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婉約詩社

新婉約詩社

新婉約詩社成立於2009年9月10日。創辦太陽詩刊、新紀元詩人協會。初期核心人物:關石〔創辦者〕、何志、李壽文、李明霞、孫祝田。宣揚“高雅”即“謙恭”的仰望,仰望生命及生命的尊嚴,朝拜自然。區別於傳統意義“婉約”,繼承傳統意義之“婉約”,取“傳統”之“婉”,容“新銳”之“豪放”,是故“新婉約”“新婉約詩派”。崇尚自然清新,典雅情致的寫作風格,反對為寫詩而作詩。

簡介


新婉約詩社成立於2009年9月10日。自發性的詩歌學術研討(網路)團體,是詩人、詩歌理論家、詩歌編輯家、詩歌翻譯家和詩學教育工作者自願結合的群眾(網路)團體。是非營利性的社會(網路)組織。

成員


1 、初期核心人物:關石〔創辦者〕、何志、小蠻聽風、李壽文、李明霞、孫祝田。
2 、第一屆正式成員:關石、冰島、黎萬志〔夢子〕、孫祝田、水色煙紫〔謝立華〕、楊芳俠、孤島〔溫亞軍〕、蘇堤春曉、小蠻聽風〔蕭澍〕、李壽文、王時光、徐飆、陳子楓、微克、黑樓、峰瑋蔚、藜藿、孫武華、西糧人家、梅馨、劉曉鵬、啞者無言、李明霞、劉永平、花疑雲、李蘇、吳金然、郭愛國、梁文權、熊林清、林小耳、李志娟、武佳佳、〔阿月渾子〕江媛、余燕雙、段家永、林岸、張友琴〔秦時月〕
3、第二屆正式成員:周賢望、鄭丹彤、李蘇、石廣田、肖仕芬、劉霞、周國軍張騫、劉曉鵬、偉岸、路志寬、馬列福、朱艷菊、王開平、任隨平、周春微、楊修華、王長敏陳海金、張友福、王亮庭、北城、藍惠兒、藍光、聶時珍、魚魚(高振亮)、李幾許(空鏡頭)。

章程


接受所有範圍內業務主管單位中國作家協會和社團登記管理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的業務指導與監督管理。詩社願意接受相關文化單位督導與監管。接受社會主義社會制度下全民監督和輿論。利用現代網路優勢,及時向詩社會員傳遞詩歌訊息,向全球華裔人士展示詩社會員風采、和創作成果。聯繫相關單位出版詩社會員作品書籍。促進並加強與祖國大陸、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及海外僑胞中的詩人和詩人團體的聯繫和往來,為弘揚祖國詩歌文化,繁榮詩歌文化努力奮鬥。依據中國憲法、法律、法規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竭心儘力的為詩社會員服務。

理念


1、弘揚“文以載道”“人類具有對精神文明共享的權利”。與“詩歌是奢侈品,永遠為極少數人而存在著”相對。認為“詩歌”的作用是對生命,人與自然最直接和真切的謳歌與頌揚”。對於“詩歌”之“高雅”的解讀是“不是將自己束之高閣,故作姿態就可以居高臨下的俯視,恰恰相反,最“高雅”的姿態是“謙恭”的仰望,仰望生命,仰望尊嚴,朝聖和膜拜著自然”。與“自我膜拜”“自戀”“孤傲與不群”成對立面。認為“詩歌”始於最底層的勞動人民,詩歌創作不應脫離“最普遍的詩歌受眾”。倡導“人類的文明與傳承離不開最普遍的民眾,認為“雅”不是脫“俗”,強調“凡人即食五穀雜糧”,當“雅俗”共處之。倡導“雅俗共賞”。凡是親近最普遍民生的思想言行可視為雅,這“雅”即為“體恤和關愛”。認為詩歌文化應具有“感召與感化,人倫與情感,應是最普遍受眾的“精神食糧”。注重“詩歌”以“傳達情感,傳承語言,嫡傳文明,愉悅身心,沐浴靈魂”為創作主旨。同“虛妄的顛倒與混淆和蒙蔽”之寫作方式相悖。強調“詩歌”不是靠光怪陸離的幻聽幻視幻覺的欺騙。將“虛妄,混淆,蒙蔽,欺騙,不道德,不負責任的“詩歌”創作歸納為“俗”。闡釋“詩”即佛家的語言和禪機。推崇“詩歌語言”的結構與規範。認為“詩歌”可以“標新立異”,但杜絕“粗製濫造”“嘩眾取寵”,以及“虛浮的營造”。
“新婉約”在這裡代表的是詩人對詩歌別樣夢寐憧憬之心懷,非傳統意義之“婉約”。
2、寫作風格及特點:新婉約【崇尚自然清新,典雅情致的寫作風格,反對為寫詩而作詩的創作方法】。主要特點是“新銳”“含蓄”“犀利”“委婉”“豪放”。“新婉約”區別於傳統意義“婉約”,又繼承傳統意義之“婉約”。介於豪放與婉約之間,取“傳統”之“婉”,容“新銳”之“豪放”。要求行文“銳氣”“犀利”“含蓄”“委婉”“豪放”。