水平0.3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4.84億元,同比增長1%;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145.22億元,同比增長11.4%;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347.23億元,同比增長7.1%。
從產業結構來看,第一產業發展平穩,同比增長1%,對GDP貢獻率為0.12%;第二產業年底發力,同比增長11.4%,高於GDP增速3個百分點,對GDP的貢獻率為43.37%,其中工業增加值完成98.57億元,同比增長10.8%,對GDP的貢獻率為30.73%,對全區GDP的增長提供了有力的支撐;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69.83%,但全年實現增速為7.1%,低於GDP增速1.3個百分點,對GDP的貢獻率為56.51%。
全區民營經濟增加值完成233.57億元,同比增長8.9%,民營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達47.0%。
2017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654.7億元,同比增長10.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9.3億元,同口徑增長7.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完成476.93億元,同比增長7.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499.23億元,同比增長12.5%。
2019年,全區生產總值完成889.25億元,同比增長4%。其中,第一產業5.69億元,同比增長1.5%;第二產業206.83億元,同比增長1.3%;第三產業676.73億元,同比增長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43.81億元,同比增長5.82%;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1.24億元,同比增長2.30%。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完成306.48億元。

第一產業

盤龍區是昆明市主城區,無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2014年開年以來,工業產品市場價格下跌,原材料和用工成本上升,市場結構性矛盾突出,非金屬製品製造業、裝備製造業等行業衝擊嚴重,全區工業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全區主要支撐行業“貴金屬冶鍊業”年末發力扭轉頹勢,實現增加值46.8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4.5%,同比增長24.1%,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貢獻率為129.7%,拉動增長14.4個百分點。
全區19個行業中,增加值呈現8增11降的態勢。其中,有3個行業增長超過20%。分別是:燃氣生產和供應業增長36.4%,有色金屬冶鍊和壓延加工業增長23.8%,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增長23.6%。

第三產業

2014年,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75.19億元,同比增長11.45%,增速低於全市平均水平0.51個百分點。其中,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完成294.41億元,同比增長5.99%。全區零售業共有19種商品類別,其中13種商品類別呈增長態勢,6種商品類別為下滑態勢。對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起拉動作用的商品主要為以下6類: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同比增長17%)、化妝品類(同比增長7.4%)、日用品類(同比增長39.7%)、體育娛樂用品類(同比增長40%)、家用電器和音像製品類(同比增長24.6%),傢具類(同比增長14.2%)。
2018年,盤龍區大力推進產城融合,國家植物博物館選址茨壩,生物科技創新中心加速打造,汽車產業服務孵化園實現開園,為生物科技、大健康、文化旅遊、汽車服務等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樓宇(總部)經濟對現代服務業引領作用充分發揮,保有稅收千萬元以上樓宇40幢,其中億元以上樓宇14幢,是全省唯一榮獲“中國樓宇經濟最具投資價值城區”獎的縣區。
2018年,盤龍區兌現樓宇(總部)經濟和現代服務業獎勵扶持資金4572萬元,成立樓宇經濟促進會,評定星級樓宇26幢,引入區域型總部企業3戶,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487.8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554.52億元,同比增長11.1%。
完成“一部手機游雲南”階段性任務,重拳整治旅遊市場秩序,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03.55億元。

交通


盤龍區是昆明交通發展的核心區域,境內現有西南最大的公交停車場北市區公交停車場,昆明國家一級客運北部客運站站,擁有昆明一級主幹道北京路、灃源路等,東北三環、北繞城高速路等穿區而過,昆明軌道交通二號線穿區而過。

