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延反應
1967年光延旺洋發現的現象
由日本化學家光延旺洋(Mitsunobu, O)等人於1967年發現,是現代有機合成中常用的反應。該反應能將醇通過與三苯基磷和偶氮二羧酸二乙酯(DEAD)反應轉化為多種化合物,比如酯。此反應的特點是條件溫和,產率高並帶有構型翻轉。
反應圖片一
上述反應的反應機理,見圖二。
反應圖片二
在有機合成中常用來使一個帶羥基的手型碳原子在溫和的條件下發生構型翻轉,以改變其立體化學構型。
2015年,北京大學余志祥教授發展了使用銠催化的乙烯基環丙烷環加成反應作為關鍵步驟來構建cis-四氫苯並呋喃骨架。其合成路線以鄰甲氧基苯酚為起始原料,先後通過光延反應、克萊森重排、乙烯醚化反應和銠催化的環加成反應構建了cis-四氫苯並呋哺骨架。然後再採用新戊二醇保護羰基,隨後氧化伯羥基成醛,採用自由基引發的溴代丁二醯亞胺體系將醛轉化為醯溴(胺),進而用Pictet.Spengler反應構建環己胺結構,同時脫除羰基保護,再採用文獻報道的方法完成外消旋加蘭他敏的形式合成。余等發展的這種新穎的銠催化策略,採用乙烯基環丙烷的底物結構順利通過環加成反應,從易得的原料出發以四步反應構建加蘭他敏特色骨架——順式四氫苯並呋喃,這也是首次採用一氧化碳參與的銠催化體系合成加蘭他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