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潭

人文景觀

黑龍潭位於昆明市北郊龍泉山五老峰腳下,雲南農業大學旁。

黑龍潭內有龍泉山,山腳下有兩潭池水,一清一濁,面積共600平方米,相互連通但濁不變清,清不變濁,為一奇觀。黑龍潭有“滇中第一古祠”之稱。同時,它還以唐梅、宋柏、元杉、明茶四絕(栽種於唐朝,宋朝,元朝和明朝的古樹)而聞名,更有梅樹林數畝,冬季賞梅的市民絡繹不絕。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黑龍潭位於昆明市北郊約10公里的龍泉山五老峰腳下,雲南農業大學旁,比鄰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氣候特點

屬於低緯度高原山地季風氣候,由於受印度洋西南暖濕氣流的影響,日照長、霜期短、年平均氣溫15℃。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不嚴寒,四季如春,氣侯宜人

主要景觀


黑龍宮

緊靠龍潭邊的古建築群即"黑龍宮",俗稱為下觀,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明景泰四年(1454年)世襲黔國公沐氏,重修黑龍宮。黑龍宮三進四院,綠樹森森,古樸幽雅,正殿供龍王,配殿供水族等塑像。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塑像全毀。龍宮正殿牆上鑲有清康熙年間雲貴總督范承勛游黑龍潭題詠碑記。2000年11月3日黑龍潭清水池有大量金線魚游出,昆明新聞媒體作了報道,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黑龍宮已恢復為古迹遊覽區。

上觀景區

上觀又稱龍泉觀。龍泉觀山門拱門牌坊,上書"紫極玄都"。黑龍潭上觀分為雷神殿、北極殿、玉皇殿、三清殿和長春真人、通妙真人祠等5進13所大小院落,整個建築群順山勢由南向北層層升高。第一層紫極玄都山門,第二層雷神殿,第三層北極殿(現為祖師殿,側面為斗姆閣),第四層玉皇殿,第五層三清殿,重重殿宇有配殿和廂房。天師殿、三豐殿、長春真人祠、通妙真人祠、休偃、庖()房宇,均南北排列。
雷神殿前通道兩側,有兩株植於元代的孔雀杉,東面一株尤為繁茂,樹高26米,胸徑1米,西面一株於1979年遭雷擊后已枯萎,現僅存約10米的樹身及新發的枝幹。甬道兩側近"紫極玄都"牌坊的兩株是奇異的扭柏樹,一株左扭,一株右扭,俗稱"左扭柏和右扭柏",兩株柏樹胸徑均在1米以上,右側一株於1984年被雪壓倒折斷,僅剩6米高的枯樹樁。碑亭東面,有一梅園,俗稱東花園。白梅、紅梅、綠梅及臘梅等多個品種,梅樹老態龍鍾,枝幹橫蜷,都是百年的古梅,冬末春初幽香一園。

紅楓林區

1997年為迎接"香港回歸",黑龍潭風景名勝區營造了"迎香港回歸紀念林"。林區佔地2公頃,共種植紅楓樹2000餘株,立了石刻紀念碑。每逢深秋,半山紅葉隨風搖曳,滿山映紅。

杜鵑谷景區

杜鵑谷緊連果梅區,位於"龍泉探梅"北面的山谷中,佔地8公頃,種植杜鵑10萬多株,清明前後,滿山滿溝杜鵑爭奇鬥豔,呈現花海景觀。

定風塔

龍泉山有環山游路至定風塔,塔高13米,為七層八角密檐實心塔。定風塔又名文筆塔。定風塔始建於明代,清咸豐二年(1852年)重修過。七級塔身白雲石壘砌,雕鑿精細,造型端莊,塔上刻道教四方神名,還刻有《重修五老山定風塔記》及道教《玉皇心印妙經》等。按重修碑文載,重修是為使龍泉觀道院更加壯觀,"培風脈於名山"意為龍泉觀的風水塔。1993年重修定風塔。

昆明義士薛爾望墓

薛爾望跟屈原一樣,對國家特別忠誠,最後跳河殉國,墳墓就在黑龍潭公園裡。歷史上記載:清順治十五年,吳三桂率兵窮追明永曆帝朱由榔,兵逼昆明,永曆帝棄城逃往緬甸。薛爾望嘆息道:連君王都不能背城一戰,為社稷而死,卻逃到緬甸去苟且偷生,真是太丟人了。於是,他就帶著妻子楊氏,兒子之翰,兒媳孟氏,女兒夢雲、靜雲,婢蘭馨來到昆明北郊龍泉觀(今黑龍潭公園),置酒席於亭上宴飲。薛爾望慷慨賦詩(其詩失傳),又在壁上題字:願為殉節之鬼,不願為苟全之人。隨後,全家人包括所養的貓狗一起跳入黑龍潭殉節。傳說,數日後屍體浮出水面,人人面色如生。龍泉觀的道士十分驚異,就把他們打撈出來合葬於黑龍潭畔。墓冢至今尚存,並已被修容一新,列為昆明市文物保護單位。對於薛爾望的忠義之舉,就連滅亡明朝的清朝統治者也十分敬重。清康熙五十九年,昆明知縣朱若功上表朝廷,請求祭祀薛爾望,獲准。清道光二十六年,賜進士出身的翰林院編修、欽命提督雲南全省學政吳存義撰寫了“明忠義薛爾望先生墓表”,對薛爾望給於了極高的評價。後來歷代的清朝官員都不斷有人題詩作對,歌頌薛爾望的忠義之舉。如康熙年間雲南按察使許宏勛題聯“寒潭千載雪,玉骨一堆香”;清末狀元袁澍圃題聯“扶一代綱常秀才真以天下任,奉千秋俎豆伊人宛在水中央”;還有“古柏奇花芬芳滿院迷蝴蝶,寒潭高冢節烈千秋啼杜鵑”等等。詩人薛剛《祭薛爾望先生文》道:“名山風脈,賴人文之鎖翠;龍潭波盪,漾久恆之精神。拜先生之墓穴,看高閣之起雲,望定風之神塔,感正氣之長存。”表達了最深切的敬意和哀思。

