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崇伊

楊崇伊

楊崇伊,清代光緒六年庚辰進士,字莘伯,江蘇常熟人,由庶常授編修。光緒廿一年(1895年)授御史,楊崇伊可以說在戊戌政變中是立了頭功的,慈禧太后也曾認楊“是於國家有功之人”,而待之以董元醇第二。而楊也曾以首功自居,風光無限。照常理而言,楊崇伊發難於先,告變於前,他個人能揣摸慈禧的心理,抓住時機,應該可以從此青雲直上。卻不料慈禧親政后他並沒有大富大貴。也許他的人品實在連慈禧也看不上。楊不僅沒有飛黃騰達,反而潦倒不堪,光緒卅四年(1908年)八月,以浙江後補道丁憂回籍守制,寄寓揚州,竟持槍糾眾搶奪妓女,被江蘇布政使瑞澄參劾,驅逐回常熟原籍,交地方官嚴加管束。

人物關係


簡介


光緒二十四年八月初三日(1898年9月18日),御史楊崇伊通過慶親王奕劻跑到頤和園給慈禧太後上了一個500字左右的奏摺,請求慈禧太后“訓政”。引發了慈禧發動政變,導致了變法的失敗。

生平事迹


楊崇伊 行書七言
楊崇伊 行書七言
其在光緒廿一年(1895年)授御史,就任后第一疏即於是年十一月首劾康有為梁啟超在北京所創設的強學會,結果奉旨查禁。光緒廿二年(1896年)又疏參翰林院侍讀學士文廷式革逐回籍。文廷式是光緒寵愛的瑾妃和珍妃的老師。楊崇伊跟李鴻章的長子李經方是兒女親家。戊戌變法時,李鴻章被免去一切實際職務,待在北京賢良寺冷眼觀世,對變法派很不以為然。這當然也影響了楊崇伊。
關於這份奏摺的出籠,人們顯然懷疑它是太后黨的一個陰謀。據史載:楊崇伊在七月下旬和八月初,往返於津京之間,傳達信息,協調步驟,疲於奔命,為訓政之事可謂不遺餘力。
策劃太后訓政的核心人物是直隸總督榮祿與慶親王奕劻,參加者包括懷塔布、立山等親貴大臣,以及部分台諫官員。這部分人,在這個特定時期被稱為後黨是毫不為過的,因為他們的現實政治目標就是請慈禧太后出面“訓政”,來達到制止皇帝偏離軌道的新政。
據說按西太后最初的意思是,要造成一個朝臣齊請訓政的聲勢,因時間倉促及朝臣和言官們並不願同楊聯名上奏,結果成為楊崇伊一人獨上奏摺。西太后歸政后,身邊已無奏事機構。楊讓奕劻帶著奉折直接赴頤和園上奏。
楊崇伊上奏經過,(徐)凌霄一士隨筆中記載甚詳,內云:“御史楊崇伊之以危詞聳后聽政也,具折后謁慶親王奕劻,蘄代奏。奕劻有難色,崇伊曰:此折王爺已見之矣,如日後鬧出大亂子來,王爺不能諉為不知也。奕劻乃諾之,至頤和園見后,面奏崇伊有折言事。后猶作暇豫之狀曰:閑著也是閑著,拿過來看看吧。既閱而色變,立召見諸大臣。”
袁世凱的親信張一麐在《心太平室集》卷八所記。袁初五日返津,隔一天後,御史楊崇伊來到天津,向榮祿報告訓政的消息,並所記袁告密時,楊崇伊已在榮祿處,榮祿已知政變消息,且“令衛兵夾道羅列”,這三點很值得注意。由於袁世凱剛從北京回津,受光緒帝封為侍郎,榮祿也心存疑慮,故而見袁時“已令衛兵夾道羅列”。袁世凱從楊崇伊那裡得知太后訓政,捉拿康有為、康廣仁的消息,一定嚇壞了,害怕康有為供出初三夜譚嗣同訪袁於法華寺,密談兵變圍園之謀。遂將當時守舊派尚不知道的圍頤和園、殺西太后的密謀,和盤托出,故有“袁乃跪求榮為作主”的舉動。這樣看來,袁世凱的告密並非積極、主動,而是在他已聽到西太后訓政的消息之後,怕受連累被懲罰,被動告密。如果袁是積極主動告密,那就不會有“衛兵夾道羅列”,不會有“楊崇伊在座”,也不會有“袁乃跪求榮為作主”。因此,不是袁世凱的告密,導致西太后政變,而是西太后政變導致袁世凱告密。是有作證資格的。他1903年入袁世凱幕府,長期隨袁工作,為袁親信,所說必在北洋幕中所聞,或是袁世凱親口所說。但所記告密真相與袁世凱《戊戌日記》不同,《戊戌日記》實為袁世凱後來所記,當有所諱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