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鴨
家禽類動物
家鴨是經人工馴化和飼養的鴨,屬於家禽的一種。經飼養的家鴨通常會用作食用或取其羽毛作羽絨,不少家鴨亦用於表演、觀賞或當為寵物。除疣鼻棲鴨以外,幾乎所有家鴨品種都是綠頭鴨的後代。
家鴨的生態動物的生態,形形色色,各有其有趣的生活規律,其中家鴨是水禽中因馴化而發生了習性改變者。產卵的成鴨,約有80%是在深夜1~2時過後,到早晨5時之間產卵。其餘20%一般在9時以前產出,只有少數在白天產卵,但這種鴨多數是老鴨。
我國是世界上養鴨大國,養鴨古國,家鴨的地方品種資源豐富。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口的迅速增加,生態環境的急劇變化,鴨的品種資源的喪失也在加快。據《中國禽類遺傳資源》 (2003)一書記載,我國有地方家鴨品種34個。我國除出版了一些全國性的家禽品種志外,2000年前後,各省市相繼出版了本省市的家禽品種志。
家鴨
進人21世紀。家養動物遺傳資源的保護利用得到更多人的關注。地方鴨品種資源是我國勞動人民長期選育的結果。是我們祖先留下的重要的生產資料和寶貴的物質財富。並且至今仍在生產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也是未來家鴨育種的重要物質基礎。
家鴨也是由其野生祖先馴化而來。從鴨屬眾多家鴨品種的生物學特性、形態特徵和染色體核型的研究結果看,公認家鴨的祖先起源於河鴨屬(Anas Linnaeus)中的綠頭野鴨(Anas Platyrhynchos Linnaeus)和斑嘴鴨(Anas poecilorhyncha Forster)。
家鴨與其野生祖先綠頭鴨和斑嘴鴨交配均能產出後代,這是判斷家鴨與其野生祖先有無血緣關係的重要依據之一。
農場的食用家鴨
家鴨飼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其源頭可能來自東南亞。它們並不如雞一樣普遍地被飼養,這是因為雞有較多白肉,並易於在有限範圍內飼養,令雞肉的整體成本更為低廉,而鴨則相對地昂貴;另外鴨通常流行於高級烹調,較少以低價食品出現於食品市場及餐館。
家鴨可於鴨籠、穀倉、層架式籠子飼養或自由放養。為確保其健康,飼養鴨子時應可讓它可隨時接觸到水,養於層架式籠子的家鴨通常無法得此居住環境。家鴨的飼料應包括穀粒及昆蟲。大眾經常誤會可以麵包喂飼家鴨;其實麵包對家鴨來說欠缺營養,而且有可能令小鴨致死。飼養者應密切留意禽流感在鴨群中傳播,因為家鴨很容易感染到H5N1病毒。
除了盧昂鴨(Rouenduck)與疣鼻棲鴨以外,很多雌性家鴨的品種都不會孵蛋及養育幼鴨。所以幾個世紀以來,農場都會把鴨蛋交由母雞孵化;現時則多使用孵卵器。不過,幼鴨需依賴其母親的尾脂腺(preengland)提供打理羽毛的分泌物作防水用途。當幼鴨長出自己的羽毛時,接近尾巴底部的分泌腺才會分泌出潤滑羽毛的油脂。
寵物用家鴨
家鴨也可當作寵物於花園或後院飼養,並配備一些飼養鴨子的特設小配件,以增情趣;也有人把家鴨放於家屋裡飼養。它們通常會吃昆蟲和蛞蝓。在飼養環境方面,可為它們準備一個池塘或水盤,因為欠缺充足的水會令鴨子難以健康成長。如果飼養的地方有池塘,它會把泥巴濺於身上、挖掘泥土並吃野外生物和蛙卵,吞吃體積達至林蛙那般大的成年青蛙和蟾蜍,因為家鴨比野鴨長得更大,全身足有一尺或更長;而野生緣頭鴨身長只約6寸(150毫米)。由於很多種家鴨都不能飛翔,所以應把它們養於籠子或欄舍內,以避免成為狐狸、鷹、郊狼及浣熊的獵物。
觀賞用家鴨
家鴨亦作觀賞用途。經配種的家鴨擁有簇擁的冠毛或奪目的羽毛。家鴨,連同其他品種的家禽亦會於展覽中作比賽之用。
家鴨系由野鴨經人工馴化而來。養鴨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有豐富的品種資源。在現有鴨的品種志、鴨的專著上,家鴨按經濟用途來分通常有肉用型、蛋用型、兼用型。可是,近幾年來,在全國許多地方的稻鴨共作中,應用了大量的役用鴨;近年,我們還在雜交育種中發現並整理出在國外和中國古代極具觀察價值的鳳頭鴨。所以,我們認為,以前家鴨類型應予修改,除肉用型、蛋用型外,還應該包括役用型、觀賞型。另外,在特定兼用鴨的分類描述中,應以主要用途加次要用途,如肉蛋兼用、役用兼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