革命烈士陵園

龍泉山東山嘴半坡上,松柏叢中,為王德三、吳澄、馬登雲三烈士墓,建於1984年。是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墓園座北向南,建有休息亭。墓地兩側安裝石欄,四周廣植松柏。三烈士墓后是王復生、張舫烈士的墓地。

水池

黑龍潭有深淺兩個池,碧泉若鏡,兩池,間有一石橋。圍池石欄建於明景泰四年(1454年)。深池即黑龍潭,又名清水潭,呈圓形,四周砌石堤,面積600平方米,水最深15米,清澈的泉水由潭底湧出;淺池位於深潭的東北面,泉水水色微黃,稱渾水潭,面積2600平方米,水深0.5米。清渾兩泉僅相隔數步,水色迥異,一清一渾,似道家陰陽各半的"太極圖"。兩泉水面相接,兩泉的魚卻互不越潭,形成"兩水相交,魚不往來"的異景奇觀。

文化活動


歷史文化

黑龍潭是有名的道教勝地,分為上下兩觀,從漢代的黑水祠演變而來。上觀始建於唐宋時期,始稱龍泉觀,下觀始建於明代,俗稱黑水宮。
漢書·地理志》記載,益州郡滇池縣西北有黑水祠。清代雲貴總督阮元考證云:“滇池縣有黑水祠,蓋此地也,或者唐梅宋柏之間為故址,龍神廟乃下遷者”。也就是說漢代的黑水祠就是現在的黑龍潭道觀,它是雲南第一處名勝古迹。因為傳說雲南龍王黑龍的龍宮就在此,這裡的潭水又終年不會枯竭,故后稱“黑龍潭”。唐宋以來,昆明地區的老百姓就到黑龍潭祭祀求雨。明初,黔國公沐氏在此大興土木,將龍神祠改名為黑龍宮,整個龍泉觀初具規模。此後,明清兩代,雲南督撫多次對龍泉觀進行修葺,規制不斷完善。民國年間,這裡稱龍泉公園。
清代滿族詩人碩慶曾寫過這樣一副對聯:“兩樹梅花一潭水,四時煙雨半山雲。”短短的十四個字就準確地概括了黑龍潭的主要景觀及自然景色。
有紅、白、綠梅等近90個品種6000餘株,構成一道新的風景,命名為“龍泉探梅”,是昆明新的十六景之一。黑龍潭梅園佔地427畝,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梅園之一。