社會


教育

田溪公園
田溪公園
截至2011學年轄區內有普通中學31所,中職教育學校16所(未含區教師進修學校),普通小學72所,幼兒園78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各類學校的各級專任教師達6215人。盤龍區所有在校、在園學生共123460人,其中:普通中學在校學生26719人,中職教育學校在校學生21671人,普通小學在校學生54327人,在園(校)幼兒20676人、特殊教育學校在校學生67人。
2018年,盤龍區雲大附中西林分校、雲師大實驗中學昆明湖校區初中部開學招生,成功創建為全國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創新區、首批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運用實驗區、全省社區建設工作先進單位。
完成《盤龍區中心城區教育資源布局布點專項規劃》《盤龍區教育設施規劃(2018-2035)》《盤龍區學前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布局布點專項規劃》編製。新開辦東華幼兒園朝九晚五分園等7所學校(園),與國際學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安置外來人員隨遷子女小學入學4356名。學生資助基本實現全學齡段至創業階段全覆蓋。完成129幢、7.87萬平方米中小學及幼兒園不安全校舍加固改造。

衛生

翡翠灣小區別墅
翡翠灣小區別墅
2011年,轄區內共有各級各類醫療機構629家,其中醫院35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58家(不含衛生院)、街道(鎮)衛生院8家、門診部36家、診所368家、村衛生室71家、醫務室(衛生所)50家、衛生執法監督機構1個,疾控中心1家,婦幼保健中心1家。人力資源:盤龍區共擁有衛生技術人員6636人,執業醫師2802人,執業助理醫師193人;註冊護士2746人;檢驗人員167人;藥劑人員331人。每千人擁有醫師數為4.14人,每千人擁有護士數為3.55人。
2011年轄區內醫療衛生機構擁有病床4383張,平均每千人擁有醫師3.7人,擁有護士3.4人,擁有床位5.4張。盤龍區醫療機構資產總量為18.82億元,固定資產10.3億元。此外,盤龍區71家村衛生室,擁有鎮、村醫生139人,農村醫療網點覆蓋率100%。
2018年,盤龍區建成6個衛生院中醫館,家庭醫生電子化簽約率達26.73%,完善水源區“健康大篷車”巡迴醫療機制。順利通過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複審,成功創建為雲南省首個全國流動人口基本公共衛生計生服務均等化示範區,圓滿完成雲南省第三輪全國艾滋病綜合防治示範區各項指標任務。

社會保障

盤龍江
盤龍江
2011年,通過多種途徑收集提供有效就業崗位45401個,城鎮新增就業31199人,盤龍區就業保持基本穩定,其中,下崗失業人員11134人,特困群體就業人員6546人;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2107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2554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1.89%。技能培訓城鄉勞動力2659人次,其中,城鎮登記失業人員技能培訓159人次,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2500人次;創業培訓人員285人次。
2011年末,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17.49萬人,比上年增長8.76%,其中,參保職工13.05萬人,參保離退休人員3.96萬人。參保人數中,靈活就業參保人數為4.5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7.78萬人,其中農民工參保2.12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9.87萬人,其中農民工參保4.21萬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人數為23.78萬人,其中,企業單位參保人員20.8萬人。參保人員中自謀職業、靈活就業人員為1.06萬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8.05萬人。
2018年,盤龍區民生支出達33.44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66.76%。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43975元、19398元,增長8.1%、8.5%。
2018年,盤龍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401人,城鎮新增就業2.8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75%以內。城鎮職工社保參保率達96%,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98.5%、95%,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連續六年全省最高。認真落實城鄉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等救助政策。開展“網際網路+”智慧養老和“醫養結合”改革-8-試點建設,建成健康養老信息服務中心,新增居家養老服務中心3個。

科技

2018年,盤龍區新培育認定高新技術企業49家,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佔GDP比重達2.56%,成功創建為全市首批省級科技成果轉化示範區。