古文詩詞

著名的黑龍潭“三異木”就在祖師殿前。枝幹橫曲的唐梅,相傳為唐南詔時道安和尚手植,為一卧一立兩株。所以碩慶才寫下了“兩樹梅花一潭水”。可惜它們都已相繼枯死了,別看它已老態龍鍾,每逢春節前夕數它開花最早,粉紅色的重瓣花朵,清香襲人。阮元曾寫過兩首贊唐梅的詩:
千歲梅花千尺潭,春風先到彩雲南。
香吹蒙鳳龜茲笛,影伴天龍石佛龕。
玉斧曾遭圖外划,驪珠常向水中探。
只嗟李杜無題句,不與逋仙季迪談。
鐵石心腸宋開府,玉冰魂魄古梅花。
邊功自壞鮮於手,仙樹遂歸南詔家。
今日太平多雨露,當年萬里隔煙霞。
老龍如見三滄海,試與香林較歲華。
這兩首詩鐫刻在本觀碑館之中的石碑上。作者以唐梅歷經的歲月滄桑,回顧雲南歷史,充滿了對祖國邊疆神奇土地的熱愛之情。
唐梅近旁便是宋柏,高28米,直插雲表,枝葉茂密,古根盤結,是觀中現存最雄偉挺拔的古木,距今已有八九百年的歷史了。袁嘉穀曾賦《宋柏行》詩云:“風霜飽閱八百載,柏身老矣色不改。問柏何緣老不改,中堅持有性根在。”此詩既讚美宋柏飽經風霜仍生機盎然,又表達了作者高遠的志向,抒情哲理融為一體,具有深刻的涵意。
明代種植的茶花樹亦在院內。冬末初春,其它茶花尚含苞待放,它已花紅似火,艷如桃花。品種名為早桃紅。“雲南山茶甲天下”。確實,滇中花木,山茶首屈一指,位列雲南八大名花之首,又是昆明市的市花。明代詩人擔當曾寫這樣一首讚美山茶的詩:“冷艷爭春喜爛然,山茶按譜甲於滇。樹頭萬朵齊吞火,殘雪燒紅半個天。”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美麗的山茶冒霜雪而吐艷,寄濃情於清冷,燦如朝霞富有生氣,是其他樹木不能與之媲美的。
雲南昆明黑龍潭<二>
雲南昆明黑龍潭<二>
唐梅、宋柏、明茶並稱為“黑水祠中三異木”。1961年郭沫若游黑龍潭時曾題詩詠贊:“茶花一樹早桃紅,百朵彤雲嘯傲中。驚醒唐梅睜眼倦,襯陪宋柏倍姿雄。崔嵬筆立天為紙,婉轉橫陳地吐紅。黑水祠中三異木,千年萬代頌東風。”此詩現鐫刻碑上立於觀中“明茶”花壇前。
真人殿中陳列著明代以來關於黑龍潭的碑刻二十來方,所以此殿又稱“碑亭”或“碑館”。其中一碑鐫刻李君像。唐梅、宋柏的碑刻上,可以欣賞到當年唐梅的鐵骨龍姿和宋柏鐵干凌霄之態。詠梅詩碑其內容正是前面介紹過的阮元的兩首詠梅的七律詩。此外,還有歷代興修黑龍潭的碑記等大量珍貴的碑碣。詩詞、書法、繪畫、刻工薈萃一亭,不僅是寶貴的文物,也是藝術珍品。最引人注目的碑是道符碑,又稱凸字碑。其實這是一塊凹刻碑。碑文為“萬物茲生”四個大字。其意思概括了道教關於萬物之生於道的創世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塊碑的刻工精細,受光后,明暗變幻,使人常發生視感的錯覺,把實際的陰刻凹字體錯認為是陽刻凸出來的。因此人們一般稱它為凸字碑。這塊碑是根據明朝著名道士劉淵然寫下的符籙刻成的。劉淵然(1351年~1432年),明代道士,江西贛縣人,是道教長春派的祖師。他原是全真龍門派的傳人,熟悉符籙和煉丹術。曾得朱元璋和朱棣的寵識封賜,統領天下道教。后忤權貴,被謫來滇。到昆明后,居黑龍潭傳道,創建長春派。由於道教符籙各派統稱正一道,所以說劉淵然是全真教和正一教的雙修道士。他在昆明期間,對發展昆明道教影響極大。
龍泉觀北面山巔有一座塔,令人矚目。名“定風塔”,高13米七層八角密檐實心,為塊石壘砌,始建年代無考,清咸豐二年(1852年)重修過。塔身鐫刻對聯數副,其一云:太極南旋雙鏡月,定風北峙一壺天。龍泉山又名太極山。上聯寫太極山南面清、渾兩潭水宛若兩面映月之鏡;下聯則說此塔似將北來的寒風定住的一把盛天風之壺。
黑龍潭公園除了梅園之外,還有桂花園、杜鵑谷、紅楓林,以及竹園、松園、秋園和苗圃等園地。坐落於黑龍潭東面的半山坡蒼松翠柏之中的是烈士陵園,安葬著王德三、吳澄、馬登雲三烈士,以及王復生、張舫和劉平楷等烈士。墓園為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抗日戰爭期間,內地及沿海不少單位遷到昆明。北平靜生生物調查所與雲南省教育廳合辦“雲南農林植物研究所”,並選定黑龍潭龍泉公園全部宮觀房舍和園地作為所址,昆明市還委聘研究所研究員蔡希陶為龍泉公園的經理。雲南農林植物研究所即新中國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前身。不久,國立北平研究院的物理及化學研究所也遷到龍泉公園,這個物理所即後來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前身。所長為著名物理學家嚴濟慈。今天,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陳列室中,還懸掛著一幅抗戰時期龍泉公園黑龍宮的老照片。照片上黑龍宮門柱上掛著“雲南農林植物研究所”的條型牌子。當時西南聯大青年教師吳征鎰經常帶聯大生物系學生來此參觀實習。吳征鎰1958年從北京回到昆明擔任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長,成為中科院資深院士。

旅遊信息


景區分類:人文景觀
開放時間:全年開放
門票價格:10元,梅展期間價格略微上浮。
最佳時間:昆明黑龍潭最佳旅遊時間:冬季,黑龍潭內有罕見的大型梅園,稱為龍泉探梅。園內的唐梅相傳由南詔移植過來,同安寧漕溪寺的元梅被認為是雲南最珍貴的古梅。在黑龍潭內,潭以中間的石橋為界一分為二,一清一濁,清濁之水互不相融,據說連魚兒都互不過界,頗為神奇。
交通指南:在昆明市內,可乘9、79、128、249路公交車直達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