城鄉建設

城區規劃
更加主動融入省、市發展戰略,開展“十三五”規劃中期評估,制定《盤龍區建設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核心城區實施方案(2017-2030)》,規劃未來發展。按照昆明市國土空間規劃要求,完成《盤龍區發展大綱》《盤龍區數字化現狀》編製,全區發展布局更加優化,為拓展發展空間奠定基礎。
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落實長效幫扶機制和措施,累計投入扶貧資金5.2億元,脫貧成效得到鞏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完成松華壩-3-水源保護區一級核心區133戶移民搬遷,冷水河、牧羊河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水,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3.71,位列主城四區第一。
2018年,東白沙河片區環湖核心區加速打造,片區概規及控規調整方案通過市級審批,白沙湖城市公園啟動建設,虹橋、龍池城中村改造項目一期實現土地出讓,白沙河商業中心、車行天下二期等產業項目順利推進。茨壩片區積極推動轉型升級、騰籠換鳥,完善片區概念性規劃,紮實開展中科生物科創園、都市園藝大健康產業孵化園、雲農眾創空間等項目建設,博奧三合醫學檢驗實驗室投入運營。北部山水新區滇中引水調度中心、溫德姆酒店、自來水加壓泵站、大波村(老村地塊)等一批產業、基礎設施和城中村改造項目快速推進,龍泉古鎮即將啟動。東風廣場中央商務區引入知名企業開展戰略合作,啟動“三舊”改造連片開發,多片聯動、整體推進;春之眼等項目順利推進,恆隆廣場即將開業。
開展《盤龍區控規梳理完善—城市設計及市政基礎設施部分》《北京路、人民路沿線集中商務區城市設計》等規劃編製。加快“批而未供”及閑置土地處置。完成土地供應1228.3畝,成交金額72.7億元。龍泉路延長線北段、盤龍67號路建成通車,寺瓦路綜合整治及綜合管廊、龍泉路延長線二期等9個項目開工建設,白雲路地下人防工程、北京路連接西北繞城高速立交等4個項目加快推進。啟動金色交響燈5座人行天橋建設。完成龍泉110千伏電力通道建設。完成東華站、火車北站等一批地鐵4、5號線站點征遷。實施東乾渠加固-5-整治、長蟲山分洪項目等5項城市防洪排澇工程,建成防汛視頻監測站59個,防止城市內澇。開展青龍山、金刀營等10個片區控規梳理及規劃方案編製,啟動大波村二期、茨壩村等14個項目征遷工作,完成麥地村2-2七、波羅村2-1期等7個項目征地拆遷,建成交付回遷安置房65.33萬平方米。推進城市更新改造歷史遺留問題處置,蔣家營、劉家營、清泉村回遷安置房交付使用。完成王旗營一期、德惠小區微改造。持續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成功創建雲南省第四屆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通過省級複審複查。創新開展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六凈”行動,建成區實現環衛一體化全覆蓋,網格化管理考核全市排名第一。新建及提升改造公廁33座,整治旱廁62座。開展城鄉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建成紅蕎地、石關坡棄土消納場。完成“兩違”建築治理216.42萬平方米,其中重點區域4.77萬平方米。完成北京路229幢建築和盤龍江燈光亮化美化。“世界春城花都”建設紮實推進,實施“個十百千萬”鮮花靚盤龍行動,高品質建成景潤公園等一批城市公園、小遊園和景觀節點,新增城市綠地21.2公頃。 

鄉村振興

2018年,將鞏固脫貧攻堅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出台《盤龍區全面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實施方案》《盤龍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實施意見》。圍繞“兩不愁、三保障”標準,按照“七個一批”鞏固提升脫貧攻堅工作,強化動態管理,加強醫療、教育保障,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0%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加強產業扶貧,-6-推廣林下有機三七、生態有機蔬菜種植等扶貧項目,增加群眾收入。抓緊完善水源區生態補助方案。完成10個美麗宜居鄉村區級示範村建設。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完成糧食播種14.85萬畝,蔬菜種植4.5萬畝,種植烤煙2.17萬畝,收購煙葉6.25萬擔。啟動第一批水源區農村C、D級危房改造。圍繞“四好農村路”建設目標,實施2018年農村公路路網聯通工程和小雙、阿新公路改造,完成小河公路改造,治理交通安全隱患點43個。開展山區“小水網”及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完成“五小水利”500件。

旅遊


風景名勝
盤龍區眾多旅遊資源中包括2個國家4A級旅遊區(世博園、金殿風景名勝區),1個國家森林公園(金殿森林公園),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松華壩濕地保護區),2項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太和宮金殿、真慶觀古建築群),5項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泉觀/黑龍宮,王德三、吳澄、馬登雲三烈士墓,松華壩賽典赤·贍思丁墓,曇華寺《朱德贈印空和尚詩文碑》,錢灃墓)和12項市、區兩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昆明世博園
昆明世博園位於昆明東北郊,毗鄰金殿風景名勝區、野生動物園,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昆明世博園彙集了全國各省、區、市地方特色、風格迥異的園林園藝精品,並且在保持原有精緻園林園藝風景的基礎上,部分場館增加了休閑度假、會議接待、康體養生、娛樂休閑的功能。中國館,集展覽、會議、宴會、商務洽談功能於一館;世博玉文化博物館,集中展示中華玉文化及滇玉文化特色;康體養生餐飲會所,體會“人在畫中游”之娛,“民以食為天”之樂;遊樂項目,突出參與性、娛樂性特色的三江漂流及4D電影。
金殿森林公園
金殿森林公園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A級景區,位於主城區東北郊7公里處的鳴鳳山,始建於明萬曆年間,因山勢嵯峨,萬木蔥蘢,歷史悠久深厚,有滇中第一名勝之美譽。擁有中國第一大古代銅殿(太和宮金殿)和中國最小的明代磚筑紫禁城,中國第三大古銅鐘(明永樂銅鐘)和中國第一大茶花專類園。來到金殿名勝區,可遊歷陳圓圓與吳三桂歷史遺跡,暢遊明清古建築群,欣賞古滇國出土的大量青銅器物,了解古代雲南燦爛的青銅歷史文化,並可觀賞昆明園林植物園千奇百態的園林園藝植物、珍稀瀕危植物。
黑龍潭公園
黑龍潭公園位於昆明東北郊12公里處。該名勝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因山下有碧潭,潭深水碧,相傳有黑龍潛居,故名黑龍潭。黑龍潭由兩組道教建築群構成,隱於綠蔭深處的龍泉觀稱為上觀,臨於壁潭深水的黑龍宮稱為下宮。尤以唐梅、宋柏、元杉、明茶最為有名,稱為黑龍潭林“四絕”。國內古碑林立,明代刻制的道符,看時凸現“萬物茲生”四字,人們習慣稱它為“凸字碑”,是明代名道士劉淵然來滇傳道時寫給龍泉觀的道符。黑龍潭還擁有目前中國最大的梅園,該園佔地427畝,擁有6000餘株(盆)梅花,有紅、白、綠等87個品種,歲末是賞梅的好地方。
雲南野生動物園距昆明市中心七公里,地處金殿國家森林公園之中,毗鄰金殿水庫,與世博園隔水相望,佔地面積2800畝。園區彙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珍禽異獸200餘種10000餘頭(只)。
曇華寺公園
曇華寺公園位於昆明市東郊2公里處金馬山群峰之中的瑞應山麓,佔地面積8公頃,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明崇禎年間,因園內有一株優曇樹(樹齡至今已300多年)而得名,曇華寺以寺古花勝而出名,是一座仿江南古典園林的公園。
昆明植物園座落在北郊黑龍潭,離市區11公里。始建於1938年,隸屬於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分為東、西兩園,共佔地660畝。蔡希陶吳征鎰、馮國楣等老一輩著名植物學家曾為其建立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野鴨湖度假區
昆明野鴨湖度假區位於昆明東北金殿公園后十公里。該度假區面積2.3平方公里,基本為坡地、台地和谷地,綠化覆蓋率高達70%,其中75%為森林植被,25%為可開發用地。區域內及周邊屬淺丘陵地帶,基本為坡地、台地和谷地,綠化覆蓋率高達70%。

獲得榮譽


2019年11月,入選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2020年2月,入選2020中國食品安全百佳縣市;入選2020中國凈水百佳縣市。 
2020年6月,入選2020中國最具書香百佳縣市。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11月17日,榮獲2020中國樓宇經濟領軍發展城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